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书写的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或者说,更像作者吴晓波对这座城市的私人记忆。 从5000年前良渚文明的诞生,到 肮脏、繁乱又生生不息 的运河带来财富,从 天真正直 的白居易力排众议、兴建白堤,到 自诩为前世杭州人 的苏东坡为杭州和西湖写下450多首诗词,从胡雪岩的败局之夜,到90年代以宗庆后、冯根生为代表的善贾者的复活。在书写的过程中,作者一直试图捕捉杭州的 城市性格 ,它底层的文化基因是什么,又是如何在历史的层叠历练下形成为今日的面貌。 跟随作者的讲述,我们发现这座城市从来没有出过深刻的哲学家、苦难的诗人甚至悲剧性的小说家,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用 浮诞 来形容它。它不够废墟化,没有悲壮的屠城史。 偏安 是它的宿命,也戏剧性地构成为城市的个性。这是一座没有拒绝
书稿共分徐州饮食文化概述、徐州彭祖饮食文化、徐州两汉饮食文化、徐州 伏羊文化 、名人与徐州饮食文化、徐州酒文化、徐州饮食习俗、徐州古今宴席、徐州民间乡土菜、徐州早点、徐州面食、徐州小吃、徐州野味、徐州水产、徐州果子(糕点)、徐州小菜、徐州名特原料与食品、徐州饮食 老字号 等18个部分,系统介绍了徐州的饮食文化。地方民俗,切实精美,可读性强。
在浙江省大力实施大花园建设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本书以浙江省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比较分析不同类型传统村落保护实践的典型案例,总结梳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各地针对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所开展的保护利用创新实践,探索构建传统村落价值传承保护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机融合的机制与路径,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传统村落所蕴含的多种功能和价值。
本书着重解读扬州文化的丰富内涵、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着意阐释作者对扬州学派、画派、清曲、昆曲、评话、戏剧、木偶剧、文选学等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独到见解,着力探索新时期扬州文化发展的新认识、新思路、新举措,具有很强的史料性、学术性和实践性,对于进一步发掘扬州文化的深刻内涵,展示扬州文化的独特魅力,焕发扬州文化的生机活力,必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为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杭州的精神气象,讲好杭州故事,《杭州韵味(英文版)》从多位名家的视角,通过 勇立潮头 创新魅力 钱塘记忆 诗书画印 禅茶一味 爱在杭州 6大篇章,以文字、照片、视频等方式介绍杭州的自然山川、历史故事、文化遗产、科技发明、文化名人、饮食生活,以及走在时代前列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既描绘杭州灿烂历史文化的底色,又展望近年来杭州科技与信息化发展的潮流,集中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及创新成果,充分彰显杭州历史名城、创新之城的品质,对于中国文化 走出去 有积极的意义。同时,本书邀请专业翻译团队进行翻译,译文既通俗易懂,又保留了中文的美感,很好地诠释了杭州的独特 韵味 。
《江南印记》是“江南文化丛书”中的一种,本书撷取不同历史时期蕞具代表性的印章作品及印人,勾勒两千余年间印章篆刻艺术在江南地区的发展历程。通过阐述一枚枚印章背后的故事,剖析印人和印主之间的交往,找寻推动印史发展的关键时刻,还原当时的社会人文背景。各章所论,或偏重对不同篆刻流派的介绍,或讲述具体印章的来龙去脉,或涉及印人的人生经历,或揭示印章制作的背后故事,从不同视角呈现蔚为大观的印章艺术。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希望由印及人、及事,以一种更有温度、更具重现感的视角切入印史,捕捉印章艺术发展的浩瀚银河中那些闪亮的星辰,更真切地触摸它们的光芒。”
本书选文上起两汉,下讫清末,共计228篇,旨在通过对严州历代文献的筛选,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山川、人物等内容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反映严州历史上不同时代的社会面貌和时代精神。注意选文的文学性和可读性,突出严州地区的文化特色和不同时段的历史特色,体现严州文化的亮点,便于读者认识和了解严州,也可供中小学挑选作课外阅读之用。
本书为研究过云楼与江南文化的论文集。2021年底,由苏州市档案馆主办的 过云楼与江南文化 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召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爱平、南京大学教授范金民、复旦大学教授冯贤亮等十数位专家学者撰写会议论文并分享。本书辑录了其中近20位作者的论文公开出版以飨读者,其中或聚焦过云楼主的仕宦生涯,或阐述过云楼藏品的渊源流变,或探究过云楼历代主人对江南文人雅士的艺术创作及书画鉴藏、昆曲、绘画、古琴等传统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期待为各界学者研究过云楼与江南文化的相关议题提供借鉴。
《杭州全书》是杭州学研究成果的载体,包括丛书、文献集成、研究报告、通史、辞典五大组成部分,定位各有侧重:丛书定位为通俗读物,突出“俗”字,做到有特色、有卖点、有市场;文献集成定位为史料集,突出“全”字,做到应收尽收;研究报告定位为论文集,突出“专”字,围绕重大工程实施、通史编纂、世界遗产申报等收集相关论文;通史定位为史书,突出“信”字,体现系统性、学术性、规律性、权威性;辞典定位为工具书,突出“简”字,做到简明扼要、准确权威、便于查询。我们希望通过编纂出版《杭州全书》,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杭州的前世今生,发挥其“存史、释义、资政、育人”作用;希望人们能从《杭州全书》中各取所需,追寻、印证、借鉴、取资,让杭州不仅拥有辉煌的过去、璀璨的今天,还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扬州百家姓》是一部讲述扬州姓氏的通俗读物。作者因从事扬州市户籍工作的便利,掌握许多扬州姓氏的信息数据,并用心搜集各类历史资料、文化掌故,撰成一系列小文,在《扬州时报》《扬州晚报》等报纸上发表,清晰勾勒扬州姓氏的面貌,讲述与姓氏有关的扬州人和扬州故事。而此书是作者在原有文稿的基础上,广为增益,终成96篇。首篇《扬州人的百家姓》,概述扬州姓氏基本情况、来源、特点等;继而分95篇,分别介绍95个扬州姓氏,各姓氏以其在扬州的人口排名先后为序,包括王、张、陈、李、刘等等。本书深入挖掘扬州姓氏背后的人文内涵,举凡古代王侯将相、士人商贾、平民百姓,乃至现当代杰出人物,只要是对扬州发展有贡献的,都进行或详或略地介绍。既梳理了扬州姓氏的基本情况,也显示了扬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部较为优秀的
《古典园林(读城行走苏州)》主要介绍了苏州园林中 典范性的几座园林情况,以展示苏州园林的内涵,表现苏州园林的气质。章节体例上分为四大部分:园林卷子、园林春秋、归隐生涯、造园手笔。本书是作者多年积淀后的园林新作,仍然选用散文笔法,但体例 加完善,考据 加详实,全书图文结合,精美的园林图片配以了详细的图注,辅助介绍园林建筑之美,适合大众阅读。
《江浙文化》(原《佛教与江浙文化》)由中国计量学院佛教与江浙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是一本具有较高质量的学术出版物。本辑收录了当代江浙学者研究佛教义理、文学与宗教、历史与现实、江浙文化等方面的二十篇文章,全
《江苏历代名人词典》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的词典,是“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的出版成果之一,属于江苏文库丛书的研究编子系列。书中收录了自先秦至现代的已故的江苏历代名人和客籍名人,他们曾在立德、立
《徽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办,以刊发海内外徽学领域近期新研究成果为己任的学术集刊。创办于2000年,是海内外很早公开出版的连续性徽学研究专门出版物。所刊载论文的引
该卷本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传说、故事、笑话等在内的民间故事,并配有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图片。这些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劳动人民生活画卷。
黄浦江作为上海的“中心线”,将上海分为浦西和浦东,是当之无愧的近代上海“母亲河”,如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一样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站在新的时代,用文化创意的新视野、新理念和新思路去重新
“宜兴紫砂”是一种产生和发展于江苏宜兴市的手工制陶工艺,这种工艺以出产于宜兴的特殊紫砂土为原料,以手工打片、拼镶成型并加以修饰和烧成为特色,传承了人类长达万年的手工制陶工艺,同时又与饮茶、篆刻、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