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入作者近年来一些读史的心得札记,话题有点芜杂,大都是出于对世事的关切,试图从史中求得学理上的解释。由历史中求知,需先走进历史的时空,进入历史之门径,自然是史籍文献之阅读,从书本文字中考究旧日情事。然今人明古事,必以今情解之,而古之事理,亦必以喻今为趣旨。此中奥义,如陈寅恪先生所言: 古事今情,虽不同物,若于异中求同,同中见异,融会异同,混合古今,别造一同异俱冥,今古合流之幻觉,斯实文章之绝诣,而作者之能事也。
......
本书详细解答了老年人应该如何实现居家养老,是一本相当实用的晚年居家养老规划书。本书是写过希望临终前能有完善规划的人的,同时也写给那些想要让家人走得安稳舒适的亲友们的对于同日本一样越来越为老龄化问题所困扰的中国来说,这是一部直击社会痛点并提供解决方案的建设性作品,对于社会机构配套和政府规划层面,也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这是一本少儿文学书。 本书主要讲述了我国 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幼年到老年的人生故事。从发现 株天然雄性不育水稻,到成功应用杂交水稻技术提高粮食产量,袁隆平经历了漫长而又艰辛的试验过程,本书希望通过描写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勇于钻研、不断创新、百折不挠、不怕苦不怕累的科研精神来激励小读者们。书稿故事逻辑性较强、语言较为通俗易懂,生动平实地展现了袁隆平丰富的学识、宽广的胸怀、高尚的品格和伟大的家国情怀。
你看过《野兽国》《午夜厨房》,还有《龙猫》《千与千寻》吗?你认识芬兰“ 流量明星”姆明吗?本书集结六大世界知名艺术家(婉达·盖格、莫里斯·桑达克、托夫·扬松、杰里·平克尼、余依·莫拉莱斯、宫崎骏)的传记,诉说他们童年时经历的欢笑和迷惘,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失败与成功。他们从何处获得启发?故事的灵感又从何而来? 他们的人生刻画出各式各样不同的轨迹,现在邀请你进入时光之旅,细数他们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的N种方法, 终发现自己的人生方向、把握人生的重要时刻。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不是为读者介绍干巴巴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而是发掘中国历史背后的深层逻辑,提供一套崭新的读懂中国历史的认知方法。系列共4辑13册,全景呈现“中国”这个独特而顽强的生命体的演进。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9:分裂与互动》讲述的是宋元时期的中国。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是两宋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之间的对抗、互动往来,对宋朝这一时期的疲软,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宋朝疲于应对,经常犯一些战略性的失误,但是,与此同时宋的文化优势一直有增无减,以至于使北方王朝的草原个性在和宋的接触中越来越快地消退。 你会看到:宋朝文化发达,士人活跃,不过他们关心的问题依然是北方的威胁;宋词的发达,既得益于都市和商业的繁荣,也得益于文人文化的
本书是一部由中国 数学家杨乐、黄且圆夫妇撰写的讲述师友人生境遇、情感世界和科学精神的著作。本书娓娓道来熊庆来(中国数学科学重要奠基人)、胡先骕(中国植物分类学奠基人)、孟昭英(中国电子学奠基人)、华罗庚( 数学家)、陈省身( 数学家、沃尔夫奖得主)、黄万里( 水利学家)、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王元( 数学家)、丘成桐( 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钟家庆( 数学家)和作者杨乐11位大科学家的感人故事。他们的日常生活与普通人差别不大,但他们的学术追求和人生道路却与普通人大相径庭。这11位大科学家既有华夏民族的诸多美德,又有现代文明的深厚涵养。有人平静顺遂、一路顺风,有人跌宕起伏、历经坎坷;有人得到主流社会的高度褒奖,有人受到不公待遇,甚至 打压。他们的人生历程和际遇虽各不相同,但他们热爱
《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精)》以刘钊教授《新甲骨文编(增订本)》为主要依据,收录甲骨文中已释的常用字。字典以释字(现通行汉字)为单位,一个字头下,收录对应的多个甲骨文,同时指出这些字在书法书写中可以通用的字,并标明出处(详见样稿),因而无论是学术检索,还是书法家参照字型,都便捷而可靠。书前有体例严谨、要言不烦的编写说明,以及拼音、笔画两种检索方式。末有刘钊教授所撰后记。双色印刷,拟设计为与《汉字之美日历》一致的小开本,既别致美观,又便于携带使用。希望为学界、书法界,以及对甲骨文有兴趣的大众读者提供一目了然、便于使用、经典可靠的文本。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钱穆先生常望能就新时代之需要,探讨旧历史之真相,故寝馈史籍数十寒暑,求在发明古史实情,期能对当前 一切问题,有一本源之追溯与较切情实之考查。本书即系以分别、专门、变化三种眼光治史之所得者,由当时社会思潮之反省出发,纵论古今,而标识其演变之大势所在,足资有志于知人论世、会通国史者之参考。
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而他不仅是一名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一名革命家, 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 与 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 两种伟大的文化在他身上有着很好的结合。(据傅斯年语) 本书从历史的角度,精选了蔡元培先生一生当中精彩的演讲稿、杂文和书信。一方面体现了蔡元培在教育方面和社会政治方面的主张,另一方面体现了他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和他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旨在通过这些文章阅读到他在当时复杂的历史环境下,对待教育改革、青年人发展和社会变革三个方面的思考,为当今青年建立独立人格与思想提供一种参考。
本书所提供的,不是“中国医学史”,或者“中国疾病史”,而是将疾病和应对疾病的手段作为“读史”的窗口,涉及重大瘟疫、防疫措施、古代医疗系统、长生药与政治、性病与青楼文化、神秘而虚无缥缈的蛊毒与瘴气、古代外科手术尤其是华佗事迹的真假、割股疗亲是否真有治病功效……从中不仅看到疾病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还看到人们为了对抗疾病、追求健康与长生时采取的种种手段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疾病对古代中国思想的冲击,对许多人人生的改变。 本书力求做到深入浅出,贴近人心,呈送细节,不作大而化之的概述,而是尽量将一些历史碎片缀合在一起,展现疾病与历史进程关系图谱;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能够让枯燥的史料鲜活起来,展现人类生活史“另一面”的部分细节。
本书是世界上首本西方艺术史《艺苑名人传》的节选本,描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艺术与生活。由被誉为西方首位艺术史家的乔治奥·瓦萨里编著,在艺术史中,《艺苑名人传》被称为“ 本重要的书”,其中充满了关于艺术的趣闻轶事和观察。他也是 在艺术 使用“再生”概念的人,同时也是使“再生”(即以后的“文艺复兴”)这个词作为定型化的表述方式来概括文化复兴时代的人。文中从三位艺术大师迥然不同的家庭背景与个人性格到创作手法与作品,讲述了它们同样辉煌的人生与艺术。
《元史纪事本末》,明陈邦瞻撰。陈邦瞻,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 《元史纪事本末》二十七篇,成书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是陈邦瞻继《宋史纪事本末》而编写的另一部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的史书,书中的《律令之定》为臧懋循补撰,此外还全文收录了欧阳玄的《至正河防记》,这是我国水利 一篇很重要的资料。全书按时间编排,历史演变的脉络清晰,每个时期的政治、军事等都井然有序,清晰明了。本书对于元代政治、经济上的一些重要事件,特别是与明代有关联的问题,都有扼要阐述,叙事引人入胜,形象鲜明深刻。
......
《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增订本)是一部以闻名中外的“古史辨派”为研究重心的现代学术史著作。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术史著作,而是着眼于陈述和分析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师生之间的关系。首论顾颉刚的学术造诣、影响和品格,次及他的育才之方,主要讲述了顾颉刚和他的五大杰出弟子——何定生、谭其襄、童叔业、杨向奎、刘起釪——之间的关系,五大弟子都曾紧紧追随顾颉刚,但又都因各种的原因与顾颉刚在学术上产生分歧甚至分道扬镳,师生之间的分分合合,其原因除个人心性、气质上相异之外,社会环境的影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1949年之后的各类政治运动,对人们心灵的扭曲,在顾颉刚与童叔业一章里,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