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绪论、方志的起源与发展、方志体例、方志编纂基础、志书各种体裁编写、诸志编纂探讨、方志的资料工作、方志功用与读志用志、旧志整理、方志续修、方志评论、地方志与地方年鉴和方志事业管理等13章组成,是一部既可用于方志学课程教学与方志编纂培训,又可服务于方志事业发展、推进方志学学科建设的论著。
本书记录了自华中工学院成立以来的电力工程系的发展历史,包括组织机构的变迁、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及其培养计划的变化、重要节点,科学研究的成就等内容。本书的价值在于文化传承,同时对高等教育研究、电气工程的技术发展历史研究、以及从事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读者适合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院友;高等教育发展史、电力工业以及电气工程学科发展史研究者和爱好者;历史爱好者。本书的价值在于文化传承,同时对高等教育研究、电气工程的技术发展历史研究、以及从事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青岛地区是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重要集结地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即墨北阡遗址、胶州三里河遗址和平度东岳石遗址为代表的东夷文化精彩纷呈。逮至周秦汉时期,以即墨、琅琊和不其为代表的城市文明异峰突起,呈现了海陆一体化的文化视野,在文明对话与文化自觉方面蕴含着诸多有益于未来启示。本文分“海洋聚落:东夷文化在青岛”“周秦汉时期青岛地区的城市文明”两篇,探讨了青岛地区东夷文化暨早期城市起源问题。
广州南海庙是古代国家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重要史迹,其丰富的祭祀文化在国家礼制中和中外交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以南海神庙研究为中心,以南海神庙与国家礼制、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为重点,紧紧抓住南海神庙研究这一宗教文化所赋有的丰富政治、经济、文化内涵,梳爬整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碑刻、考古等材料,揭示南海神庙的兴衰发展历史,研究这一兴衰历程与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广州港变迁之间的关系,分析南海神庙和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兴衰的原因,探索海上崇拜等宗教信仰与国计民生之间的关系,凸现南海神庙在中国礼制史及中外海上交通中的地位,探求南海神庙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本质特征。
《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是我社继《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英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献》后的又一大型文献出版项目。敦煌藏经洞的古藏文文献,被英国斯坦因(1905年)和法国伯希和(1908年)分别掠取了泰半,其余散出部分大多分藏于甘肃各地博物馆。《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将全部甘肃所藏收录出版。配合我社正在进行的法藏、英藏敦煌藏文文献,将基本完整重现敦煌藏经洞流出的藏文文献。 敦煌藏文文献是公元8-9世纪的文献,相较于目前流行的“后弘期”甘珠尔、丹珠儿文献,是重构“前弘期”吐蕃时期西藏历史文化和藏汉关系的 主要资料,已经并将继续推动对西藏前期历史宗教的研究。 《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为“ 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将收录全部甘肃省13家单位收藏的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约6700件(号)的敦煌藏文文献,8开全彩印刷。
王铎是明末清初 重要的书法家之一,也是一个历仕明清两朝的“贰臣”,在艺术史、文化史与政治史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谱以王铎一生行迹、交往与诗文书画活动为中心,以年月日编次,以煌煌百余万字勾勒出王铎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与学术研究价值。全书共4册,前3册为王铎年谱长编,第4册为图版。图版全彩印刷,收录王铎作品160余幅,相当一部分为 披露。
本书面向印刷、网络和移动媒体生产,以清晰的结构给出各种不同标准和规范的概貌。在为数字式文档建立了坚实基础之后,详细介绍了文档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文本、字体、颜色、矢量图形、像素图像以及元数据等。在介绍媒体生产相关的主要标准及规范方面,阐释清晰且示例丰富。在本书中,主要介绍了网络及移动设备相关的XML/HTML5、印刷常用的PDF以及重要的元数据格式JDF、XMP和EXIF,同时还对XML文档转换、电子书文档标准、移动终端设备所用APP等加以论述。对上述内容,不仅介绍了标准规范的结构,而且阐释了它们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本书适合在数字媒体及印刷媒体生产领域进行学习、从事研究、开发及应用实践工作的人员阅读参考。
为纪念当代华裔考古学家张光直(1931-2001),我们邀请海内外数十位考古、文史领域的家学者及其亲友撰文,编辑了这本追念文集,以寄托我们的哀思,并彰显他的业绩。为的是让更多的读者知道,作为一个人,张光直先生的精神魅力究竟在哪里……
为系统研究名镇的历史演变、社会文化和遗存特征, 好地保护、传承地域文化特色,我们委托东南大学开展了“江苏历史文化名镇的特色与价值”课题研究。本书将研究成果结集成册,记录了江苏省内33个历史文化名镇的发展历程、文化遗存、空间形态,提炼了各名镇的特色与价值,为科学制定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提高保护工作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留存江苏集镇文化的历史记忆、面对新时代走出江苏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