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以寥寥几个单词,把直至两宋才臻于化境的中国日常生活艺术的舞台摆到了草原游牧民族不断进犯的黑暗布景之下,在读者心目中构成了一种巨大的悬念和反讽。全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宋末年首都临安的日常生活。
《君主、道学与宋王朝》从君主支配、道学的政治理论与实践两个议题入手,探析宋王朝形态的特点。上篇先从史料中提炼了 枢机 与 委托 两种中国古代君主支配的基本模式,进而用 双重委托 概念为南宋晚期政治史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下篇将道学政治理论分为 明明德 新民 两截,分别探讨其对南宋政治实践的影响。前者从理论上的要求变为君道的现实,配合了君主支配;后者以 ?e矩之道 为核心,推动了道学家持续不断的省赋恤民行动,改变了南宋军事财政的形态。《君主、道学与宋王朝》希望摆脱将古代王朝视为粗放版现代国家的成见,从历史的逻辑把握宋王朝的形态。
司马光是中国历史和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凭借多卷本《资治通鉴》家喻户晓,也因反对王安石新政而闻名。这是一部用英语撰写的关于司马光从政和思想的著作。冀小斌博士追溯了司马光的宦海沉浮,分析了其保守思想的的优势,为读者理解宋代错综复杂的宫廷政治和雄心勃勃的改革运动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书是日本著名的中国史学者编写的丛书《中国文明的历史》中的第七册,由成吉思汗的诞生开始讲起,介绍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再到蒙古帝国征服欧亚大陆的整个过程。之后主要讲述了蒙古帝国向元朝的转变、元朝的兴亡,以及其经济、社会 和外交情况等,其中对忽必烈两次 东征日本有较详细介绍。
中西合璧的建筑、东方莫斯科的街市风情、国际商埠的繁荣盛景、远东*城的小买卖、老冰城的老活动、念念不忘的老味道、流光里的百姓生活 片段小文生动有趣地展示了老哈尔滨曾经辉煌的市井文化,鲜活地再现了老哈尔滨城及老哈尔滨人的生活。 唯有了解老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才能真正领会这座城市的精髓。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富有浓厚南方色彩的海南岛,着重描述海南岛的开发历史,是关于这一地理区域的专题研究。全书共分五章,分别从历史、自然、居民、交通及中央王朝贬谪之士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宋代及宋以前海南岛的情况。苏轼的海南经历及其海南诗作是*主要的文献依据之一。
在南宋初期那种温和宽松的政治环境之下,股肱之臣岳飞被以粗暴的方式杀害,这一悲剧千百年来让人意难平。 对于岳飞之死,历来说法不一。但往往只道其一、不及其余,或浮于史料、人云亦云,很少有一个令人折服的剖析。 本书紧扣岳飞与宋高宗赵构君臣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岳飞追随南宋新朝廷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援引岳飞与赵构、朝廷的往来书札,以及当年的横向史料,客观、详尽地梳理了岳飞、赵构二人从初步相识到君臣无间,再到裂痕初现,最后关系急剧崩裂的过程。作者不设预定框架,不作道德评判,只求陈述细节,复原历史,让读者在历史的重构中自主寻找答案。 本书采用了文史相结合的轻阅读的写作形式,即以文学的手法重构历史,力求流畅、生动地将岳飞与赵构之间的恩怨与芥蒂,完整呈现出来。同时,也描写了南宋头十五年的兵
老街老巷、走在时代前列的广东人、中西合璧的羊城文化、大买卖小生意、美味珍馐、娱乐休闲、大人物与小人物、广州印象 片段小文生动有趣地展示了老广州曾经辉煌的市井文化,鲜活地再现了老广州城及老广州人的生活。 唯有了解老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才能真正领会这座城市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 中国的历史 系列 辽 西夏 金 元 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专家杉山正明撰写,复旦大学教授姚大力推荐,直接涉及的是9世纪后半期至14世纪末大约五百年间的历史。作者没有像中国人通常惯于接受的那样,依照 唐 五代 两宋 元 的历史变迁主线来呈现公元10到14世纪的中国史;相反,被很多人想当然地看做是阻断、破坏了本应由两宋来实现的国家统一大业的夏、辽与金,不再仅仅是出现在音乐正剧里
《大宋帝国三百年》系列小说,可以说是《宋朝那些事儿》,是宋朝粉儿的所爱哦! 其中既有男生为之神往的金戈铁马(比如让宋太宗上演了 奔跑吧,皇帝 的高梁河之战)、厚黑博弈(比如 半部《论语》治天下 的赵普如何巧妙整死政敌);也有女生为之痴迷的霸道帝王(比如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唯美爱情(比如契丹*美女萧燕燕与韩德让的再续前缘)。 《大宋帝国三百年》系列小说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从唐末农民起义到崖山海战之间三百余年中发生的历史故事,史料均源于正史。其中既有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也有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既有帝王的开疆拓土、或明或昏,也有名臣的生平际遇、宦海沉浮。 十余部连载作品、百余个登场人物、千余起历史事件,交织成一部大气磅礴的两宋历史剧。读者可从中感受到当时的社会风貌与人情百态,更可品味
《温柔的盛世》是一部讲述宋仁宗的历史作品。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史,宋朝具有一种令人爱不尽、恨不绝的独特气质。它没有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的慷慨激昂,也没有扩土开疆的雄浑气魄,更没有 万国来朝 的非凡气象,它像温存婉转的宋词,字字珠玑、悦耳怡情,又像端庄高雅的君子兰,秀丽清香、沁人心脾,正是和风细雨般的温柔与宽容,烘托出了太平盛世的安荣与繁华。 为人君,止于仁 ,宋朝之治,极盛当在仁宗。作为中国历史上*位谥号为 仁 的君主,他在位的时间为宋朝之*,而在他的治下,不仅是大宋王朝*辉煌的时代,更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当仁不让的黄金盛世。正如一位后人咏叹: 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无私天地春 ,看似平庸无奇的 垂拱共治 ,却开创了四海平静、物阜民丰、文化昌明的 嘉祐之治 。可以说,这个极致温柔的时代。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 宋朝 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全书渐次展开的十章,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板块:开端的四章,依照历史的时序,概述了公元9世纪末到13世纪政治史的基本历程。继而进入本书*为核心的内容,以三章的篇幅,讨论这一时段中 思想与宗教的奔流 :作者分别从思想和宗教的变迁、士大夫群体和社会精神、科学和技术革新等角度阐释了 奔流 的意涵。接下来的两章,介绍两宋的文化潮流、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通过延伸
本书 展现南宋初期激烈的政治、军事、文化震荡,揭示南宋疆域上偏安、政治上独裁、文化上沉滞的形成过程和内在逻辑,叙述的时间段大约自建炎四年(1130)至绍兴十二年(1142)。 建炎四年,金人搜山捡海无功而返,标志着南宋进入实质性的建国期;绍兴十二年,宋金签署和平协议,南宋完成建国进程,完成了 重构,正式建立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的政治体制、军事体制,奠定了基本的文化形态和意识形态。 这是一段纷繁复杂的历史,也是一段值得咀嚼的历史。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屈辱与荣耀,斗争与妥协,都能够在这里找到理性的反刍和精神的皈依。
本卷描述了贾似道陷害并派人刺杀文天祥,迫使文天祥辞官,幸得华训和李璇儿等人的保护,文天祥才得以化险为夷的故事。其间,江万里等人组织义军起兵抗元,最终投水殉国。元军南下,临安的宋廷投降。随后,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等大臣带领益王赵昰、广王赵昺等南逃。最后,崖山之战中,大宋十余万人投海殉难。文天祥被俘后,被押往大都,不屈就义。
本卷讲述了咸平年间,辽国陆续派兵挑衅,西北地方势力乘机叛乱,大宋帝国内忧外患,此时正在期待贤君良臣的故事。寇准出身寒门却文韬武略兼备,征西屡立奇功,又率军与辽决战,夜袭和火攻定州,大败辽军。正是战争让寇准认识到和平的可贵,进而助推大宋签署澶渊和盟,奠定了大宋帝国百年和平大业。
嘉祐元年(1056),京城水灾,王安石在京任官,不满忝居虚位,无所作为,四度上书辞官。熙宁元年(1068),赵顼着手变法,王安石回京,权贵大肆排挤构陷他,昔日好友司马光更与他反目成仇。王安石力排众议推行变法,改革派一度崛起。然而司马光不念旧情,苏轼等人亦接连对其弹劾,终使改革受到阻挠。本卷以新旧党争为主线,叙述了一个宰相因改革而数度浮沉的人生轨迹,揭示了大宋帝国兴衰成败的因素。
蒙哥在忽里台大会上被立为新汗,不久开始兵分多路进攻大宋。贾似道、吕文德、吕文焕等人,靠着余玠在合州建立起的防御体系,挫败蒙古军的锋锐并将蒙哥击毙在合州城下,大宋帝国迎来了难得的数年安宁。贾似道回朝后,对权力渴望日增,与吕文德等人结党,宋廷几乎成了贾似道的掌中之物。本卷从人物活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维度,揭示了大宋帝国衰败的根源。
老福州三山两塔一座楼、船与海的特异文化、名人与故居、近代福州不屈的英雄气、老手艺、习俗与美食、轶闻旧事 片段小文生动有趣地展示了老福州曾经辉煌的市井文化,鲜活地再现了老福州城及老福州人的生活。 唯有了解老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才能真正领会这座城市的精髓。
本书是颜歌正在写作的“平乐镇三部曲”的第二部。主人公段逸兴(即叙事者“我”)从未在小说里出现过,也未曾推动过故事的进展。作者以这位疯女儿的天真无邪之声,讲述了家中,尤其是爸爸——平乐镇春娟豆瓣厂厂长薛胜强——筹备奶奶八十岁寿宴的经过。天各一方的家人回到镇上,激起宿怨与苦乐参半的回忆,随着寿宴临近,新旧秘密浮出水面,像算准了时辰的 ,一股脑地爆开。滑稽、生动、肆意、泼辣,一段段蒙太奇的交叠下,过往与现在不露痕迹地交织,仿佛一幅活色生香的川西小镇风俗画,又像一场突入四川方言的语词历险。 凭借本书,颜歌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新人(2013)、四川文学奖(2015)和茅盾文学新人奖(2016)等奖项。
《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以文化随笔的方式来介绍宋代市民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了时序、别样风流、赢钱赌物的游戏、体育运动、技艺、防火技术、吃的艺术、婚育习俗、休闲生活等方面,逼真地再现了宋代市民日常生活百态。本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耶律大石出身于契丹王族,原本在辽国的南京过着儒雅的翰林生活。战事频起,枭雄将出。在经历了数次同北宋与金军的交战后,耶律大石既领略到了完胜的得意,也品尝到了兵败被俘的苦果。 同天祚帝失去联系后,耶律大石迅速拥立新主耶律淳,稳定纷乱局势。耶律淳又亡,耶律大石带领两百铁骑毅然出走,一路向西,穿越蜿蜒千里的雪山,走进风沙飞扬的大漠深处,重振旗鼓,开始了奇迹般的西征之旅,开创了显赫一时的西辽帝国。 开国英主的雄才大略,乱世英雄的末路悲歌,说客佞臣的口若悬河,无情战场的诡谲风云 一曲《大辽晚歌》,一咏三叹,余音绕梁,意犹未尽。
本书由六篇讲座构成,可以分为四个单元: (一)《华夏群星闪耀时》是最简版的北宋政治文化兴衰史。上篇介绍北宋前中期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展现 帝制时期儒家政治的最好成绩 。下篇讲述 大变法 如何造成了 北宋政治的法家转向 ,是 最好成绩 的消失史。 (二)《东坡过岭》讲述 过岭 之后的苏东坡在惠州的快乐生活。《苏轼,在司马光和王安石之间》通过文本细读,分析苏轼兄弟是如何看待司马光和王安石的。 (三)《帝制时期的王朝政治:我的想法和做法》试图从《白虎通义》等帝制国家官方树立、承认的理论文本出发,抽象出帝制时期王朝政治的理想形态,为不同王朝的政治史研究建立坐标。 (四)《传统中国,何为真实?》讨论了一个常常被忽略的问题:古人所说的 真实表达 (或者说 实录 ),跟我们今天所理解的 真实表达 ,真的是一回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