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群体的数量大约在2500万到3000万之间,他们到海外去冒险、确立了海外移民群体的基本价值观,但还从来没有一本书对2000年的华人历史进行概括性考察。 数个世纪政府都禁止民众抛开故土到海外谋生, 落叶归根 的华人起初是商人,后来是农民和劳工,再后来他们开辟了新的谋生手段。 寓居 的方式意味着只是暂时离家,依然在政府的管辖之内。 今天海外华人面对的挑战是在一个愈加认同多元文化的世界中,找到 自我 ,不再在 被同化 与 落叶归根 之间纠结。
在北京师范大学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历史学科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今天的北师大历史学系业已成为国内历史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不仅学术上出精品,而且注重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完善课程结构。 历史学系的教学改革前后历时20年,启动于20世纪80年代,深化于20世纪90年代。20世纪80年代的教学改革由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主持,重点放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因具开创性而获得1989年*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教学改革继续深化。为了加强基础课教学,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并-9历史学系进入“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的教学需求相配合,我系组织教师编写并出版了一套历史学专业基础课教材。这套教材涵盖了历史学科各门主干课程的内容,基本满足了本科阶段历史学专业
没有长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本书主人公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少年离家,一世乡愁。乱世游离尝尽世间疾苦,漂落台湾夜校苦读学习改变命运。作为军中法官,荣获蒋中正与蒋经国父子颁发 忠勤勋章 ;作为执业律师,马英九亲自为其颁发 杰出律师服务奖 。年近花甲开始奔波两岸运送老兵骨灰回家,当选 201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他情系乡梓,心系家国,曾身穿律师袍站在 倒扁 前台,携妻子儿孙返乡认祖寻根,公开发声反对 台独 。他就是台湾老兵高秉涵,让我们听他讲述自己的别样人生。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其间治乱兴替,波谲云诡,常令治史的人望洋兴叹,无从下手,读史的人望而却步,把握不住重点。《中国历史精神》作者钱穆博士,以其渊博的史学涵养,敏锐的剖析能力,将这个难题解开了,使人得窥中国历史文化的堂奥。本书不但能够让你在短期间内获得完整的历史概念,更能帮助你深入了解五千年来历史精神之所在,从而认清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所背负的历史使命及
本书探讨的是20世纪前半叶唯物史观传播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全书从要点式、专题化、体系化三个层面对唯物史观传播形式的系统化演进进行了研究,进而分析了唯物史观由机械到辩证、由外来而本土的中国化趋势;同时,从史学目的论、历史阶段论、历史主体论、历史方法论角度对唯物史观与中国马克思主史学的理论探索进行梳理,并将其时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分为经济的研究、社会学的研究、辩证法的研究、中国化的研究四个阶段。从这些相对新颖的角度诠释了唯物史观传播是如何形塑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术形态,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又是如何丰富了唯物史观研究。
本书以问答形式深度解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旨在深刻探讨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书中分析了崇祯帝、李自成、李岩等人的悲剧命运,提醒我们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防止骄傲自满和腐化堕落。为了加深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感悟,导读之后特别附上了《甲申三百年祭》的经典原文,让读者体会郭沫若先生对明末清初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独到见解和深刻反思。
社会史研究的开展,使自己结识了一批学术朋友,在与他们的交流中,不断得到教益,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多少次会议上的讨论,多少次夜晚的神聊,都成为美好的回忆而长留心田。 本书内容可分为四部分。部分论述中国社会史的学术史,第二部分探讨中国社会史的方法论,这两部分内容共同反映出对于中国社会史学术特征、理论与方法的关注。第三部分主要是宗族制度与谱牒学方面的学术综述,第四部分是关于人物传记与老年人口及灾荒方面的论述,这两部分的内容侧重对社会群体与史料学的探讨。
本书从西方学术界对史学的学科特征的争论入手,对其相关讨论进行深入剖析,结合自身的研究经验对其进行解读,为人们深入了解历史学及其未来提供了极具深度的文本,是史学研究的名作,加之文笔优美,颇具可读性。
袁世凯可谓妇孺皆知,有人说他是世之枭雄,治世能臣;有人说他是窃国大盗,独夫民贼;也有人说他是爱国英雄,更有人说他是卖友求荣的小人 本书以清末民初重大历史事件为脉络,再现了袁世凯于朝鲜发迹、小站练兵、戊戌变法、庚子国变、宪政运动、丁未政潮、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签订《二十一条》、洪宪帝制等诸多事件中的经营机变,深刻揭示了袁世凯在用权、弄权及权力得失间的 厚黑薄白 。同时,书中也将标签化、脸谱化的袁世凯进行了还原,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功过是非、真实可信的 新袁世凯 ,意在鉴以往、知未来,以平和的心态正确看待历史背景下人性的缺点及思想的偏执,给后人以警示和启发。
《人物志》是一部系统地阐述人才理论的典籍,也是一部研究魏晋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汤用彤认为,从《人物志》中可以看出曹魏初期学术杂取儒名法道诸家的特点,“故甚具历史上之价值”。全书共三卷十八篇,三国魏刘劭所作,南北朝时西凉刘炳曾为之作注。
作者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探索,试图构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的分析与解释中国历史的框架。本书得以充分展示作者的这种努力。 作者整理、编排多年来媒体访谈录近30篇,并按内容及内在的逻辑顺序将其分为五个板块:第一部分《概念与框架:创造理论好比盖房子》揭示作者构建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包括元规则、潜规则、血酬定律、官家主义及血酬史观等;第二部分《研究方法:读史好比看下棋》着重介绍与阐释作者长期研究历史的方法;第三部分《观念版图的融合》借对传统儒家价值观及老子的潜心研究,深入阐明自己的历史观与方法论;第四部分《从历史看现实》,通过对现实社会中发生的黑窑事件、黑社会、官职交易的"历史解读",进一步发表自己的立场与观点;第五部分《个人经历与研究兴趣》则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及研究兴趣
本书以时间为序,采取左为中国大事年表、右为外国大事年表的体例对比编排中外历史发展进程,直观形象,有助于读者:(1)了解和掌握在同一时间段发生的中外史事,特别是利于学生对比记忆来易于记住;(2)在同时段发展的对比中,发现中国文明何时领先于世界文明,何时落后于其他文明,深思民族发展的命运。
本书是民国乡间儿童游戏的调查,有两篇,分别发表于 1926 年和 1933 年。列有游戏方式 100 余种。调查者对各种游戏不仅有详细的文字描述,还配有生动的插图,让读者从中可以重拾已然消逝的乡土儿童情趣与文化,其中有不少游戏对于儿童体力和智力的发展颇有助益,可作现代儿童教育的参考。
本书是法国 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关于比较历史研究的重要论文集。其中《论欧洲社会的比较历史研究》为马克·布洛赫史学著作中的名篇,是其全部著述中关于比较史学方法论的 集中的表述,其中提出的比较历史研究所运用的方法及遵循的基本原则,展示了他关于比较历史研究方法论的深思熟虑,被认为是关于“比较史学”的经典之作。另一篇《比较史研究中的法国与德国侍臣阶层问题》是布洛赫实践其比较史学研究理论的一个典例。前一篇讨论理论与原则,后一篇是实践其比较研究思想的具体研究案例。
古代晚期地中海文明最权威的研究者彼得·布朗在此书中追溯了基督教主教如何从哲学家那里抢夺影响力,代替他们对希腊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提供建议,从而获得日益强大的力量。在新的“基督教帝国”中,公民之间以及每个城市与其施惠者之间的古老联系被共同的基督教和对远方基督教独裁者的忠诚所取代。罗马帝国这一从古代社会向中世纪社会的转变,是基督教兴起最深远的影响之一。
本书编者博览古书诸经,分类总结概括,凡立八十八目,论说古书中造句特点、诠释方法、语言习惯、各种致误原因等,每说必详为例证,以明其意,使读者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果,为研读秦汉古籍之初学者之书。 俞氏因周、秦、汉三代之书,用词造句。与后世多有不同,抄传刊刻多有讹误,音义变易多有歧异,后人阅读、理解极为不便。深为古籍文献、古汉语研究者推重。有1956年中华书局校点排印《古书疑义举例五种》本。附四种皆为俞氏书出后补续之作。有刘师培《举例补》,杨树达《举例续补》,马叙伦《举例校录》,姚维锐《举例增补》,可补俞氏之末尽,正其失误。
《书目答问》是晚清重臣张之洞(1837—1909)针对学子读书不知要领而编撰的一部指示治学门径的目录书。全书五卷,收书两千两百多种,按照经、史、子、集、丛书五类编排,大类之下再设小类,每类中依据时代先后顺序,著录书名、作者姓名、版本等;版本以当世习见为主;重要图书还撰有按语,指明阅读方法;书后附《别录》和《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本书是清代继《四库全书总目》之后一部影响优选的目录学著作。范希曾在保持《书目答问》体例的基础上,纠正了原书中作者、姓名、版本方面的一些错误,补充了1874年以后各书的新版本,增加了1930年前出版的与原书所收性质相近的图书一千二百余种。《书目答问补正》备受重视,开始在各种版本中占据主流地位。这次整理,以1963年中华书局影印本为底本,参校了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瞿凤起先生校点
书号:9787556135820 书名:历史周期率的答案:黄炎培《延安归来》品读 定价:3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