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描写的内容,是追溯从地理大发现到1840年这三百多年里,中国的开放与失败,曾经的盛世到后来的衰败而被动挨打,这个历史期间的客观得失与经验教训。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试探的百年,时间从1516年到1644年,从隆庆开关到明末清初,大航海时代以来,中国也曾经生机勃勃充满了希望。第二部分是跌宕的百年,时间从1644到1735年,清朝早期的开放如何发展成中期的封闭的。第三部分是锁死在系统中的百年,时间从1735到1840年,这个时期的西方从大航海走向工业革命,而中国却关闭了大门,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历史如棋谱,时代变了,那些历史的棋局还能教会我们什么? 刘邦开国后大杀功臣? 东汉书生、宦官、外戚到底在争什么? 北魏实行了 子贵母死 制,为什么反而出现太后专权的情况? 在李世民与武则天的双主角光环下,李治真的柔弱吗? 唐代宦官权力为何这么大? 从 洪武 到 建文 ,靖难之役背后的深层矛盾是什么? 历史不只是一种学问,真正的用处在于人生。 本书由国民历史读物《国家人文历史》团队编著,讲述了从商到清的政治兴衰重要节点,解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鲜为人知的历史趣闻或者人物,呈现历史的原貌。不误导、不戏说,让历史发出真实的声音。 在历史的棋谱里,看中国人在应对时代挑战时的成败得失与经验教训,学习历史智慧。
历史的选择是如何做出的?这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回答的问题,因为历史背后的发展逻辑拥有超乎人们一般想象的复杂性。本书透过讲述从晚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重要历史进程中一些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提供宏观、中观、微观三种视角,以点带面,带领读者重走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在历史深处提升读史境界。
在三年时间里,《吾家吾国》团队与时间赛跑,采访了数十位见证国家发展与飞跃的功勋人物。这些国之大家,跨越语言、艺术、科学、航天等领域,从立志到成才,再到燃烧一生,既在为实现个人理想孜孜以求,也在为国家各领域发展寻找突破。他们在人生岔路上的选择,在人生奋斗中的失败与喜悦,在科研过程中的攻艰与灵感,传递着朴素坚韧的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 本书讲述了其中10位宝藏老人的故事。 陆元九: 七一勋章 获得者,两院院士,陀螺、惯性导航及自动化控制专家 任继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草业科学奠基人 王振义: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 郑小瑛:中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 常沙娜:工艺美术家,敦煌艺术图案研究和设计应用的开创者 王永志: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技术专家 陆俭明:语言学家,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 汪
本书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重磅力作。本书立足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国旗图案设计原稿,以五星红旗的诞生为线索,书写从1945年《双十协定》的签订到1948年 五一 口号的发布,到1949年9月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设计一面象征新中国的国旗,到最终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的鲜活历史;通过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讲述五星红旗诞生的感人故事,描写新中国筹建过程中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文笔细腻,细节丰富,故事精彩,是一部生动的关于新中国成立的通俗读物。
汪东兴同志长期在毛泽东主席身边工作,亲历了中国共产党九届二中全会前后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斗争的过程。他是这次惊心动魄斗争的见证者之一。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可靠的材料披露了这场斗争的来龙去脉,真实地再现那段历史的原貌,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
《阎锡山日记》的特点,正如薄一波同志所言, 是在每一个历史阶段表达他的思想 ,用阎自己的话说, 不记事而记事之理 , 记事是主观的,记理是客观的;记事是为自己留痕迹,记理是给人类贡献作准绳 ; 余不愿为自己留痕迹,愿对人类有贡献,故记理不记事 。所以,他的日记以总结事物之理见长。了解山西历史乃至整个民国史的读者,或者可从其所记之理的背后,看出相关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看出阎氏对这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评价。 《阎锡山日记》的台湾印本,由 阎锡山先生纪念会 编,原作《阎锡山先生感想录》,是《阎锡山日记》*全之编本。其中1949年以后内容记录了阎锡山在台湾的行踪与思想,为大陆刊本所无,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由于大陆本中阎锡山为父亲庐墓期间与赵戴文之通信,非日记体裁,台湾本日记出版时,已抽出另出单
这是一本极为难得的经由特殊研究视角所呈现的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国文化与社会研究著作。全书从女性、儿童、军阀三个侧面,切入近代中国的文化、社会与时政。 走出闺阁的 娜拉 能否从 被凝视的他者 转向身体与灵魂的自觉?电影院、咖啡馆、跳舞场、游泳池带来了摩登生态的同时,又为社交伦理带来了怎样的挑战?儿童的游戏、玩具、书本、展览会应定格于他们的天性,还是亟须嵌入国难来临的启蒙教育?为什么经济文化实力并不发达的广西军阀,却能够称雄北洋时期的西南边陲? 作者从《申报》《大公报》等诸多史料中挖掘尘封的细节和珍稀的照片,重现了中国近代军阀博弈、抗战动员、都市文化、性别革命等等所构成的多元而独特的历史经纬,它们合力塑造着风云莫测的近代中国,以及其间的生命觉醒与文化变迁。
这是作者作为“现行反革命”狱囚,于1975年3月-1978年10月在北京K字楼看守所和北京第一监狱所见所闻的真实记述。它生动细致的展现了监狱的日常生活和形形色色的囚犯遭遇,在身份、经历各异的这个特殊群体中间,在看似荒诞离奇、黑色幽默般的故事背后,折射出“”末期普遍的微妙的社会心理和高压、混乱背景下的人情世故,是一份既真实、又具深刻洞察的历史记录。
抗战期间,迁入四川乐山的教科文机构有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技艺专科学校、中央工业试验所木材试验室、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以及复性书院、江苏蚕专、黄海化学社等,乐山由此成为一个战时文化中心。本书发掘出了这些机构迁入乐山前后的各项史实,令这一段近乎被遗忘的文化抗战史重光于世。
本书真实地记叙了无锡王家百年来闯荡上海滩的精彩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二十世纪上半期,民族资产阶级 乱世出英雄 的种种传奇 王尧臣、王禹卿兄弟原本南宋朝廷御林军的后代,岁月潮汐中,他们成了一肩行李到上海的弄潮儿,十里洋场,商海沉浮,几致危殆 命运把他们与荣家兄弟连在一起,共创基业,同挽狂澜,还是亲家,与军阀、官僚、洋人、流氓频频过招,终成为中国*的面粉企业 福新面粉公司的实际掌控者。他们后代的经历亦波澜壮阔,代有人出,有在五卅运动中冲锋陷阵的青年革命家王启周,有在港台经济中大展身手的王云程,有中共地下党的老朋友曹启东,有改革开放后来沪创业的王建民 他们与沙逊打过官司,与秦邦宪、陆定一办过报纸,帮助过邹韬奋在沪治病,跟杜月笙有过经济上的合作,跟吴国桢也 沾惹 了一些交往。王尧臣与王禹卿昆仲创
这是一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出版纪实文学著作。作者自2000年起,沿红军长征的各条路线,逐步进行实地考察,从实地考察中获得了很多不同于书本上的材料,发掘了许多与红军长征相关的令人感动的人与事。作者将采访和实地考察而得来的史料做了扎实的考辨,将它们与该领域的传统史料进行相互对照和补充,并进行了严格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和通俗化加工。作品以红军长征的时间为序,以长征的各条路线为线索,通过一些重要的事件与人物,再现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以及长征精神对沿途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深远影响。作品夹叙夹议,有叙述,有考证,有分析研究,还有重要的点评,充分展示了其思想魅力。书稿将学术性和通俗性有机结合,既有科学理性的学术底蕴,又有文采斐然的阅读快感。叙述的部分生动鲜活,有些地方令人动情;议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的全部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概括,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它继承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优良传统,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本书在综合历任领导人对延安精神的论述的基础上,将延安精神科学的归纳为四个方面并分为四章加以描述,文笔生动、史料详实,充分体现了对延安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上起袁世凯窃国,下至张学良易帜,中国处于北洋军阀黑暗与混乱的统治时期。短短十几年,内忧外患,国无宁日。府院闹剧、张勋复辟、通电下野满天飞,皖系、直系、奉系三大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本书梳理军阀混战,复盘北洋乱局,从历史细节中探寻这段历史的内在逻辑,对今人理解近代中国的政治演化,大有裨益。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本书通过真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描述,带领我们回顾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等动人的史实,将井冈山精神令人信服的呈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作者依托自己深厚学术功底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对井冈山精神做了具有时代意义的点评,让本书既具有史料价值,又具有当代价值。
自20世纪50年代以降,尤其是70年代以来,“信任”研究逐渐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议题。如何理解“信任”、设定信任,国学与不同学科均有过各式各样的定义、分类及相关讨论。本书立足于作者多年积累的“关系”研究所建立的“关系向度理论”,对中国社会信任的发生与运行轨迹进行了理论性的、历史性的和现实性的探索。读者可以从中看出中国社会信任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脉络及运行特点。
华夏民族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朝代递嬗、战争、逃难、迁徙、各民族大融合等原因,姓氏由少变多,并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姓氏经过进一步的分化、发展、演变,*终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姓氏。姓氏涉及的知识极其广泛,十余年来,作者广泛搜集关于姓氏的书籍,对姓氏的涵义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本书中,作者从正字、读音、字义、分布等方面对现有姓氏进行了介绍,内容详尽。
西柏坡精神基本内涵十分丰富,既有在革命方面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去精神,也有在建设方面依靠群众、坚持人民参政的民主精神,更有在党的自身建设方面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同其他精神一样,西柏坡精神也有着强烈的时代价值。本书用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文笔,对西柏坡精神进行了梳理和描述,是在新时期对西柏坡精神的深入研究和发扬光大。
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本书以中央权威文献为准,将长征精神概括为五个方面,并分为五章进行描述,史料详实,文笔生动,让读者在阅读时沉浸在对长征精神的赞叹之中。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乃至一个人,都要有一种信念支撑。这信念能让其拥有不竭的动力,让其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坚定的信仰让红军完成了两万五千里红军壮举,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本书用40个故事雄辩的证明了,历史不会终结,信仰不会变色,伟大的长征精神将代代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