这是一本用 行万里路 萃取而成的中国文物古迹指南。作者王慧莲,访古圈人称 访古女神莲莲 ,历时二十余年实地访问了上万处古迹,并从到访的四千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精选出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个中国古迹,相信能馈赠读者 读万卷书 般的助力与收获。书中不仅收录了上千年的古建筑、古墓葬、石窟石刻,更有上百万年的古遗址,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记忆与文化遗产,明晰翔实地跃然于你我眼前。这是一份理想的访古清单,能带您开启纵览万年史迹的心灵奇旅。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自13世纪始建,16世纪形成,经不断发展,成为全长7.8千米的世界最长城市轴线。它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成熟阶段的杰出典范,代表世界城市历史特有类型,承载北京千年历史文脉与文化传统,也是东亚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中轴线建筑群。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翔实的史料,全方位展现北京中轴线的独特魅力。不仅介绍中轴线概貌及15处遗产,还深入挖掘其形成的历史过程、理念、审美与建筑工艺,同时讲述申遗背后的故事,展望未来发展。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清晰了解中轴线全貌,深入理解其文化价值,增强走进和保护中轴线的意识,提升参与文化传承的热情,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感受北京中轴线的不朽魅力。
《亡灵书》是窥测古埃及人宗教信仰、政治运作、日常生活及文学艺术的一面镜子,也是进入古埃及人神话世界的一把钥匙。《亡灵书》是埃及学家们的命名,它哀辑了不同时期、不同墓葬中的丧葬仪轨文字。这些文献中,以大英博物馆所藏阿尼纸草卷最为丰赡。本书据瓦里斯 巴奇的释读将其翻译为中文,并从东西文明互鉴的角度作了评述和注释,庶几提供一个具有中国立场、中国视角的读本。
历史进入了21世纪,文化在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吹响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号角,提高文化的创新力、辐射力、影响力和形象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任务,评选岭南文化十大名片,正是提升广东文化形象之举。在这一重要历史契机下,整理、挖掘、打造岭南文化名片,就显得尤为紧迫。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名片,是增强文化凝聚力的需要,是提升文化影响力的需要,是塑造文化形象力的需要,对于提升广东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巴蜀 大美天府 文旅丛书是一套全面反映四川富集文化资源、深厚历史底蕴的文旅丛书,由政协四川省委员会组织编写。本丛书图文并茂,全方位地展现了四川文化资源,彰显了巴蜀文化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传承价值,有利于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巴蜀文化的底蕴及丰富内涵,增强对巴蜀文化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理解,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出版价值。《 人文巴蜀 大美天府 文旅丛书 川菜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简洁生动的语言讲述川菜的起源、发展、特点与流派,同时讲述历史上川籍文化名人称颂的家乡美味和阐述的精到食论,介绍入川的文化名人体验川菜魅力所留下的诗词文章和故事以及对川菜发展的贡献。全书通过以人为本、以点带面的阐述,多维度展示了充满魅力的川菜历史文化内涵。
《山中百居》是 吾乡吾土 引导手册 系列中的一册。大山之中憩居着的各种动物,它们建造了各式各样的居所,深入观察这些动物们的居所能发现怎样的智慧?动物们的居所在选址、用材、结构等方面都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人类又是如何汲取动物们建造居所的经验和智慧的?大山中人类的居所有什么特点?本书将根据9 10岁乡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引导家长和教师,带领孩子们探索山中的多种居所。
《山中万物》是 吾乡吾土 引导手册 系列中的一册。天地课堂,万物为师,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木一动物都是我们学习的资源。本书以 山中万物 为主题,根据7 8岁乡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设计,围绕 大山中有哪些自然事物、山中万物从何源起 等问题,帮助家长和教师带孩子们认识日月星辰、风云雨雪、动植物的特点,并了解它们彼此的关系。
《山中田事》是 吾乡吾土 引导手册 系列中的一册。 田 是世代农民在土地上耕作的产物。在田里,农民伯伯在合适的时候种下希望的种子,用心呵护种子的成长,在秋季收获沉甸甸的果实,在冬季品味劳动的成果,并为来年做准备。在春耕夏长秋收冬藏中,田产出粮食和庄稼,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人以及田里的各种植物和动物,农民也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各种智慧。田也是乡村儿童最熟悉的事物,基于以上内容,本书根据8 9岁乡村儿童认知特点设计,指导家长和教师,带领孩子们展开深入探索和学习山中田事。
本书以文化散文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风貌、人文历史、宗教传承等几个方面,全书共十四篇文章,如《源的坛城》《通向天的江》《源自天的河》《极地盛开的莲花》《珠牡走过的地方》《摩挲江源大地》《寻找可可西里》《历史的港湾》《青藏文化的根》等,作者文扎通过走访,从当地人古老而独特的眼光和观念出发,以不同的出发点、全新的视角展示维系天下生灵的大江大河的 源 生态和 源 文化。
《大山 家》是 吾乡吾土 引导手册 系列中的一册。本册以 大山 家 为主题,根据6 7岁乡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从乡村儿童最熟悉的家及相关经验出发,以体验类活动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开展方案。帮助家长和教师引导儿童建立新的认识结构,建立对家和家乡人事物的初步感知,同时提升孩子们自信表达、沟通合作等核心素养。
《古代戏曲中的北京》是一部以北京历史文化、城乡风土为主题,或以北京为故事发生地的我国古代传统戏曲选集。该书突出地域视角,以元、明、清断代分章,共选收与北京相关的古代戏曲剧本近三十种,自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关汉卿所作《闺怨佳人拜月亭》始,至清人黄燮清所作《帝女花》传奇止,或全本,或片段,奉献给读者。编者希望借助戏曲文本,使今人透过戏曲人物、戏曲故事、戏曲场景,真切感知这片有着悠久历史的土地上的生活,体会这座古老都城多元与包容的气度,体味其于悠悠历史中曾经历的幸福与惨烈,感受其中流淌的厚重持久的生命活力。
山中居所和山地的关系是什么,常见居所的结构和材料有什么特点等,围绕以上问题,本书根据9-10岁乡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引导孩子们通过实地观察、资料学习、设计制作等方式,识别本地民居在建筑形式、格局上的特色,认识常见的建筑结构与材料,感受建筑设计活动的乐趣,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勇于探究、实践创新、沟通合作等核心素养。
岭南的山水美,美不仅在山娇水柔,这不平凡的大地,曾经翻滚过撼天动地的惊雷。本书通过描绘岭南大地的瑰丽景色,传达出其中蕴含着的人文特色和历史传承,让我们眼前的山水不单只是美景,而是意蕴丰富的美好天地。
本书基于8-9岁乡村儿童认知特点,设置包括 走进春日山中田 跟农学田事 田里收获去哪儿了 等内容板块。通过体验和学习,孩子们将了解田地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体会农业劳动的价值、感恩农人的劳动与田地的养育,初步建立用行动保护山之田、推动田与人共同持续发展的积极意愿。
大山中自然环境优美,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一个生命的宝库。本册以7-8岁乡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为基础,带领孩子们走进大山,发现山中多姿多彩的生命,探究生命的起源与演进规律,探索山林中的植物、动物的生存智慧,感受生命与环境、生命与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体会自然万物的和谐美好。
童谣是一种口耳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域的差异,一首童谣会演绎成不同的版本,这也充分体现了童谣的丰富性、多样性。本书收录广府、客家、潮汕地区的传统儿童歌谣,按内容分为 落雨大 天光光,捉鸡劏 卖懒、卖懒 月光光 上学歌 氹氹转 考考你 绕口令 节日歌 时政歌 等板块。这些童谣都用各方言区的方言传唱,本书对一些方言用词做了简要注释。为了帮助读者了解童谣内容,还做了说明及点评。本书的出版,反映了岭南地区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地方文化,亦让读者全面认识和欣赏充满岭南味道的民风民俗,更让读者穿越时光隧道,回味童年的童真童趣。
人类居所和动物居所是孩子们常见的事物。本书根据9-10岁乡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设置包括 山中居所大探索 山中居所藏智慧 绘制山居全景画 等内容板块,孩子们通过实地观察和阅读绘本、观看视频和图片资料等多种体验活动,探索发现典型的动物居所在选址、用材、结构、建造过程等方面所蕴藏的智慧,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互助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本书从孩子们熟悉的田开始,基于8-9岁乡村儿童认知特点,设置了包括 走进秋日山中田 农作物生长揭秘 万物感恩交响曲 等内容板块。通过体验和学习,孩子们将初步感知什么是田、田有什么特点、认识田里的农作物以及了解田给人们带来了什么等内容,最终对山中之田形成较为完整的认知。
本册以 大山 家 为主题,根据6-7岁乡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设计。上册由 创建一个 家 学做小当家 等板块内容组成,让孩子们对 家 有新的认知和理解。通过游戏、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绘画创作等各种方式,帮助孩子们在家长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 家 村 爱 责任 等抽象概念。
本册以7-8岁乡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为基础,设置了包括 走进山中万物 认识日月风云 等内容板块,围绕大山中有哪些自然事物,大山里的日月星辰、风云水雾有什么特点,我们该有怎样的自然观等核心问题,带领孩子们探秘自然事物的奥秘。帮助孩子了解大自然中的事物,树立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之心。
本册以 大山 家 为主题,根据6-7岁乡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设计,下册由 美丽山村我的家 我用行动爱家乡 和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等板块内容组成,让孩子们对 家 的理解由自己的小家扩展到村(家乡)这个大 家 。通过情境模拟、绘画、诗歌创作等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家乡的美景,认识家乡的各种美味等,建立对家乡即村的正向认同。
书稿共分十章,介绍了淮河流域十家著名的名家大族,包括 曲阜孔氏家族、龙亢桓氏家族、颍川钟氏家族、亳州曹氏家族、淮南廖氏家族、寿县孙氏家族、太邱刘氏家族、蚌埠汤氏家族、淮安丁氏家族、阜阳程氏家族。书稿以淮河流域文化学术研究的成果为基础,用通俗的语言,生动地介绍了淮河流域名门望族的家族史,从侧面反映了淮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具有很强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