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讲甲午战争:从晚清解体透视历代王朝的政治败因》为作者的历史随笔系列中的一本,作者旨在从晚清解体透视中国历代王朝的政治败因,呼吁克服甲午病,实现中国梦。作者认为中国有着传统的文化继承,有着近代一系列政治试验的心得,也学习过世界上主要大国的政治经验,以历史的眼光眺望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近代中国的转型是从张元济、蔡元培、张謇、汪康年等人开始的,这一代读书人都是自科举之路走上来的,他们是进士、翰林甚至状元及弟,但他们在20世纪前夜告别朝廷,转向社会,成为出版家、教育家、实业家、报人,这是一个全新的变化。在他们之后,随着1905年废科举、兴新学、派留学,一个新型的知识阶层在中国破土而出,他们各走各的道路,拓展出了新的社会自主空间,建立起新的尺度。
本书系 教育中国与知识空间 丛书之一。同文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展开自强运动而设立的学校,以培养外语翻译官为宗旨,包含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与广东同文馆等三馆。本书以这三馆为研究对象,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讨论三馆成立的背景、成立的经过与演变、馆务行政与管理、教学与课程、教习与学生、三馆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它们在外交、教育与西学等方面的成效;下编则以三馆的中外教习、学生中曾任驻外使节及洋务专家者为对象,分别探讨他们的生平志业与成就。
作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主干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内容丰富、理论性强。围绕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主要论述了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而接续奋斗的艰辛历程。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的。为了引导学生有效地掌握好课程内容,我们根据*新全国统编教材,结合教学要求,编写了这本学习与辅导用书。各章分为 学习提示 试题训练 参考答案 和 延伸阅读 四个板块,希望学生可以全面准确地学习重点,并能拓展学习视野、提高思辨
本书系《中国企业家》杂志“民国遗脉”系列报道之选集,遴选十多位在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如袁世凯、冯国璋、徐世昌、杨度、段祺瑞、徐树铮、黄兴、宋教仁、蔡锷、李烈钧等,讲述他们在民国历史上的史事功过及对后代家族命运的深刻影响。
《五月黎明 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是 上海地情普及系列 《上海滩》丛书 中的一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了上海解放的历程。所收录的文章讲述了在解放和接管上海的斗争中,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条战线迎接城市新生的艰难历程。内容涉及中共领导人对于上海解放与接管的预先谋划与安排,战场上解放军指战员宁愿多流血牺牲也不使用重武器以保卫上海完整的英勇无畏,进城后人民子弟兵不住民居、不扰民、甘于睡马路的感人事迹,地下党组织动员党员群众护厂护校、打击敌特、维护社会治安的种种斗争,以及国民党起义人员和上海广大市民对解放历程的点滴记忆。文章作者多为上海解放的各方亲历者,因此其回忆颇具史料价值而显得弥足珍贵。
近代目前的中、西、新、旧,各自都有其独立的意义,不过相互依存的一面似更显著。中西和新旧之间的关系,尤更密切而纠结。在某种程度上,正因中国在对外竞争中的屡屡失利,“中西”的认同已带有太多的感情色彩,承载着强烈的价值判断,才逐渐被更超越的“新旧”所取代。 从清末到民初,一方面新旧中西之间的紧张在持续,同时也有一些读书人试图淡化或超越其间的认同色彩。本书从当时人的认知入手,结合丰富的历史文献,展现出这一过渡时代多元竞争的思想史风貌,极具史学价值。
服饰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绝对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东西,它是一个时代的标志,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的思想、科技以及经济水平。周松芳编著的《民国衣裳(旧制度与新时尚)》全面介绍了中山装、旗袍等各种民国时期流行服饰的前世今生,也论述了民国三十多年间的各种穿衣时尚,还详细说明了各种服饰背后的政治与民族意义,不仅内容全面,而且深入具体,语言轻松幽默,可读性较强。
近代的戏剧改革始于何时?和20世纪初年的革命风潮有何关系?陈去病、柳亚子为何创建南社?鲁迅诗《自题小像》产生于 拒俄运动 中, 血荐轩辕 之志与此相关吗?柳亚子是旧体诗人,胡适是新体诗人,为何彼此瞧不起?钱玄同为振兴中国文化,经历过怎样的 三级跳 ?钱玄同对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历史有过极为强烈的批判,如何认识?胡适提倡人权和法治,批孙中山,骂国民党,受到围攻,为何平安无事?胡适为何建议承认 满洲国 ?胡适为何一度肯定苏联,肯定社会主义?潘汉年和钱玄同有过怎样的关系 ? 印度哲人、诗人泰戈尔访华,陈独秀为何组织围攻?
百年晚清,泱泱中华究竟发生了什么?皇帝、朝臣和平民都做了些什么?嘉庆、道光、咸丰到慈禧再到溥仪;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再到袁世凯;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再到孙中山……晚清后一百年,距离今天这么近,但我们其实并不了解它。“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君主立宪”为什么均告失败,后必须革命,历史为什么非要这样?唐文立编著的《风雨晚清(一个民族的百年涅槃)》虽然讲述的是百年晚清的历史,但提到了诸如科举制的来龙去脉以及对历史的影响,从“禅让”到“家天下”再到“皇帝轮流坐”后回归“天下为公”的曲折历程。短短百年展现了中国历史几千年的精华。阅读《风雨晚清(一个民族的百年涅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读到这个民族的未来。
由哈佛大学中国学社(北岸学社)主办、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协办的辛亥百年论坛2011年10月2在哈佛大学召开。柯伟林、周言主编的《辛亥百年:回顾与反思》即是此次研讨会论文的集结,收录了中外著名学者杨天石、高全喜、朱英、马勇、张玉法、杨奎松等对晚清皇族与新政、清朝遗老、虚无主义对辛亥革命的影响等问题向所做的深入探讨。本书论文的编排是从晚清新政清皇室的纠结,到立宪派与革命党合流;从辛亥革命的爆发并旋即取胜,到清帝逊位和清遗老的无所适从;从辛亥革命的终结,到其对近代民权政治、商会存废、民族国家兴起和民族意识增长的影响。
从鸦片战争到清朝覆亡,经历了怎样的风云变幻? 慈禧太后有很多罪过,她做过什么有益的事吗? 康有为曾否密谋捕杀慈禧太后?梁启超为何要求对此永远保密? 同盟会成立后为何两次出现 倒孙(中山)风潮 ? 章太炎和清朝大官僚端方有着怎样的暧昧关系? 梁启超为何要求清政府诛杀袁世凯?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人民奋起抗战,年战况如何?蒋介石为何主张废弃国民党、共产党,两者合并为一个大党?汪精卫为何自重庆出逃?蒋介石如何应对?为何说,孔祥熙是汪精卫之外的第二号主和派?蒋介石提出 抗战到底 ,这个 底 是什么,前后有何变化?在抗战中,国民党在沦陷区有无地下工作?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我国全民族奋起御辱的开端,本书从解疑出发,揭秘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和蒋介石对内对外的真相。
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上一场改变中国命运、影响极为深远的战争。1894年这一年。大清帝国在对日的海陆战场上节节败退,全无招架之功。以往尚能藉余威而勉强维持弧洲强国的表象,及至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署,晚清这一纸老虎被全然戳破,列强瓜分的狂潮随之而来。 本书援引大量原始档案资料,深入展示历史细节,并试图用这种细腻的方式引导读者更为深入客观地理解这场意义深远的战争。在朝鲜平壤及中国黄海海域、辽东、山东半岛等战场上,中国方面不乏甘愿为国抛洒热血的将士,无奈的是,这并不能弥补晚清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与日本的差距。更无法挽回因国力落后以及应战策略失误而早已预定的失败的战果。这一现实的结局颇值得今人为之深思。
孙中山思想在当代还有价值吗?黄兴为何给日本政坛元老、财阀井上馨写信? 孙中山为何主张 租让满洲 ?民国初年革命党人面临着怎样巨大的经济困难?为何未能进军北京,彻底革命?英国在辛亥革命中支持谁?民国初年,国民党因何分裂?袁世凯怎样伪造孙中山的 卖国协约 ?孙中山、宋庆龄的婚姻为何受到反对?同是维新党,徐致靖为何大骂旧日同志梁启超?段祺瑞为何秘密向日本提出《意见书》?
《辛亥革命与袁世凯》由黎澍所著,本书于1948年在香港生活书店出版,于1954年改订为《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政治》重新印行。该书堪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研究辛亥革命的少数开创性成果之一。它论述了革命运动的发展与妥协、袁世凯的窃国阴谋、大独裁者与政党政治、洪宪帝制及其失败等诸多史实,说明辛亥革命成亦妥协,强黎元洪为都督;败亦妥协,让临时大总统于袁世凯。本书以生活书店的繁体字本为依托,并征得作者家属同意,将1954年的修订本一同出版。本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年*出版。
《民国研究》系*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专刊,主要刊载关于*时期(1912~1949)相关史实与理论的研究文章。现为CSSCI来源集刊。本辑(第26辑)的“人物研究”“民国政治”“专论”“学术综述”等栏目较有特色,相关论文堪供学术界参考,其他文章亦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中央苏区历史大讲坛》以专题的形式阐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共中央苏区的形成、创立、发展、革命与建设,中共中央苏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展以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写作上,作者力图从历史学、政治学与社会学等学科相结合的角度,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对各个具体问题作出简明、深入的分析,以有助于说明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领会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与方法论分析
《民国老课本:开明本国史》不同于传统历史著作的只记帝王将相之言,而是采用编、节作为体例,且以公元纪年。正如书中所述:“不列载历代帝王私人言行”,而是“叙述中国社会过程的特征因素与其影响,特别着重民族的演变、政治的迁移、社会组织的更易、学术文化的嬗递,务使学者对于中国社会演变的某一阶段得一整个而明晰的观念”。 《民国老课本:开明本国史》初版于20世纪初叶,当时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尚未得到普遍认同,因而《民国老课本:开明本国史》中存在一些和目前的史学认识有差异的地方,如对农民起义的评价等,请读者阅读时注意。
先秦时期,广西属百越之地。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设置桂林、南海、象郡,广西大部分地区属桂林郡。广西称“桂”由此而来。“八桂”是指“桂”的八个方位,即樘东、桂西、桂南、桂北、桂东南、桂东北、桂西南、桂西北。 八桂文化是以广西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内涵丰富、久远神奇为特色,以本土性和兼容性和谐统一为表征,以鲜明的南方山水品格为个性的地域性较强、影响力较大的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