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说的猫妖,到身负重任的 驱鼠大将 ,再到家庭中的 喵星人 ,猫在人类社会中地位的变化,是近现代史的一面镜子。 猫的近现代,是猫终于成为猫的时代。人们不再心怀畏惧,将猫视为妖怪或神明,也不再用忠义等道德准则去评判它们。然而近代化又让人们以 是否有用 去衡量它们,大肆饲养与大肆捕杀反复上演。直到20世纪中后期,猫终于开始以自身的形象成为人们刻画、消费的对象, 猫热潮 到来。现代社会生活和家庭的空洞化,凸显了猫在陪伴方面的无可取代,猫成为家庭一员。 猫的近现代,是近现代社会的延伸。猫不会说话,我们必须意识到人类本质上无法理解猫的幸福,要经常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行为,否则就变成一种自我满足。猫的幸福只有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行才能实现,人类的幸福也同样如此。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东京进行了历时两年零六个月的 世纪大审判 。来自同盟国11国的法官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A级战犯进行了清算战争罪行的审判。作为人类社会的宝贵遗产,东京审判对以后国际法的发展、对追究 反和平罪 与 反人道罪 的国际司法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各国学术界从法学、史学、国际关系学等方面对东京审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东京审判的影响不限于学术界,也受到了各各方面的瞩目 法庭筹建经历了怎样的政策指导和起步准备? 法庭管辖权之争如何成为延烧至今的法律大辩论? 能否对发动战争的领导、策划和实施者追究个人刑事责任? 东京审判留给后世哪些遗产? 本书做了要而不繁的介绍。
本书及《前沿世界史:环境、疫病与记忆建构》都是《光明日报》理论版“世界史专刊”的十年精选集,荟萃了一大批反映世界史研究前沿动态和具有现实关怀的精彩文章,不仅角度新颖,史实严谨,而且生动活泼,文短意长。 分为“世界史、 史以及历史研究中的跨国转向”“不同文明的特征及交流互鉴”“ 海洋史研究 ”“城市史”“图像和数字化历史”“书籍、阅读以及知识生产的历史”“心态史与情感史”七大板块,为广大读者带来世界史的文化盛宴。通过“大家小文”的形式,打破世界史“高冷”、晦涩的刻板印象,走出学术象牙塔的藩篱,展现世界史的前沿动态与热点趋势。
西班牙加利西亚,那里的狂风海岸被罗马人认作世界的尽头,在希腊人眼中,那是卡戎将灵魂运往阴间的地方。自中世纪以来,加利西亚的 死亡海岸 吞没了无数往来船只,而走私也成为当地人千百年来的一种生活方式。直到20世纪末,大西洋对岸的毒品涌入,进而蔓延到欧洲。 20世纪90年代,80%的可卡因通过加利西亚海岸登陆欧洲。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加利西亚还拥有成为一个新西西里岛所有的必要条件:落后的经济、走私的传统、大众容忍甚至崇拜罪犯、诡异的政治氛围和社会规则 那里有形形色色的西班牙式毒枭,他们或脚踏木屐,乔装成粗鄙的渔民,或衣着华丽,试图成为 教父 般的人物;那里也有道貌岸然、唯利是图的腐败官员,充斥着暴力及与之相抗的紧张扫毒行动,更不乏一则则由毒品引发的令人心碎的故事。 加利西亚为何会变成毒品进
年龄歧视在女权主义研究中一直未得到应有的足够重视,本书通过对现当代北美及英国女作家们代表作品的分析,揭示了老龄化社会中对老年妇女的种种歧视及其造成的可怕后果,剖析了这种耻感文化产生的根源,以期唤起人们对这一现象的关注,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益的建议。
雪珥-中国改革史系列之《少量恭亲王——风口浪尖上的晚清改革舵手》,重塑了大清“”恭亲王的形象。很多人误以为,李鸿章是晚清改革的总设计师,实际上他只是前台操盘手和新闻发言人而已。真正画圈、掌舵的,是那个
本书紧密围绕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中”的思路,对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及其研究展开基础理论和典型案例相结合的研究。理论方面重点讨论了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跨界研究与 文化交流传播的学科与跨学科研究、人文类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转化、专业学科的社会服务与 文化策略等,并从历史化与 化两个方面具体展开。案例方面围绕着中外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以及莫言、余华及鲁迅、贾平凹、王安忆、迟子建等具有对比性的作家展开,从海外传播的视野对中国作家与文学史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本书所选录编辑的,主要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现当代学者们在休闲研究领域的各种理论和观点,其中多数是北美学者,也涉及少数欧洲学者,为简便起见,故本书称作《20世纪西方休闲研究精要》。所应用的资料来源于近年 翻译出版的一些重要著作和国外原版文献,大体上反映了上个世纪中叶以来西方休闲研究的基本状况和主要观点。本书能使对休闲学有兴趣的读者了解到西方休闲研究已取得的基本成就,以及尚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拓展休闲研究的可能方向和空间提供有益的启发。
本书紧密围绕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中”的思路,对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及其研究展开基础理论和典型案例相结合的研究。理论方面重点讨论了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跨界研究与 文化交流传播的学科与跨学科研究、人文类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转化、专业学科的社会服务与 文化策略等,并从历史化与 化两个方面具体展开。案例方面围绕着中外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以及莫言、余华及鲁迅、贾平凹、王安忆、迟子建等具有对比性的作家展开,从海外传播的视野对中国作家与文学史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1914年至1918年的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的影响是深远而不可被遗忘的。从本质上讲,英国卷入一战并不是直接为了祖国而战,而是基于道义的。对于英国而言,一战被看作是一场保卫自由和文明的原则战争,是慷慨地为其他国家的自由而战。 《大英帝国与次世界大战》是一本既关注逝者,又关注现实的历史巨作。大学历史学教授戴维 雷诺兹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通过把英国人在一战中的经历放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进行分析,充满热情地向读者讲述了次世界大战对20世纪,乃至现代社会在政治、经济、艺术和文学等方面的深刻影响,这些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作者以平实而幽默的笔触讲述了一战的“另一面”,挑战了传统观点,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大英帝国。全书框架宏大,却充满了生动的细节描写。
从18世纪末到 的200多年里,日本天皇经历了数次地位变动与权力变化,这些变化本身也是日本政治体系变动、社会文化演变的一种缩影。了解天皇,就是了解日本的重要入口。但历来书写天皇的著作,常把对天皇的评价与当时日本的 行为捆绑在一起,难见其真容。《菊纹大和绘:日本近现代天皇简史》整合日本天皇本纪、政府文书、时人日记书信等一手史料的相关内容,将目光聚焦于光格天皇兼仁、孝明天皇统仁、明治天皇睦仁、大正天皇嘉仁、昭和天皇裕仁以及2019年退位的上皇明仁等六位天皇,讲述其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评价其政治生涯的是非得失,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与性格特征入手,寻访每一位担任天皇的人与天皇这个职位之间的矛盾,从心理角度探讨他们如何面对周遭的环境与身边形形色色的人物。
从18世纪末到 的200多年里,日本天皇经历了数次地位变动与权力变化,这些变化本身也是日本政治体系变动、社会文化演变的一种缩影。了解天皇,就是了解日本的重要入口。但历来书写天皇的著作,常把对天皇的评价与当时日本的 行为捆绑在一起,难见其真容。《菊纹大和绘:日本近现代天皇简史》整合日本天皇本纪、政府文书、时人日记书信等一手史料的相关内容,将目光聚焦于光格天皇兼仁、孝明天皇统仁、明治天皇睦仁、大正天皇嘉仁、昭和天皇裕仁以及2019年退位的上皇明仁等六位天皇,讲述其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评价其政治生涯的是非得失,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与性格特征入手,寻访每一位担任天皇的人与天皇这个职位之间的矛盾,从心理角度探讨他们如何面对周遭的环境与身边形形色色的人物。
雪珥-中国改革史系列之《 版恭亲王(风口浪尖上的晚清改革舵手)(精)》,重塑了大清“ ”恭亲王的形象。很多人误以为,李鸿章是晚清改革运动的总设计师,但实际上他只是前台操盘手兼新闻发言人而已,真正画圈、掌舵的,是那个看似低调到“一生为奴”的恭亲王,是他让被后世描绘为“腐朽、没落、反动”的王朝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生命。 作者雪珥认为在激烈的利益冲突下,体制内改革者的悖论在于:没有权力,难以改革;有了权力,反而要和光同尘,小步前行。发现问题不难,难的是解决问题。比改什么 重要的,是如何改。从1860到1911年,50余年的晚清改革,发轫于恭亲王,奠定了中国百年改革运动的民族心理根基,它早已 王朝 替与种族的界限,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具有深远意义。
《英国史》是我社“国别史”系列之一种。本书用简明的语言叙述英国从史前至当下的历史,是一部既有故事性又有学术性的通史。其中关于英国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评判,如“光荣革命”的性质、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宪章运动失败的原因、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两党制的形成等,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英国是西方近代文明的源头、西方议会民主制的策源地、现代化的先驱、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贵族绅士的国度、西方文学的宝库,了解她的历史就等于抓住了西方现代文明的源流,值得仔细阅读。 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本书 附有译名对照及索引、国王世系表、大事年表和参考书目。
《英国史》是我社“国别史”系列之一种。本书用简明的语言叙述英国从史前至当下的历史,是一部既有故事性又有学术性的通史。其中关于英国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评判,如“光荣革命”的性质、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宪章运动失败的原因、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两党制的形成等,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英国是西方近代文明的源头、西方议会民主制的策源地、现代化的先驱、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贵族绅士的国度、西方文学的宝库,了解她的历史就等于抓住了西方现代文明的源流,值得仔细阅读。 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本书 附有译名对照及索引、国王世系表、大事年表和参考书目。
本书所选录编辑的,主要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现当代学者们在休闲研究领域的各种理论和观点,其中多数是北美学者,也涉及少数欧洲学者,为简便起见,故本书称作《20世纪西方休闲研究精要》。所应用的资料来源于近年 翻译出版的一些重要著作和国外原版文献,大体上反映了上个世纪中叶以来西方休闲研究的基本状况和主要观点。本书能使对休闲学有兴趣的读者了解到西方休闲研究已取得的基本成就,以及尚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拓展休闲研究的可能方向和空间提供有益的启发。
自从公元前27年建立元首制之后,一直到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再没有陷入长时间内战,境内相对安宁。然而,罗马人首先是征服者、帝国主义者,用武力夺取了一个从东部的幼发拉底河一直延伸到西部的大西洋海岸的庞大帝国。他们制造的和平是由军力和统治带来的,而不是与邻国共存。罗马人咄咄逼人,冷酷无情,在他们创建帝国的过程中,数百万人死亡或被奴役。 但罗马和平是真实存在的,不仅仅是皇帝们的夸耀。帝国的一些地区在很多代人的时间里再未经历过重大战争。那么,罗马和平到底是什么,对那些被罗马人统治的人来说,它意味着什么呢? 备受赞誉的历史学家阿德里安·戈兹沃西讲述了帝国创建的故事,揭示了罗马人是如何以及为什么开始控制世界上这么多地方的,并询问罗马和平的良好形象是否属实。通过作者全面的讲述,我们得以对罗马和平的
这一次,“真实”的战争体验将如雪崩一般轰鸣而来。 《美丽与哀愁:第—次世界大战个人史》是瑞典作家皮特?恩格伦的非虚构文学力作,也是一部战争史书,它发源于一个问题:战争是怎样的感觉?皮特?恩格伦无意复述将帅们的功绩,他将全部目光投向那些被遮蔽的小人物——他选择23个来自不同阶级、 、阵营的普通人作为主角,由他们的生命史抵达“真实”的战争。 在那场裹挟世界、疯狂厮杀的大战中,他们有过希望、愤怒、同情、悲哀,然后死在无不为人之的地方,变成故纸堆中的数字——他们不是操控战争的人,而是了解战争是什么感觉的普通人。 他们是亢奋或消沉的士兵、对战争游戏抱有幻想的探险家、成为医疗组织司机的知识女性、后方的主妇与儿童、作家、冷眼观察军政人物的公务员;他们之中有的成为英雄,有的死伤,有的陷入疯
《复旦政治哲学评论》是以复旦大学 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创办的 个“政治哲学”博士点为学科依托,创办 本政治哲学专业性学术读物。 以“根据中国、学术为本”为学术理念,坚持纯粹的学术原则,将其办成集中展现汉语学人政治哲学研究 成果、汉语世界政治哲学研究中坚力量,并向世界展现中国政治哲学研究 成果的一个学术平台。本书主题是“荷马与西方传统”。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在涉及意义问题时,叙事而非讨论,是一种 好的方式。然而,随着现代学术的分门别类和专业化的深入,文学的形式也愈来愈与内容相分离。荷马史诗,不仅仅是重要的文学经典著作,还是研究西方传统的开端,所以,本辑评论从研究古希腊经典荷马史诗入手,在学理上,探讨西方思想史的源流发展与继承。除专题外,还有“思想史研究”“国学专论”“经典与诠释”等方面的文
由刘陵、曹特金、朱希淦所主编的《外国历史大事集(现代部分 分册)》由 世界历史研究所组织撰写,是一部兼有工具书性质的世界史基础读物,集纳记述世界历 占有一定地位的大事件,从阐述、剖析、评价的角度,考察和反映了世界历史的演变过程,全面地勾勒出世界通史的结构和体系。本书为现代部分 分册(刘陵、曹特金、朱希淦分册主编)。 本书共辑入世界现代 的有一定历史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历史事件记述47篇,起自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讫于20世纪2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严重经济危机爆发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