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一切渐行渐远,留给我们的是无限幻想和惆怅。本丛书的作者是个地道的“老北京”,已经七十多岁了。他紧跟时尚,学会了电脑画图,开通了新浪博客,年复一年地写下自己的记忆,配着有他独特画风的图片,讲述着他经历的岁月和变革。那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过去司空见惯的老行当和让人回味无穷的民间故事,仿佛都历历在目。历史和传说,都是魅力,期待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本书主要分为俯仰古今、文化新风、商贾集萃、故地寻踪、见证沧桑等5个部分,其中有对北京古今历史文化的考据、有对新文化运动前后典型事件和重点人物的研究、有对北京老字号的调查、有对北京某地过往故事的描写,本书通过揣摩北京档案史料、对所涉及的人和事进行实地调查比对、与相关知情者进行采访等三者结合的方式阐述内容,同时用珍贵的老照片还原历史现场,从而清晰梳理了北京胡同街区变迁的历史脉络,细致还原了北京各地不同时期的历史面貌,充分展现了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为北京人研究北京文化提供了真实的史料,为后人了解北京文化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为北京宣传北京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琉璃厂杂记》记录了周肇祥于民国初年不辞辛劳、倾囊收购文物图书以及竭尽心力、从事考证鉴定的经历。涉及的北京文史范围甚广,包括政经、文化、文物、历史、教育、宗教、旅游、交通、人事暨社会风情的方方面面,侃侃而谈,涉笔成趣。行踪所至,非但京城内外名胜古迹,并远涉津冀盘山,大有 一息尚存我,千山不让人 的气概。其间又反映了与徐森玉、傅增湘等名人挚友的交往,世事沧桑,物换星移,书稿为后世留下了民国时期存留的名胜古迹的翔实调研资料。 原作楷书部分(1912 1916)曾出版,由朱家溍先生题写书名,史树青先生作序,赵珩、海波两位先生整理,在学术界、收藏界曾获得广泛好评。此次出版,增补了新发现的行草部分(1920 1928),由宋惕冰先生整理。
作者将钢笔画与北京胡同文化元素相结合,用独特的方式记录了数十年前北京胡同生活的风情。语言朴实无华却情感丰富,追忆童年往事,诉说生活感悟;绘画功底扎实,技法娴熟,画风唯美、亲切,富有情趣。作者对故乡北京的深厚情感与眷恋,都融在老北京话的乡音和如临其境的画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