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大力实施大花园建设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本书以浙江省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比较分析不同类型传统村落保护实践的典型案例,总结梳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各地针对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所开展的保护利用创新实践,探索构建传统村落价值传承保护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机融合的机制与路径,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传统村落所蕴含的多种功能和价值。
《杭州全书·运河(河道)丛书:口述杭州河道历史》是杭州学研究成果的载体,包括丛书、文献集成、研究报告、通史、辞典五大组成部分,定位各有侧重:丛书定位为通俗读物,突出“俗”字,做到有特色、有卖点、有市场;文献集成定位为史料集,突出“全”字,做到应收尽收;研究报告定位为论文集,突出“专”字,围绕重大工程实施、通史编纂、世界遗产申报等收集相关论文;通史定位为史书,突出“信”字,体现系统性、学术性、规律性、权威性;辞典定位为工具书,突出“简”字,做到简明扼要、准确权威、便于查询。
集市,是中国传统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河集市的发展,也是杭州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 运河集市是运河不可或缺的一页。关于杭州运河集市的研究,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迄今已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成果。近年来,研究又取得了许多新成就,这是许多热心的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譬如,长期研究塘栖历史的虞铭、研究临平方志的周如汉、研究湖墅文化的任轩等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从理论上、方法上,以及区域的发展特色等方面,给笔者以诸多教益与启迪,也引起笔者的思考和探索的兴趣。在此要向为此事业作出贡献的前辈和同仁们表示由衷的敬意与感谢。《杭州全书·运河(河道)丛书:杭州运河集市》正是在他们长期工作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主要参考文献要目及相关网站资料已在书末一一列出。 杭州运河集市独
本书是上海电视台纪录片栏目《上海故事》的同名图书,是2018年出版的《上海故事 一座城市的温暖记忆》的续篇。本书从该栏目2011年开办起的近400期节目中精选出30期,对节目进行故事化的改写,以反映上海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人文风貌。内容涵盖文化艺术、日常生活回忆、手工技艺、中外名人在上海等几个板块,旨在展现上海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变迁和上海人几十年的乡愁记忆,使之成为上海当代社会生活史的生动而真实的写照。
西溪湿地位于杭城西部,总面积约11.5平方公里,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史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为保护“城市之肾”,2003年8月,杭州市委市政府、西湖区委区政府正式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坚持“生态优先、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六大原则,成功打造了国内个也是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并跻身国家5A级景区和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生态之美、文化之美、和谐之美演绎着天堂湿地的无穷魅力。 西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西溪文明可追溯至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是杭州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公元1129年,宋高宗“两溪且留下”的感叹,让西溪从此有了皇家文脉的玺印。历代有许多名人雅士钟情西溪,将其视为休闲、养生、隐居和吟诗作画的
本书通过融合中外研究成果,采用当代城市文化研究新思路,以一种特色鲜明的江南文化理论展开阐述,创新性地用“诗性文化”概括江南文化特质,提出“诗性文化”是江南文化的核心内涵与本质,叙述其形成的历史过程,体现其文化特征,是一部以创新性理论学术为主题的著作,既有研究性成果展示,又有通俗化的知识介绍。 经济史、社会史等传统研究致力于阐释江南文化发生发展的物质条件与社会背景,本书则致力于探索江南文化的审美本质与精神价值。 “诗性文化”意味着超出文化实用主义、代表着生命自由理想的审美精神,充分关注人的审美需要和自由本质。
老城厢作为上海历史之根,凝聚着上海的文化之魂,本书从四个方面:城厢史话、历史风云、人物逸事和江南风情,用21篇文章讲述了老城厢的故事。从老城厢的兴起、上海开埠、老城厢的建筑园林、独特的民居建筑、西风东渐时代老城厢的名人士绅和外国人、老城厢的节令习俗与美食等多角度讲述了老城厢的故事趣闻,彰显了上海这座历史名城丰富多彩的市井文化。
为进一步强化越文化基础理论研究,牢固建立越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阵地,我们以特色立刊,依托浙江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越文化研究中心”和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中国语言文学与越文化研究”,团结、吸纳外越文化研究力量,在越地历史地理、越地文学艺术、越地经济发展等领域组织专题研讨,刊发了一大批颇有影响的文章,集中反映了越文化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为推动海峡两岸乃至东亚地区的越文化研究作出了贡献,在外学术界产生了的影响。
在对瘦西湖文化景观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之后,进一步对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瘦西湖景观的种种文化特征进行分析和解读。瘦西湖景观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它对于扬州各种历史文化的演绎上。《一座世界名城的文明元化——扬州瘦西湖景观历史演进的文化解读》在剖析扬州整体文化特征的基础上,从扬州文化的代表性要素出发,具体审视瘦西湖景观对它们的演绎。 这些代表性文化要素包括:运河文化、宗教文化、战争文化、士大夫文化、帝王文化、盐商文化以及市民文化。瘦西湖是以上众多文化共同作用下的社会建构产物。 《一座世界名城的文明元化——扬州瘦西湖景观历史演进的文化解读》由王鑫磊编写。
《上海故事》是上海音像资料馆“上海影像工作室”制作的一档电视纪录片栏目,节目以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事件和人物故事为讲述对象,用生动的笔触来演绎“城市”的含义。节目从珍贵的影像资料出发,通过寻访过去历史时代的亲历者,将这些历史见证人的真实讲述与珍贵影像资料有机结合,关注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城市发展、社会变革和民族命运的故事,深入挖掘上海的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上海的历史人文精神。《上海故事》节目着力把上海的历史和当下链接起来,较全面、较系统、较深入地反映上海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展现这座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气质特征。 本书中所收录的故事,即精选和改编自《上海故事》栏目开播以来的各期节目。
曹俊编的《世界视野下的苏州(苏州学论文集)》选取 外 学者对苏州的研究论文,从不同角度体现了目前学术界对苏州学研究的新成果,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书采用严谨的实证研究,它可以避免单纯理论阐述和简单性描述的粗疏,提高相关研究的科学性。同时,从现实意义上来说,书稿有助于人们深入思索苏州近代化过程中历史文化的际遇,认识现代发展与保护城市文化遗产能够并行,两者可以相得益彰,从而破除两者不可兼得的错误观念,牢固树立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现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