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进入了21世纪,文化在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吹响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号角,提高文化的创新力、辐射力、影响力和形象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任务,评选岭南文化十大名片,正是提升广东文化形象之举。在这一重要历史契机下,整理、挖掘、打造岭南文化名片,就显得尤为紧迫。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名片,是增强文化凝聚力的需要,是提升文化影响力的需要,是塑造文化形象力的需要,对于提升广东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中百居》是 吾乡吾土 引导手册 系列中的一册。大山之中憩居着的各种动物,它们建造了各式各样的居所,深入观察这些动物们的居所能发现怎样的智慧?动物们的居所在选址、用材、结构等方面都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人类又是如何汲取动物们建造居所的经验和智慧的?大山中人类的居所有什么特点?本书将根据9 10岁乡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引导家长和教师,带领孩子们探索山中的多种居所。
《山中万物》是 吾乡吾土 引导手册 系列中的一册。天地课堂,万物为师,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木一动物都是我们学习的资源。本书以 山中万物 为主题,根据7 8岁乡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设计,围绕 大山中有哪些自然事物、山中万物从何源起 等问题,帮助家长和教师带孩子们认识日月星辰、风云雨雪、动植物的特点,并了解它们彼此的关系。
《山中田事》是 吾乡吾土 引导手册 系列中的一册。 田 是世代农民在土地上耕作的产物。在田里,农民伯伯在合适的时候种下希望的种子,用心呵护种子的成长,在秋季收获沉甸甸的果实,在冬季品味劳动的成果,并为来年做准备。在春耕夏长秋收冬藏中,田产出粮食和庄稼,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人以及田里的各种植物和动物,农民也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各种智慧。田也是乡村儿童最熟悉的事物,基于以上内容,本书根据8 9岁乡村儿童认知特点设计,指导家长和教师,带领孩子们展开深入探索和学习山中田事。
《大山 家》是 吾乡吾土 引导手册 系列中的一册。本册以 大山 家 为主题,根据6 7岁乡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从乡村儿童最熟悉的家及相关经验出发,以体验类活动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开展方案。帮助家长和教师引导儿童建立新的认识结构,建立对家和家乡人事物的初步感知,同时提升孩子们自信表达、沟通合作等核心素养。
山中居所和山地的关系是什么,常见居所的结构和材料有什么特点等,围绕以上问题,本书根据9-10岁乡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引导孩子们通过实地观察、资料学习、设计制作等方式,识别本地民居在建筑形式、格局上的特色,认识常见的建筑结构与材料,感受建筑设计活动的乐趣,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勇于探究、实践创新、沟通合作等核心素养。
本书基于8-9岁乡村儿童认知特点,设置包括 走进春日山中田 跟农学田事 田里收获去哪儿了 等内容板块。通过体验和学习,孩子们将了解田地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体会农业劳动的价值、感恩农人的劳动与田地的养育,初步建立用行动保护山之田、推动田与人共同持续发展的积极意愿。
大山中自然环境优美,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一个生命的宝库。本册以7-8岁乡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为基础,带领孩子们走进大山,发现山中多姿多彩的生命,探究生命的起源与演进规律,探索山林中的植物、动物的生存智慧,感受生命与环境、生命与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体会自然万物的和谐美好。
人类居所和动物居所是孩子们常见的事物。本书根据9-10岁乡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设置包括 山中居所大探索 山中居所藏智慧 绘制山居全景画 等内容板块,孩子们通过实地观察和阅读绘本、观看视频和图片资料等多种体验活动,探索发现典型的动物居所在选址、用材、结构、建造过程等方面所蕴藏的智慧,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互助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本书从孩子们熟悉的田开始,基于8-9岁乡村儿童认知特点,设置了包括 走进秋日山中田 农作物生长揭秘 万物感恩交响曲 等内容板块。通过体验和学习,孩子们将初步感知什么是田、田有什么特点、认识田里的农作物以及了解田给人们带来了什么等内容,最终对山中之田形成较为完整的认知。
本册以7-8岁乡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为基础,设置了包括 走进山中万物 认识日月风云 等内容板块,围绕大山中有哪些自然事物,大山里的日月星辰、风云水雾有什么特点,我们该有怎样的自然观等核心问题,带领孩子们探秘自然事物的奥秘。帮助孩子了解大自然中的事物,树立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之心。
本册以 大山 家 为主题,根据6-7岁乡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设计。上册由 创建一个 家 学做小当家 等板块内容组成,让孩子们对 家 有新的认知和理解。通过游戏、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绘画创作等各种方式,帮助孩子们在家长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 家 村 爱 责任 等抽象概念。
本册以 大山 家 为主题,根据6-7岁乡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设计,下册由 美丽山村我的家 我用行动爱家乡 和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等板块内容组成,让孩子们对 家 的理解由自己的小家扩展到村(家乡)这个大 家 。通过情境模拟、绘画、诗歌创作等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家乡的美景,认识家乡的各种美味等,建立对家乡即村的正向认同。
童谣是一种口耳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域的差异,一首童谣会演绎成不同的版本,这也充分体现了童谣的丰富性、多样性。本书收录广府、客家、潮汕地区的传统儿童歌谣,按内容分为 落雨大 天光光,捉鸡劏 卖懒、卖懒 月光光 上学歌 氹氹转 考考你 绕口令 节日歌 时政歌 等板块。这些童谣都用各方言区的方言传唱,本书对一些方言用词做了简要注释。为了帮助读者了解童谣内容,还做了说明及点评。本书的出版,反映了岭南地区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地方文化,亦让读者全面认识和欣赏充满岭南味道的民风民俗,更让读者穿越时光隧道,回味童年的童真童趣。
文化传承需要文字规范化,尤其对于媒体从业人员更彰显重要。本书兼顾难字的不同难度和不同读者掌握上海话的程度差异,分类排列难词难字,以利适应不同读者的检索要求。书中的词条编排原则按照上海方言音序编排,另有按义类编排词语,便于读者正确查找。对上海话常见难词难字,进行追根溯源考证 本字 ;并尽可能列全上海方言中外来词即音译词,让音译词文字写法也标准化;另列 近年来常见错字订正表 ,并说明改正理由。以进一步规范文字用法,营造良好的文字文明使用氛围,从而让海派文化传承有序。
中国的宗教文化是一座丰富多彩、瑰丽神奇的宝库,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的观点看,不了解中国的宗教文化,也就很难全面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尊重宗教信仰自由,近年来修复了不少寺院和教堂,除了让信仰者有活动场所以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开始认识到宗教文化的珍贵价值。杭州有不少寺院教堂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正是这些宝贵的宗教遗产,丰富了杭州历史文化内涵
本书是 考古广西 丛书中的一个分册。左江花山岩画是约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壮族先民骆越人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及其支流两岸的陡峭崖壁上绘制的艺术作品,是中国南方乃至亚洲东南部区域内规模最大、图像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反映祭祀生活的岩画群。本书从考古的角度出发,系统介绍花山岩画的调查研究概况、绘制者情况、作画方法、图像内涵及花山文化的发展,全方位展示这一史诗级的历史画卷,还原战国到东汉时期骆越先民在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精神世界等方面的生活场景,以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左江花山岩画,共同保护与传承好这一伟大的人类文化遗产。
岭南的山水美,美不仅在山娇水柔,这不平凡的大地,曾经翻滚过撼天动地的惊雷。本书通过描绘岭南大地的瑰丽景色,传达出其中蕴含着的人文特色和历史传承,让我们眼前的山水不单只是美景,而是意蕴丰富的美好天地。
敢为人先是岭南人的特质,从南越王到冯如,先贤们创出一片新天地。本书带领你认识这些岭南先贤,他们素来重视发展个性,初与古人合,次与古人离,他们与中原的恪守师法者迥然不同;他们矫然独出,自成一格,移风易俗,无不自鸣天籁,富有创造;他们傲霜凌雪的品格、务实求真的精神,实在都值得咀味、学习。
《西湖别墅(西湖全书)》以南山 西山 北山 湖滨为顺时针方向,从南山路的澄庐始发,环湖一周,沿途介绍了100余幢西湖别墅的来龙去脉,以图文并重的形式,希望给读者一个对西湖别墅直观的印象。这些西湖别墅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十分优越,这也正是西湖别墅的价值所在。这价值就是财富,历史留给西湖的财富。
《荆楚文化丛书》由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组织省内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历时三年编撰而成。《荆楚文化丛书 胜迹系列:荆楚文物奇观》分胜迹、史传、学术、艺文四个系列,每个系列由十卷组成,凡四十卷,约一千二百万字,首次对荆楚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堪称湖北历史文化研究与普及的鸿篇巨著。期望全省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文化工作者,通过阅读和学习《荆楚文化丛书》,从湖北丰富的文化资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加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奋力投身建设文化强省的伟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