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之变》描绘了自1100年正月徽宗赵佶继位起,到1141年宋金绍兴和议,南北对峙的历史,展现了北宋帝国由盛而衰,急转直下,终灭亡,以及南宋军民步步抵抗,终立足江南偏安一隅的全过程。全书共九章,分别介绍了赵佶继位,宋联金抗辽,次汴京保卫战,靖康之耻,南宋建立,金兵南下,川陕大战,金国联齐伐宋,宋朝反攻,南北对峙等情节。本书叙事宏大,架构严整,笔法平实,从客观的角度,将北宋灭亡时军民拼死抵抗的慷慨悲歌娓娓道来。上演了一幕幕或令人拍案而起、发尽上指,或令人椎心泣血、扼腕叹息的历史活剧,引发读者关于治乱兴衰的深刻思考。 《李唐之乱》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安史之乱后,面对内忧外患,唐帝国江河日下,李唐的统治者作出了哪些决策。国家从扬弃、自信、包容和开放,走向固化、
一个杨贵妃, 在李白眼里是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在杜牧眼里是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而在罗隐眼里,则是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 美女、宠妃、败家娘们儿以及背锅女侠,哪一个才是真的杨贵妃? 一座长安城, 在汉唐,是无可取代的帝国中枢,是王维笔下的 万国衣冠拜冕旒 ; 在宋朝,却成了边境军镇; 而在明朝末年,又沦为饥荒遍地、易子而食的人间地狱。 在温伯陵笔下,历史不再是按时间码放的记事簿,而是贯通时间、看清脉络的时代演变过程。 用他的方法来读历史,你将发现历史背后的那只手,彻底看懂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这是一个大变革时代,国家与个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 有人苟且偷生,有人视死如归;有人看到黑暗,有人看到光明;有人守护荣誉,有人丢掉节操。 本书总结了历史
本书所描写的内容,是追溯从地理大发现到1840年这三百多年里,中国的开放与失败,曾经的盛世到后来的衰败而被动挨打,这个历史期间的客观得失与经验教训。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试探的百年,时间从1516年到1644年,从隆庆开关到明末清初,大航海时代以来,中国也曾经生机勃勃充满了希望。第二部分是跌宕的百年,时间从1644到1735年,清朝早期的开放如何发展成中期的封闭的。第三部分是锁死在系统中的百年,时间从1735到1840年,这个时期的西方从大航海走向工业革命,而中国却关闭了大门,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我去故宫看历史》是一套有关故宫历史的普及类读物,以时间为线索,以故事体的形式向读者呈现一个完整、鲜活的故宫发展长卷。从明成祖建都北京,到清朝末帝溥仪离开故宫,再到故宫成为中国*的古代艺术博物馆,每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涉及。在这些故事中,读者可以以之前不同的视角,对明清两朝的历史发展有一个新的认识。
各朝帝王互怼1 周天子姬延创建 帝王交流群 ,各朝帝王纷纷受邀进群 秦皇遇见了汉武,唐宗遇见了宋祖 个个都是主角儿,他们之间究竟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秦始皇携胡亥对阵大汉天子,刘邦一句话转移矛盾: 两汉多少传奇事,谢谢胡亥送江山。 汉武帝刘彻与唐太宗李世民互赞对方朝代的文学成就,成为 商业互吹 的典范。武则天霸气宣言: 我不一定是蕞美的皇后,但一定是蕞美的皇帝。 明朝皇帝组团进群,明成祖朱棣言辞犀利: 唐宗宋祖应该改为唐宗明祖! 朱元璋提出: 你小子先给我说清楚,你这唐宗明祖是明太祖还是明成祖? 此外,群里还有差点让汉朝改朝换代的汉高后吕雉,国色天香的赵飞燕与杨玉环等重要女性。不论帝王还是后妃,他们性格迥异、经历传奇,在互掐互怼中讲述各自的非凡人生,彰显自己朝代的辉煌与灿烂。 各
本书将没能进入历史课本,零散流传于互联网之中,未经核实的 历史花絮 考证、整理,呈现在读者眼前。让我们换个角度去审视天子的 八卦人生 ,去了解王侯将相的 艺术行为 ,去探寻文人墨客的 精彩人生 ,除此之外,还有 你觉得正确,但实际错误 的历史百科, 你不知道,但却实际发生过 的奇葩事件 本书将诙谐的漫画与千奇百怪的历史冷知识相结合,知识虽冷,价值却高。换个角度去发现古人生活,他们没有现代科技的加持,竟过得逍遥自在。相信《笑出腹肌的漫画历史冷知识》会带给读者们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上海是开放的,是中西文化的融合。武康大楼是上海的一座地标性百年建筑,具有浓厚的历史蕴含和强烈的艺术气息。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始建于1924 年,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由 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上海 座外廊式公寓大楼。1953年,诺曼底公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 名为武康大楼,其后一些文化演艺界名流均入住此间,现今积极开展居民自治和弄管会自治, 化程度高。 口述历史是一种起源于美国,并广为世界各国应用的公众记忆历史的记录方式。口述历史相较于大历史,是一种公众记忆的微观历史。口述历史在复原历史方面,有其他任何档案、文献资料无法替代的价值。口述史是为城市发展和历史保护留下鲜活资料的重要途径,是保存城市生活方式、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记忆的重要载体。居民口述历史从平民的角度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
什么是“文明”?中华5000年文明如何证明? 早的中国在哪里?殷墟的甲骨文写了什么?三星堆文明与中国以外的上古文明有何相似性?海昏侯墓为什么那么多金子?长安城 繁华的商业街长什么样?水下考古怎么考?莫高窟为什么是世界艺术宝库? 十位长年负责一线勘探的考古领队,以亲历者的角度为公众揭开考古探掘的面纱,带领读者来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现场,讲述中国十个重大考古发现的发掘经历、前沿进展以及文明背后的故事。 这一个个现场如同“时间胶囊”,展现了中国各阶段的社会生活与文化风貌,提供了独立于文献之外的历史信息,改变了世界对中国文明的基本看法。
郑天挺(1899-1981)又名郑庆甡,字毅生,福建长乐首占乡人,生于北京。1924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抗日战争爆发,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总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开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副校长。郑氏在中国古代史,特别是明清史领域卓有建树,主持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南开大学等校工作数十年,培养了大批文史人才,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正式建校,1946年7月31日停办,郑氏参与始终,并自1940年起担任总务长,主持工作。此期间郑氏坚持记日记,自1938年记至1946年7月14日,中间仅有少量缺失。《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上下)(精)》这部分日记是研究近现代史和西南联合大学校史的重要材料,集中体现了一代学人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顽强治学的精神风貌。
封面、版权页、条形码: 内容介绍:故宫学者祝勇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为依托,在那些零零散散的文物之间寻找线索,去构建中华民族的艺术史,去梳理总结我们祖先对美的探寻,去把握我们民族的精神流向。 这是一部有学术性的书,但不是一部拒人千里的学术书,这是一本“写给大家”的中国艺术史,亲切,温暖,真实,让 多的中国人,跟随着故宫博物院里的文物,一起去回溯我们民族的艺术旅程。 全书收录故宫及海内外博物馆近百幅高清详图,使用100g全木浆纸全彩印刷,精装壳封采用雅丝纹纸辅之以烫金工艺,精装外封采用雅丝纹纸辅之以高精度印刷工艺,封面背面复刻千古名画《豳风图》细部,做工精良。书籍本身,既是美物。 本书是一部由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串连起来的中国艺术史,或者说,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本身就构成了一
本书上起周幽王攻打褒国(前779年),下讫三家分晋(前453年),以其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战争战役为主线,讲述三百多年的春秋历史。作者基于 的历史素材,结合全书的政治形势图、战争战役图以及地形地貌图等108幅地图,以地理与历史相结合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春秋历史主要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以地形地貌、自然条件等地理因素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以及这些地理因素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还原历史场景面貌,带来身临其境的历史阅读体验。
《中古文明研究( 辑)》的主题为“多元视角下的宋代研究”,收录了数十篇研究论文,分为“政事与制度”“文本与书写”“典籍与文书”三个版块,汇集了有关宋代政治、制度、文学、绘画、经学、史学、版本学等多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