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延续了两千年文化传统的古老中国来说,近代一两百年面临严峻的现实莫过于 鬼子来了 。这里的 鬼子 ,不仅是指当年侵占中国半壁江山的 日本鬼子 ,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讲,自始至终都是挟西方现代工业文明而来的 西洋鬼子 。古老在这个异质文明的冲击下,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精英与民众,乃至各种不同人群之间,在行为、观念和生活交往方式上都益现悬隔、碰撞,社会乱象丛生、矛盾层出不穷,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也近乎天壤之别,越来越多的读书人 日日夜夜在新、旧、中、西中打滚 ,在迷思和困惑中前行。 为何许多人不爱国?在不同的语境中, 民族主义 有什么高低优劣之分? 民族国家 和 国民国家 又有何差别?中国近代的发展究竟应该以谁为师,而老师为何总是欺负学生?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民族复兴的枢纽? 中学 和 西学 到底
重读北洋时代,一定要重读晚清,重读北洋时代的民国,则一定要重读北洋军阀之 赳赳武夫 。 袁世凯遗址畅想,对黎元洪故宅的寻访,段祺瑞旧居及其他,吴佩孚遗迹考,张作霖的空穴与故宅 几个大人物的文韬武略,让一个转瞬即逝的时代,没有轻易地在人们的记忆里匆匆流失。 《文武北洋:枭雄篇》聚焦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吴佩孚、张作霖五位武人,以人物为经线,以时间为纬线,探究共和发轫期的政坛风云,追述晚清民国大变革时代的升降沉浮。作者多年来潜心于收集爬梳民初史料,寻访相关故址遗迹,亲身到每一处现场踏勘,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 历史 ,以崭新的角度、生动的笔触,呈现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的政治生态、人物风采 本书首版2004年,在北洋时期的书中,今已成为寥寥可数的经典之作。这一新版,把其中的 武人篇
近代史上的中、西、新、旧,各自都有其独立的意义,不过相互依存的一面似更显著。中西和新旧之间的关系,尤更密切而纠结。在某种程度上,正因中国在对外竞争中的屡屡失利, 中西 的认同已带有太多的感情色彩,承载着强烈的价值判断,才逐渐被更超越的 新旧 所取代。从清末到民初,一方面新旧中西之间的紧张在持续,同时也有一些读书人试图淡化或超越其间的认同色彩。本书从当时人的认知入手,结合丰富的历史文献,展现出这一过渡时代多元竞争的思想史风貌,极具史学价值。
本书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潮头,直面新时代发展的突出矛盾、现实问题,以全新战略视角分析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重点地区的互动机制和合作发展大势,以史观今、以今问史,统筹经济运行、政治运作、文明演进等核心要素,深刻揭示中华民族开放包容、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质和发展内核,深情而理性地描画中华民族再次强大起来的风貌和愿景,展现天下一家、和合共生、有效治理的世界新图景。该书提出了直面现实的系统性治理策略。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 中国历史 系列 清末 * 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作者将19世纪中叶到1936年为止作为一个时代进行叙述,把此阶段的历史归结为 复兴中华的尝试 。作者指出,中国存在地方文化的差异与联系,尝试 以南方边地吹来的新时代之风的视角 来重新认识这一时代。他认为,洪秀全、孙中山以及后继者蒋介石等本书中的出场人物,皆以南方边地为出发点,后来北伐作战。从南方农村根据地兴起的*的边区革命也是朝着黄土高原的延安一路
作者徐静波,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日比较文化。本书为海派文化丛书之一,主要结合近代日本人的相关文献出版资料,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近代日本人对中国的书写,一定程度上是外国人眼中的近代中国的缩影,尤其展示了日本人眼中的近代中国印象,特别是对近代上海的认知与印象。对于了解近代中国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现状,对于了解中外文化交流,尤其是了解近代中国特别是近代上海的早期的历史、文化、交流、贸易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书叙述了晚清政府欲通过君主立宪自救于危亡,却因出台"皇族内阁"等不当的举措,一而再,再而三的错失后的机会,终被革命党人推翻的历史过程。本书为思考清亡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作者化身为民国报人,在文字构成的旧世界老中里穿行报道,带领读者穿越回1912年,见证民国元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诸多细节。相比于1911 年辛亥革命的轰轰烈烈, 1912 年着实是平凡又令人焦虑的年份:科技全无进步,社会更加混乱,经济乏善可陈,学术亦少创新。然而,破败之下,整个社会的精神生活却经历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切都充满着无限的可能。作者用文字重现了 1912 年的中国与世界,描绘了一幅完整生动、极具烟火气的社会图景。
中国资产阶级 ,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然而,这个词语所代表的究竟是什么呢?想象出来的幻影,还是历史的实像?近代中国历史上城镇里大大小小的生意人,他们真的构成了一个有政治企图的阶级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他们与政治间的关系?《在商言商》跳出强加给近代中国商人的 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这类政治标签,解答了他们是否想构成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非常态的政治变局中,保护产权和维持秩序是商人*为关心的,也是决定商人对待政治态度的关键。因此,民初商人游走于公共政治与私人商业利益之间,并没有形成类似西方的政治参与。此书是《政商中国:虞洽卿与他的时代》的前篇,真实描摹了近代中国商人群体的心理与行动,祛除了政治话语中对他们的想象与定性。
从清朝开始,中国频繁地与西方国家接触碰撞。始自1793年马嘎尔尼访华,西方国家通过商贸公司、传教士、外交人员等渠道,收集了大量关于清朝政治经济社会的情报,并将之运用在后来的军事冲突中(如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入侵等),以实现侵略目的。作者以西方媒体百年间的珍贵报道为基础,结合《清实录》《钦定大清会典》等原始中文史料,讲述了清朝与西方列强交往中逐步落于下风、衰落直至溃败的图景。
《吾国吾民1919》是一部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学术著作。本书聚焦于1919年普通民众生活,通过大量照片、图书、手稿和相关文献,以史诗的笔调,从民间角度再现这场波澜壮阔的时代运动,以民众生活讲述民族解放潮流,在民族运动潮流中考察普通民众生存,是为1919年特殊的 国 和 民 命运的相互解读和诠释,展现1919年 国 与 民 的特殊关系。本书展现了作者作为博物馆资深专家和新文化研究资深学者的渊博学养,是他为五四百年纪念的独特思考。本书大量图片系独家首发,具有较高的史料和文化价值,是兼顾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的著作。
杨奎松著的《鬼子来了(现代中国之惑)(精)》介绍:近代一两百年面临最严峻的现实莫过于“鬼子来了”。这里的“鬼子”,不仅是指当年侵占中国半壁江山的“日本鬼子”,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讲,自始至终都是挟西方现代工业文明而来的“西洋鬼子”。古老在这个异质文明的冲击下,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精英与民众,乃至各种不同人群之间,在行为、观念和生活交往方式上都益现悬隔、碰撞,社会乱象丛生、矛盾层出不穷,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也近乎天壤之别,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日日夜夜在新、旧、中、西中打滚”,在迷思和困惑中前行。
本书收录了作者有关中日关系的十余篇专题论文,《甲午战后的中日关系与留日学生发端》围绕中日两国地位发生变化、文化交流的主要流向发生逆转之开端展开一系列考证;《 兴亚会 与戊戌庚子间的中日民间结盟》回溯了中日两国民间人士的首次正式联合,考察了中日两国民间人士对于中日关系的认识的变化和尝试联合的努力;《辛亥时期的变政与日本》进一步分析早在甲午战争之前十到二十年就开始占据东亚思想领域主导地位的日本 东学 ,是如何深入影响了中国近代知识与制度的转型;《近代日本在华大众传播业》透过梳理近代日本在华大众传播业的发展,重新审视两次战争之间中日之间既冲突摩擦又交流互渗的稳定期;此外,作者还分别以梁启超、戴季陶、孙中山等个案为例,分析了戊戌辛亥之间,在国际格局和两国实力对比不断变化等种种复杂因素的
《近代史学刊》是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中国近代史领域学术集刊。本书为《近代史学刊》第16辑,分 中国近代大学与社会 近代中国宗教社会史 专题研究 学术综述 书评 五大板块,内容涉及清末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既有对前人已有研究的再讨论,也有基于史料的新探索,其中不乏创新与突破。
陶小军编著的《大雅可鬻--民国前期书画市场研究(1912-1937)》以详实的史料分析了1912--1937年书画家在市场中的逐浪与抗争,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展示了这一时期的书画市场:并且将这一时期的书画市场置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史中来考察书画家个人、群体、地区的连锁反应,通过书画市场的变化来体会当时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的变化,对感知良国时期社会文化生活的兴起与变迁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全书文笔轻快.论证严谨,特别注重书画家所面对的世俗情境,展现其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饱尝的酸甜滋味,具有很高的可读性。
本书是由日本知名东洋史家组织编写的明代史通俗读本,以恢弘庞大的亚洲史观讲述了由元末农民起义、明朝建立开始,一直到明朝灭亡的整个明代的历史进程,中间围绕着倭寇这一主题,重点阐明了明朝与日本的关系、倭寇的由来与发展变化、以及丰臣秀吉的大东亚构想等内容。
袁氏当国,袁后中国,几乎封尘的遗稿,劫后重生。 在中国近现代*糟乱的一段时期,应该就是民国初年的所谓军阀时期了,而军阀时期实在是从袁世凯死亡之后才正式开始的。因为在帝制前,袁氏主政下的北京政府,还是一个可以号令全国的政府。地方军头还不能目无国家法纪,随意横行的。野心政客虽然也难免结党营私,但是在大一统的国家之内,纵横捭阖,多少还有些顾虑。可是到袁氏一死,那才是真正的王纲解纽,全国皆兵,政客纵横,中国近现代史才正式进入一个所谓 军阀时期 了。 一念之差做皇帝的袁世凯,闻国会而头痛色变的段祺瑞,全无班底的孤家寡人黎元洪,貌似菩萨浑浑而有机心的辫帅张勋,天生领袖文盲大总统曹锟,锋芒毕露的 飞将军 蔡锷,早年当 胡子 后主政中枢的张作霖,内战绝不再打了的张学良,善于观风的山西阎锡山,全国知名
2018年是戊戌年,也是戊戌变法120周年,2019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年,这两次运动是近代中国*主要的两次启蒙运动。本书是对近代启蒙运动的一个完整梳理。本书邀请近代史学者邓文初编选了著名学者如茅海建、杨天石等关于启蒙运动的著名阐述近40篇文章,从源头讲述了中国近代启蒙的整个完整过程,突破近代以来康梁对于戊戌运动的垄断性话语权。使读者从一本书即可清楚准确的了解戊戌和五四全貌。本书虽是文章合集,但有自己独特的编排体例,即有对史事的考辨历史的复原,又有思想的阐释,更有人物的评传,并且所选文章均可读性很强,适合一般读者以一书而知历史全貌。 本书编选的主要内容及体例包括三个方面:一史事考辨,主要是读者比较感兴趣的戊戌中发生的一些历史疑案,袁世凯告密事件、 公车上书 的真相等。二思想阐释,关于戊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