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为顺序,以主要史实和重要概念为线索,结合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内容,采用专题归类的形式,共编写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时期的经济、政治与文化,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七章内容,并附有课外阅读资料和知识检测。
《桂系据粤之由来及其经过》作者利用当时桂系控制下的军政府遗留下来的财政、外交各机关的大量档案及陈炯明部所缴获的数十册桂系军阀密电本底稿,揭露了桂系军阀占据广东的由来和经过,对桂系在广东的军政、民政、财政等各方面的措施以及*后失败之经过,记述尤详。对了解和研究民国初年护法时期广东地区的历史很有参考价值。
本书为语言学家沈家煊先生主编“语言学热点问题研究系列”丛书第二辑之一种。古汉语虚词“之”“者”和“而”的以往解释之所以存在很多争议,是因为过去常用印欧语的眼光来研究汉语。本书研究着眼汉语事实,认为汉语研究应以零句为根本,以名词为中心。据此,本书认为“之”是一个“自指标记”,主谓结构加上“之”字起提高指别度的作用;“者”是“提顿复指词”,自指的“者”包含转指的“者”;“而”是一个“兼具强调和连接作用的复指代词”。通过对这三个虚词研究案例的梳理,证明古汉语虚词研究必须摆脱印欧语眼光,立足汉语语法自身的特点,总结汉语语法自身规律,这样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了战略转移的凯歌 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失败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形象、浓缩概况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可歌可泣、悲壮辉煌的历史史实。著名画家、博士生导师沈尧伊五次独自走访长征路线,创作了很多享誉海内外的长征题材经典作品,书中精挑细选了其 100余幅画作,波澜壮阔,大气磅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专家学者倾情撰文,以洗练明快的文字,准确翔实的史实,娓娓道来地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起因、时间、路线、重大政治事件、军事战役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意义;萧华上将的夫人、长征女战士王新兰女士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