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战,是一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著名战役。1279年,蒙古军队与南宋军队在广东新会崖山海面上,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海战,最终南宋军队落败,陆秀夫负末帝赵昺投海殉国。 本书以历史中的十二个地名(蔡州、钓鱼城、鄂州、上都、益都、泸州、襄阳、大都、丁家洲、临安、崖山和零丁洋)为线索,自1234年 端平入洛 开始,一直写到1279年南宋灭亡,时间跨越了近五十年。书中分两条主线,一条线探讨南宋何以灭亡,另一条线探讨元朝何以崛起,同时从政治、外交、文化、军事等多元视角,生动地描写了从蒙宋灭金到崖山海战的整个过程,襄阳鏖战、临安出降、南宋灭亡,以及最后的文天祥之死,描写得恢弘而悲壮。作者用缜密、细腻的文笔描写了忽必烈、蒙哥、王文统、阿合马、吕文焕、贾似道、刘整、文天祥等诸多历史人物的命运和选择,力求还原一段
1.专业学者,文献可靠:作者温海清是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矢志于蒙元史研究多年,精熟相关史料原典和研究论著,对蒙元史的古代典籍《史集》《蒙古秘史》《元典章》《元史》等了若指掌,对中外的蒙元史的研究成果也十分熟悉,为本书的文献史料依据提供了可靠保障。 2.用语通俗,文笔细腻:作者语言不仅通俗易懂,难能可贵的是,文笔比较细腻,行文没有生硬之感,文法也合乎逻辑,不同于一般史学作品的晦涩难读。作深入浅出的勾画,着重于从欧亚大陆世界体系以及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的角度,展现蒙元这个时代所具有的特殊历史意义和地位。 3.故事性强,图文并茂:本书每章都有大量的历史故事穿插其中,引人入胜,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作者尽力还原历史现场及当时人的切身感知,通过细节勾勒出一幅别开生面的游牧帝国与世界历史。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 中国的历史 系列 辽 西夏 金 元 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专家杉山正明撰写,复旦大学教授姚大力推荐,直接涉及的是9世纪后半期至14世纪末大约五百年间的历史。作者没有像中国人通常惯于接受的那样,依照 唐 五代 两宋 元 的历史变迁主线来呈现公元10到14世纪的中国史;相反,被很多人想当然地看做是阻断、破坏了本应由两宋来实现的国家统一大业的夏、辽与金,不再仅仅是出现在音乐正剧里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 宋朝 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全书渐次展开的十章,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板块:开端的四章,依照历史的时序,概述了公元9世纪末到13世纪政治史的基本历程。继而进入本书*为核心的内容,以三章的篇幅,讨论这一时段中 思想与宗教的奔流 :作者分别从思想和宗教的变迁、士大夫群体和社会精神、科学和技术革新等角度阐释了 奔流 的意涵。接下来的两章,介绍两宋的文化潮流、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通过延伸
《温柔的盛世》是一部讲述宋仁宗的历史作品。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史,宋朝具有一种令人爱不尽、恨不绝的独特气质。它没有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的慷慨激昂,也没有扩土开疆的雄浑气魄,更没有 万国来朝 的非凡气象,它像温存婉转的宋词,字字珠玑、悦耳怡情,又像端庄高雅的君子兰,秀丽清香、沁人心脾,正是和风细雨般的温柔与宽容,烘托出了太平盛世的安荣与繁华。 为人君,止于仁 ,宋朝之治,极盛当在仁宗。作为中国历史上*位谥号为 仁 的君主,他在位的时间为宋朝之*,而在他的治下,不仅是大宋王朝*辉煌的时代,更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当仁不让的黄金盛世。正如一位后人咏叹: 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无私天地春 ,看似平庸无奇的 垂拱共治 ,却开创了四海平静、物阜民丰、文化昌明的 嘉祐之治 。可以说,这个极致温柔的时代。
在南宋初期那种温和宽松的政治环境之下,股肱之臣岳飞被以粗暴的方式杀害,这一悲剧千百年来让人意难平。 对于岳飞之死,历来说法不一。但往往只道其一、不及其余,或浮于史料、人云亦云,很少有一个令人折服的剖析。 本书紧扣岳飞与宋高宗赵构君臣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岳飞追随南宋新朝廷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援引岳飞与赵构、朝廷的往来书札,以及当年的横向史料,客观、详尽地梳理了岳飞、赵构二人从初步相识到君臣无间,再到裂痕初现,最后关系急剧崩裂的过程。作者不设预定框架,不作道德评判,只求陈述细节,复原历史,让读者在历史的重构中自主寻找答案。 本书采用了文史相结合的轻阅读的写作形式,即以文学的手法重构历史,力求流畅、生动地将岳飞与赵构之间的恩怨与芥蒂,完整呈现出来。同时,也描写了南宋头十五年的兵
《宋史研究论丛》是已故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创办的*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主办的一份学术论文集刊。
《鱼龙劫:靖康英雄传》的内容更是一部浪漫和现实交织的好看的小说。读《鱼龙劫:靖康英雄传》,好像披览一幅气势恢宏的长卷图,有着惊涛拍岸一泻江海的气势。 《鱼龙劫:靖康英雄传》围绕着靖康之变,浓墨重彩地描述了朝代更迭、波澜壮阔的时代浪潮,大军对垒、金戈铁马的战阵厮杀,勾心斗角、忠奸较量的庙堂交锋,诡谲奇异、尔虞我诈的江湖风云。描写了众多江湖儿女在国难当头之际,满怀爱国激情前赴后继同武林败类和异族凶顽英勇搏杀的壮举,夹杂着矢志不渝、荡气回肠的生死爱情。小说中的历史元素较浓,主要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基本遵循历史真实,北宋的徽宗、钦宗、南宋高宗赵构、李纲、宗泽、蔡京、李邦彦以及金国东路军元帅完颜宗望等重要历史人物,在书中都有栩栩如生的表现。 真正地沉入小说,才知道竹青的文字如
本卷讲述了咸平年间,辽国陆续派兵挑衅,西北地方势力乘机叛乱,大宋帝国内忧外患,此时正在期待贤君良臣的故事。寇准出身寒门却文韬武略兼备,征西屡立奇功,又率军与辽决战,夜袭和火攻定州,大败辽军。正是战争让寇准认识到和平的可贵,进而助推大宋签署澶渊和盟,奠定了大宋帝国百年和平大业。
本卷讲述了赵光义即位实现了王朝的平稳更迭,开始着手统一大业的事迹。亲征北汉,平复北汉之后,赵光义以疲劳之师远征幽云,由于曹彬冒进,导致东路军大败,由此牵一发而动全身,西路军也跟着受牵连,再败。本卷以北伐为主线,描写了大宋帝国面临的诸多外患,同时也深刻揭示了大宋帝国的内部矛盾。
本卷叙述了新旧党争, 你方唱罢我登场 ,使大宋帝国内部争执不断、江山不稳的内情。赵佶听信蔡京之言铸九鼎,鼎裂又误信为 辽国灭亡之兆 ,萌生灭辽想法。赵佶联金灭辽,意图收复幽云十六州。但紧接而来的是更大的危机,宋辽金三国鼎立变成了宋金对峙。金兵第二次伐宋,徽、钦二帝(赵佶、赵恒)被俘,金人立张邦昌为傀儡皇帝并占据汴梁,从此地分南北,江山崩裂。
嘉祐元年(1056),京城水灾,王安石在京任官,不满忝居虚位,无所作为,四度上书辞官。熙宁元年(1068),赵顼着手变法,王安石回京,权贵大肆排挤构陷他,昔日好友司马光更与他反目成仇。王安石力排众议推行变法,改革派一度崛起。然而司马光不念旧情,苏轼等人亦接连对其弹劾,终使改革受到阻挠。本卷以新旧党争为主线,叙述了一个宰相因改革而数度浮沉的人生轨迹,揭示了大宋帝国兴衰成败的因素。
本卷描述了贾似道陷害并派人刺杀文天祥,迫使文天祥辞官,幸得华训和李璇儿等人的保护,文天祥才得以化险为夷的故事。其间,江万里等人组织义军起兵抗元,最终投水殉国。元军南下,临安的宋廷投降。随后,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等大臣带领益王赵昰、广王赵昺等南逃。最后,崖山之战中,大宋十余万人投海殉难。文天祥被俘后,被押往大都,不屈就义。
蒙哥在忽里台大会上被立为新汗,不久开始兵分多路进攻大宋。贾似道、吕文德、吕文焕等人,靠着余玠在合州建立起的防御体系,挫败蒙古军的锋锐并将蒙哥击毙在合州城下,大宋帝国迎来了难得的数年安宁。贾似道回朝后,对权力渴望日增,与吕文德等人结党,宋廷几乎成了贾似道的掌中之物。本卷从人物活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维度,揭示了大宋帝国衰败的根源。
在宋朝想要成为时尚博主应该怎么做?在宋朝如何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在宋朝百姓是如何出行的?在宋朝不用996的话,那百姓休闲时光都做些什么?本书作者以 诙谐 考据 的风格,避免传统史书晦涩难懂的问题,选取时下阅读者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房价、职场、饮食等),结合宋朝的历史情况进行铺开叙述,为读者展示了宋朝市井真实的一面。全书结构精巧,语言干练,给读者既带来轻松的阅读感,又满足了读者对历史知识的补充和好奇心理。
发生在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是中国历 一场国破家亡、天崩地裂的大悲剧。 是谁导致了这一场悲剧的发生?是力图救国利民、提倡新法的官场异类王安石?还是罔顾国计民生、醉生梦死的徽宗、蔡京君臣?甚或是, 的悲剧早就隐藏在大宋开国之初的政策基因当中? 本书通过长时段、多层面的考察,——再现北宋王朝衰亡的全景,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发人深省的思索和解答。
一部全球范围内欧亚史、蒙古史很好学者——日本京都大学杉山正明教授有关蒙古帝国历史的精彩铺陈,杉山关于蒙古帝国兴亡历程的研究精华。 蒙古时代历史的研究是一项具有相当古老传统和积淀的领域。近些年来,特别是在日本,新的潮流不断兴起。所谓“新潮流”,就是让东方的汉文史料和西方的波斯语史料双剑合璧,跨越多语种史料的壁垒,从人类的统一视角来眺望当时跨越东西范围的整个“时代”的研究角度。从中得出的结论也完全不同于此前关于蒙古帝国和那个时代的普遍认识。本书也尽量吸收了这些最近的研究成果,也直截了当地叙述了专业论文里不会提到的一些事实。
本书由作者英文专著Empowered by Ancestors翻译、修订而来,主要关注宋代太庙相关论述以及这些论述背后的思想和政治资源,试图为中国中古史提供一个 缺失了的环节 (missing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