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综合运用云南省档案馆资料、台湾 国史馆 原始档案资料、民国时期报章等,结合中国与东南亚的各类记录,重构发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 南侨机工 事件以及该群体参与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面。通过对南侨筹赈总会招募和遣送机工返国、国民政府对南侨机工的管理等问题的考察和分析,探讨南侨机工对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以及南洋华侨社会对祖国抗战的贡献等问题。
在八年的卫国战争中,除了碟血疆场的烈士之外,中国的特工人员,也曾在敌后与日伪展开激烈较量。旅日历史学者萨苏,在日本生活十几年,深知这是一个细致到令人难以承受的民族。当这种细致与法西斯的残忍凶狠结合起来,可以想象将给中国的抗日军民带来怎样的伤害,也注定了我特工人员在敌后的行动何等艰难而危险。 本书就是作者从日本史料,从 敌人的眼睛 里,发现和记述的中国抗日特工鲜为人知的史实,以生动的细节展现了抗战时期敌后谍战,特别是十几宗经典绝杀日伪行动的全过程。全书分 人、鬼、刑、兵 四部分,既有中国特工人物传奇,又有敌方特务组织背景揭秘,还有抗联武装特工和军统培训、特工装备等内情披露,以独特视角,全面、深入展现了中国抗日隐蔽战线谍战史。
《微观记录:1840——1949》内容杂而不乱,系笔者多年读书所得。或出自当事人的回忆,或出自正史记载,或出自野史杂谈,皆言之有据,并无一丝杜撰。紧紧围绕近代中国展开,从微观视角对这一时期进行尝试性解读,力图将难以触摸的历史重新展现出来,以期引发我们的共同思考——究竟应该如何理性地看待历史。
70年前,抗战先烈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战胜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70年来,抗战先烈英勇战斗的场面、更多感人的英勇事迹和战斗细节,都口口相传于先烈的后辈中。 由国共将领后代讲述的父辈们感人的抗战故事,昭示着这些抗战将领的价值选择与责任担当。每一个故事都是抗日战争的一个缩影,每一个缩影都是对中华儿女铮铮铁骨的诠释。 翻开沈强主编的《我的父辈在抗战中》一书,聆听将领后人,讲述父辈抗战的历史细节和感人故事… …
本书是美国人对20世纪前期发生在中国青岛的日德战争的记录,作者从第三方角度详细叙述日德青岛战争的历程,在迄已出版的文献资料中较为罕见,较之德、日双方对战争的各自表述更具可信度,可以帮助读者全面、客观了解战争的起因、发展和终结。此外,作者还凭借自己在日本生活多年的经历,对日本穷兵赎武的国民性及其对华企图进行了深度剖析,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1897年8月德国入侵胶州湾前夕,德皇威廉二世为后确认入侵的必要性,专程派本书作者对胶州湾地区进行了秘密的重点调查。作者从一个水利和港口专家的视角,对香港、广州、厦门、胶州等中国沿海城市进行了细致考察,并在综合比较后得出结论,唯有胶州湾适宜德国建造海军基地。在此基础上,专门对胶州湾位置、地势、港口、面积、岛屿、风力、潮汐差度、地址状况、饮水、居民和工商业等近30个项目做了详细记录和研究,并提出了对胶州湾未来发展的设想和规划,成为德国日后在青岛建设 模范殖民地 的基本蓝图。其中一些规划至今仍然在青岛的市政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和世谦是青岛早的传教士之一,是青岛整个德占历史的见证人。在日本围困青岛期间,和世谦和他的家人留在了青岛。由于柏林传教会为青岛德军教会,所以和世谦得以接近军队,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参与了这场战争。他在日记中记录了战争期间的经历,也记录了其时青岛传唱的歌曲和吟诵的诗歌,这些对于还原这场战争的真实情景及丰富青岛人文历史研究有着极高的价值。
本书选取沈阳美领馆事件与新中国对美政策的确立、中苏结盟与中苏两党的民族主义碰撞、中国出兵朝鲜的因与果、两次台海危机的由来及其幕后、中苏边界冲突与中国对美缓和等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及其对外关系具有重大影响的外交事件,比较系统地依照历史演进的过程,逐一进行了个案式的研究。像杨奎松的其他著作一样,本书眼光独到,但平实冷静。作者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对外关系变动的情况及其导致这一系到变动的内外因素的分析,相比既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研究,明显地有了较多新的思考,很值得关心国史的读者一读。
《可以触摸的民国?现场之2:走上不浪费不病民的大路》结集了胡适的主要时政评论文章,不仅可以看到胡适先生的思想面貌,了解他对中国现代化之种种议题的观点与方案,还可以带领我们进入当时的语境,一起思索中国的前途与命运。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的中国次震古烁今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唤醒了一代青年,迎来了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在五四运动中,湖南涌现了以*、蔡和森、何叔衡、彭璜、李维汉、任弼时、李富春、向警予、蔡畅等为代表的以新民学会为主体的人才群体。在创党和大革命时期,新民学会78个会员中有37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多种原因有12人脱党)。他们喊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们站在历史潮流的浪尖,“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们展望未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他们是近现代湖南涌现的第五个人才群体。 *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鲲鹏击浪从
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家书函电详情披露,党政高官与蒋氏父子函电档案公开,蒋介石寻找接班人的心思之剖析,蒋经国从苏联、赣南到台湾经验的转折,蒋经国初涉政坛频频受挫,臭名昭著的“金圆券政策”拖垮国民政府的内幕,蒋经国“上海打老虎”引发家族风暴,国库黄金、故宫国宝抢运台湾实况重现,蒋介石频频召唤的杜月笙就是不去台湾…… 家事、国事,盘根错节,一个故事脉络,就像是一条时光大河,从浙江、江西、四川、南京……台湾,一路蜿蜒而下,原本看似各自独立的书信、函电,原来也可以编缀成一首生命组曲。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蒋介石在国共内战中一败涂地。四面楚歌之下,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如何处理纷至沓来的种种危机? 台湾著名传记作家、资深媒体人王丰以蒋介石父子的家书与往来函电等鲜为人知的史料和纪实笔
本书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为顺序,以主要史实和重要概念为线索,结合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内容,采用专题归类的形式,共编写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时期的经济、政治与文化,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七章内容,并附有课外阅读资料和知识检测。
日本问题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是本书的主题。“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种政策在“西安事变”中并没有中断,直到1 937年8月在上海爆发战争,它才被完全放弃。作者在民族国家建设的分析框架下,用国民党、共产党叙事之外的“第三只眼睛”审视国民党政权建设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一致与冲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南京十年建国时期”(1927~1937)的认识。 作者简介: 柯博文(旧译“小布尔”,Parks M. Coble)历史学博士。1975-1976年在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执教。1976年至今一直在林肯-内布拉斯加大学任教,任该校历史系教授。 著作有 The Shanghai Capitalists and the Nationalist Governement, 1927-1937(Cambridge, Mass: Harvard East Asian Monograph Series, 1980);Facing Japan Japan: Chinese Plotitics and itics and Japansese Inmperialism, 1931-1937(Cambridge, Mass: Harvard Eas
*时期,政治上虽然没有建成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经济上却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启动阶段,出现了所谓的资产阶级 黄金时代 。《民国经济 亲历者口述实录》以产业为架构,以民国时期工业、邮政、交通、通讯等方面的精英人物的亲历实录,再现了当时中华民族艰难困顿的发展历程。
1936.10,红二、四方面军分别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为时两年的长征正式结束。蒋介石调兵遣将,精心组织了“通渭战役”,企图趁红军立足未稳,将红军彻底及澳门在黄河以东的狭长地带。战局紧迫,中革军委决定提前发动“宁夏战役”。红四方面军第十十三军、九军、五军总计21800人先后渡过黄河,开始了为时144天的悲壮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