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启蒙要买什么书? 历史知识太难背怎么办? 怎么给孩子传递有趣又实用的历史观? 樊登和帆书团队筛选、整理、考据了大量历史资料,辅以心理学、脑科学的理论工具,深入探究了 如何让孩子更轻松学习和记住历史知识 这一议题,并创作了这套帮助少年儿童学习中国历史的 漫画中国史 马小飞奇遇记 系列作品。 小读者将在这套系列书中,跟随马小飞和他的朋友们穿越时空隧道,在精彩刺激的探索故事里,把历史书里的知识沉浸式体验一遍,在体验中学习,在欢笑中记忆,在故事中成长。 为了让孩子更详细、全面地了解历史大事件,更早地积累文史知识点,该系列还增设了 樊登大叔讲历史 版块,以及配套的知识手册,帮助孩子从宏观到微观,从结构到内容,系统地建立对历史的认识。
明 代 卫 所 不 是 简 单 的 军 事 组 织 , 更 不 是 一 座 座 大 小 军 营 , 而 是 兼 具 军 事 、 行 政 、 财 政 、 司 法 、 民 政 和 社 会 管 理 等 功 能 于 一 体 的 军 政 管 理 单 位 , 本 书 以 封 疆 之 制 为 题 , 对 明 清 时 期 卫 所 制 度 的 基 本 属 性 、 运 作 方 式 、 制 度 逆 向 和 制 度 思 想 等 方 面 , 在 结 合 具 体 问 题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了 自 上 而 下 的 实 证 与 阐 释 , 体 现 出 对 中 国 传 统 制 度 史 研 究 的 守 正 和 创 新 。
乾隆朝前期,主要还是根据传统儒家的理念,如 回复三代 来治理国家,到了乾隆朝中期,却更多地表现了清廷 马上治国 的特征。本书以乾隆帝南巡为中心,把很多历史事件都串联了起来,如 文字狱 四大案 等,作者像讲故事一样,把乾隆朝中期的历史娓娓道来
乾隆晚年成为乾隆朝统治*为失败、*令人诟病的一段,这本书似是在为乾隆帝做一点辩护:他之所以失败,是因政事废弛?或因官吏贪腐?或因和珅一人作祟?还是因为缺乏眼光,以致失去了一个可能的机会(如在国际贸易上) 其实,要想对当时客观形势做出交代已不容易,更难的是写出当事人的主观心态,既写出乾隆朝的历史,也写出乾隆帝的心路历程。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历史,参考《明实录》《明通鉴》《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余种明代史料和笔记杂谈,经明史专家毛佩琦审订推荐,俯瞰三百年明史,看到不一样的大明王朝:非常看点1看少见的个性皇帝大明国祚276年,历经16帝,没有一个皇帝是相似的套路。
汉族王朝的后荣光,我们对明朝真的有足够了解吗? 清朝在官修明史中出于政治因素的 小心机 ,有很多地方都直接采用了可信度存疑的民间纪录,而没有将明代的官方纪录加以对比论证,久而久之使人们对明朝历史产生了很多根深蒂固的误解,有些甚至与真实情况完全相反。为了揭开这些被尘封掩盖的历史真相,本书在脉络上以大明十六帝为时间轴,以《明实录》《明会典》等一手史料为基础,结合正史和野史记载,将各个时期的一些隐秘事件、争议谜案,放在更为宏大的背景下去重新审视、正本清源,从而还原出更接近真实的大明帝国景象和朱氏帝王人物形象,是一部充满了人文情怀、令人耳目一新的明朝历史。
反贪、造反、科考、谋杀、文字狱 22 起重要事件, 14 则热辣民事,带你轻松读懂乾隆帝: 十全老人乾隆,创造的是盛世还是衰世? 历代封建皇权的确立,有何模式可寻? 五十年后中国陷入黑暗,根源何在? 这一本别具一格的乾隆史, 轻松、幽默且发人深省。 作者挖掘《清高宗实录》《清史稿》清宫档案等史料,正文部分选取乾隆登基以来至 1758 年发生在乾隆帝国的 22 件重大事件进行抽丝剥茧般的还原,包括防堵非议皇室言论、打击朋党、炮制文字狱、捉拿传教士、废科举、海禁锁国、整顿吏治等。附录部分则结合时下热点,选取乾隆朝的 14 个事例,例如北京房价、冤案平反、女性平权、难民处理、考试舞弊、出轨离婚等,畅谈乾隆朝的社会百态。 通过这些生动的事例,作者带领我们重回历史现场,亲身感受乾隆帝在政治、军事、文化、社
18世纪的清廷如何感受现代问题(如人口问题),提出跨时代意义的发展政策(与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一脉相承),做出欧洲式的 现代反应 (如加强政府权力);乾隆帝欲 回复三代 ,做中国历*好的皇帝,都是这本书的重要内容。作者从后宫到朝廷,从财政到经济,从政治到战争,为大家重绘了乾隆皇帝的本来面目。
《阎崇年集》是清史大家阎崇年先生,将50年研究、创作成果首次结集,亲自批阅增删,集学术、通俗著作17部、24卷,另加附集1卷,合为18部、25卷,800余万字,2000余张图片,主要涉及清史、满学、北京史、宫廷史等领域。 学术部分9部、12卷,包括《努尔哈赤传》《清朝开国史》(4卷)《燕步集》《燕史集》《满学论集》《清史论集》《袁崇焕研究论集》《清代大事编年》《讲谈录》。其中《清史论集》《讲谈录》为阎崇年首版的*作品。 通俗部分8部、12卷,包括《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2卷)《康熙大帝》《大故宫》(3卷)《清朝皇帝列传》(2卷)《袁崇焕传》《古都北京》《中国都市生活史》。 附集《合掌录》,为阎崇年与星云大师的对话录,谈禅、讲史、养生、修心、悟性。 分册简介 1.《努尔哈赤传》是国内外*部研究清太祖努尔哈赤
本书以清代东北驻防八旗为研究对象,探讨驻防八旗与东北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东北作为满族龙兴之地,清廷对其实行特殊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经历清初八旗一元军政体制,因汉人大量流入,变为旗民二重体制,至清末才实施州县制。与此相适应,旗人、民人共同开发了这片沃土,尤其汉族民人冲破清廷的封禁对东北的开发,不仅将关内生产方式带到关外,且对东北社会变迁有深刻的影响。清廷统治者视东北为龙兴之地,试图保留满族的某些特征,而满族民众受汉族文化的冲击,不断克服自身固有的特征,其表现与清廷统治者的意愿相背。东北社会正是通过这种对立统一的复杂矛盾过程逐渐变迁的。
《大清王朝历史之谜》搜集了大清王朝整部历史所流传、记载的,引发轰动的,众说不一的,争论不止的,甚至始终难有定论的,让后人百思不解,但又特别抓人好奇心和敏感神经的宫廷内幕、官场奇闻、文人轶事。如书中所列"孝庄下嫁多尔衮"、"顺治出家"、"雍正篡位"之类的宫廷秘闻,这些故事早已成为民间耳熟能详的奇闻轶事,并成为传奇小说、电影、电视颇为青睐的题材。又如"洪承畴降清之谜"、"史可法殉难"、"雍正诛年羹尧、隆科多" 之类的名人悬案,也常常街头巷尾的谈话内容。此外还有"纪晓岚与和坤结怨"、"赛金花身世"等趣闻轶事,则在过去的书本中大都有过描述,或被编为剧本,反复在清官剧中出现或被编为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大清王朝历史之谜》以解谜团、说故事的形式,把历史、考古、文学、艺术、军事、政治等范畴的知识生动地描述出
沈定平编著的《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明季(趋同与辨异上下)》涵盖明末至南明七十余年间中西交往的历史,《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明季(趋同与辨异上下)》通过对五组矛盾现象的解析,揭示文化交流的实质和特征。它们是,耶稣会内部有关“天”、“上帝”称谓的论争,明朝士大夫中掀起“南京教案”与编纂《崇祯历书》的分野,闽浙中下层士人拥戴或排拒基督教的斗争,基督教不同派别围绕中国礼仪之争,辽东战争期间引进与阻止西洋大炮及炮师的对立。凡此表明,坚持反映文化互补性的和平与平等交往的原则,跟激化文化差异性而导致矛盾冲突的图谋,成为利玛窦时代以后,不同的政治势力和宗教派别斗争的焦点,也是贯穿这一时期基本的历史线索。
本书所描写的内容,是追溯从地理大发现到1840年这三百多年里,中国的开放与失败,曾经的盛世到后来的衰败而被动挨打,这个历史期间的客观得失与经验教训。全书分三个部分, 部分试探的百年,时间从1516年到1644年,从隆庆开关到明末清初,大航海时代以来,中国也曾经生机勃勃充满了希望。第二部分是跌宕的百年,时间从1644到1735年,清朝早期的开放如何发展成中期的封闭的。第三部分是锁死在系统中的百年,时间从1735到1840年,这个时期的西方从大航海走向工业革命,而中国却关闭了大门,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