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关道,陕西关中西越陇山以达甘肃陇东的千年古道,因汉置陇关于陇山而得名。由汉而唐,无数出塞的商旅、戍边的士卒,以至取经的和尚、联姻的公主,皆走此道西去,西去他们未卜的前途。 十余年间,作者亦步亦趋他们的足迹,数次行走陇关道,往返边塞与田原。陇山依旧,陇山左右的百姓依旧劳作生息,久远的汉唐却成追忆,甚至孑遗的明清也渐消失。作者愿其得存于世,于是游历山川之余,寻访碑碣简籍,钩沉前尘旧事,西安的金胜寺、扶风的城隍庙、陇县的开元塔、天水的周公祠、陇西的威远楼、临洮的哥舒碑,以及那里或有或无的故人。 他们同付作者笔墨,他们共存作者此书,“以志岁月云”。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名城保护认知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也参与到这份事业当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名城保护公众参与机制和实践。北京市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促进中心从2017年开始推动“四名汇智”计划,它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和社会主体参与名称保护,运用公众智慧去探索 丰富多元的名城价值传播方式,让名城保护成为社会大众的普遍共识。“四名汇智”计划至今,已为超过260个团队和个人提供支持,举办活动超过300场,并被写进区政府工作报告、在故宫举办展览等。本书以北京“四名汇智”计划2017-2019年实践工作为依托,包括“四名汇智”解析、名城、名业、名人、名景等部分。全书约2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