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周策纵先生的代表作。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集中细致地描述了五四运动的成因、社会支持力量和发展经过,厘清了由学生发动的 五四 事件如何一步步扩展为一场全国性的政治爱国运动;下编剖析了五四运动对政治、社会、文学和思想领域的影响,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以及当时的各种社会政治思潮。作者引用的资料翔实,论证客观,对新式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命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书呈现了一幅完整的 五四 历史图景。
本书追溯、比较中西方政治哲学中的 儿童 意象,较为详尽地介绍了中国儿童革命形象从20世纪初期形成,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在苏区儿童运动、抗日根据地儿童运动、解放区儿童运动几个不同阶段中的发展、特点,回顾并反思了儿童革命运动在中国近现代政治、历史中的地位,儿童与儿童运动的相互关系。本书视角新颖独到,以儿童革命形象为线索,展现了中国近现代时期社会环境与思想的重大变革,以及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1937年1月,在外人免入的北平使馆区里,外侨们紧张地等待着达摩克利斯之剑落下。日军已经占领东北,准备挥师南下。据说,蒋介石和他摇摇欲坠的南京政府已准备与东京达成协议,让北平自生自灭。 就在此时,一个寒风刺骨的夜晚,一具支零破碎的尸体被遗弃在古老城楼的角楼之下。下等外侨活跃的法外之地 恶土 就在附近,那里挤满了鸦片窟、妓院、舞场、低等旅店、廉价酒吧,就像一块吸引罪恶的磁石。 死者是不到二十岁的帕梅拉,著名汉学家、前英国驻华领事倭讷的女儿。当其极度血腥残忍的死亡细节被公之于众时,举城震惊。悲伤的父亲誓要揭露真相,哪怕是孤军奋战。然而,战争迫近,中英两国当局携手阻碍了调查推进。 七十五年后,保罗 法兰奇用一批被人遗忘的文件,还原了案件的真相,揭露了凶手的身份。这是一部记录真实犯罪的经典之作
本书运用大量的手的史料,从军事史的角度,将制度演变与人物事迹结合起来,对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将领做了相对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内容重点从军队的任官与军衔、军官的教育与培养、战区的划分与高级将领的任免、将领的地域与派系、高级将领与抗战军事、将领的牺牲与抚恤、将领的投敌与惩处、高级将领的归属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体制,高级将领的抗战意志与决心、战略与战术、决策与指挥,及其对抗战军事的影响。
全书分为四部分,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历史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时期,简明书写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打败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伟大实践、伟大斗争,全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奋斗精神,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一直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本书是一本记述“五四”后三十年中国现代历史的读物。记述内容自1919年的“五四”运动爆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本书是同志1936年组织编写的长征回忆录汇编,其底本是《西行漫记》的重要资料来源,是有关长征的最原始记录。回忆录中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不仅体现了长征过程的艰辛,也记载了沿途的地理、气候、民俗、生活、交通等多种情况,是研究长征历史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含中国抗战)档案资料搜集整理及研究 (项目号:16KZD020)阶段性成果,阐释了中国知识界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立足民族本位,勇于担当抗战救亡、平天下的历史使命,就如何消弭战争,维护和平乃至建立战后世界永久和平与繁荣,通过在报刊媒介撰文,其和平思想具有高度前瞻性和现代性的特质,是近代我国国际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庙既是祭祀孔子的神圣殿堂,也是官学所在,还是儒家文化的承载和象征。本书以天津文庙为个案,以历史视角研究民国文庙的变迁和孔子祭祀的定位。首先通过梳理民国时期天津文庙两次重修的始末,研究天津士绅在文庙重修过程中对社会文化认同的建构、对社会文化资本的运用,以及由政体改变导致的文庙衰颓的应对情况。其次,通过研究民国时期天津文庙祭祀孔子,探讨民国时期文庙的定位、祭孔仪式的价值,以及民国时期各阶段政府对文庙和祭孔符号的利用。*后,是通过对天津崇化学会的研究,说明在庙学制瓦解之后,民间是如何接续儒家的教育传统的,以及崇化学会回归文庙的意义和当地社会的影响。
本书辑录民国时期《甲寅》杂志中之往来书信。其编读往来书信认真讨论当时天下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无所不涉;参与者既有普通知识分子,又有思想文化界名流,如蔡元培、吴稚晖、李大钊、梁漱溟等等,颇能反映20世纪早期中国的思想文化风貌,于今日学术研究很有资料价值和参考价值。
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51170周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先后=]=2014年9月1日、2015年8月24日发出通知,公布两批共180处*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国务院通知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的屎护管理,做好抗战史料文物和英烈事迹的发掘整理、宣传陈展工作,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拜谒、参观活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充分认清日本法西断侵略者犯下的罪行,牢记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争的历史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重要历史贡献,学习宣传抗日英烈的英雄事迹,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国的内战:1945 1949年的政治斗争》是美国著名学者、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胡素珊( Suzanne Pepper)的代表作,是西方学者较早对 国民党如何失去大陆政权 这一历史命题进行全面系统、客观中立研究的重要学术著作。关于国民党失败、共产党胜利的原因,作者并不满足于以简单的因果关系进行解释,而是在中国内战的各个层面上对两党进行比较:与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关系,土地改革的措施,对工业的管理,财政措施等等。作者的论述基于对政策文件的认真剖析和对政策实际实施及其影响的综合考察,从而细微客观地揭示出共产党是如何抓住历史机遇、获得民心和政权的。 《中国的内战:1945 1949年的政治斗争》 于2014年7月出版平装版,今为精装珍藏版本。 很多书都试图分析 1945 年到 1949 年间中国内战中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原因,但是 Suzanne Pepper 的权威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文化传播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爱国知识分子运用新闻武器促进民族觉醒、推动抗日救国的特殊历史阶段。在战时条件下,西南联大学者*程度利用报刊广播传媒,宣传抗战,报道战情,引导舆论,意在激励军民士气,批判侵略行径,振奋民族精神,彰扬爱国主义,留下特殊时代的思想文化记录。本书选编的是抗战时期曾昭抡、蔡维藩、雷海宗等联大学者的军事时局评论,包括时事析要、战局分析、军事历史理论、国防科学介绍、抗战军事工业等多方面内容,其体裁既有长篇的时局综述和深度分析,又有讲求时效、迅速反映战况的追踪性述评或战事短评。丰富及时,蔚为大观。它以科学与民主为基础,以抗日御侮、救亡图存为目的,强烈表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思想和总揽世界大势的开放眼光。若联系各位学者的教育经历和学术背景
本书是《剑桥中国史》系列丛书12卷的中译本。主要论述国民党定都南京以前的历史。本书分12章,分别由费正清、费维恺、安德鲁·J 内森、詹姆斯·E 谢里登、陈志让、计华茨、李欧梵等亨誉世界的著名学者撰写,反映了国外中国史研究的水平与动向,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书后还附有详尽的书目和论述各章有关资料和论著的书目介绍。
李宗仁(1891 1969),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屈指可数的政治领袖和风云人物,曾为桂系军事首领,国民党中央领导阶层的重要成员。1948年4月任国民政府*任副总统,1949年1月在蒋介石下野后任代总统,同年12月赴美。1965年叶落归根,并于北京发表声明,决心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李宗仁一生戎马,历经护国、护法、北伐、蒋桂、抗日、国共内战等战争无数,直接影响了中国现代政治与历史的走势。读历史的人,纵使以成败论英雄,对这样一位不平凡的历史制造者,也不能等闲视之。 李宗仁寓居美国期间,应哥伦比亚大学之邀,在 东亚研究所 中国口述历史学部 襄赞下,于1958年开始亲自口述了他三十余年的戎马生涯及所参与的军国大事,由历史学者唐德刚整理撰写,遂成《李宗仁回忆录》。 本书也是唐德刚个人已出版的著作中,用功*深、费力*、遭遇困难*多的一部有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重现了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计划解放大上海到1950年国民党军从舟山群岛撤退的“大上海解放史”。不仅有主体战役,还有反特务、反封锁、反轰炸,以及“银元之战”“物价之战”,讲述了70年前我党如何以强大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智慧、依靠广大群众解放大上海,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风采,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战胜国民党。本书摆脱了传统军史写作的框架,将目光投射到上海解放的全貌,将更多的笔触放在为恢复这座城市的生机和运转,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打击投机,稳定市场;清除匪特,保卫安全;改造旧社会,注入经济活力等种种举措。这样的写法,更能凸显解放上海的深远意义和内涵。
本书是 历史学家周策纵先生的代表作。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集中细致地描述了五四运动的成因、社会支持力量和发展经过,厘清了由学生发动的“五四”事件如何一步步扩展为一场全国性的政治爱国运动;下编剖析了五四运动对政治、社会、文学和思想领域的影响,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以及当时的各种社会政治思潮。作者引用的资料翔实,论证客观,对新式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命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书呈现了一幅完整的“五四”历史图景。
《民国研究》系*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专刊,主要刊载关于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相关史实与理论的研究文章。现为CSSCI来源集刊。本辑为总第37辑,共16篇文章,分为抗战史研究、民国社会与文化、民国经济、学术史回顾、书评、海外史料评介六个栏目,内容涉及民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方面。
一、《不能忘却的抗战》是用图、文并重的形式编撰、记述抗日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历史著作。它又是作者在 3 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图志》、《世界抗日战争图志》和 7 卷本《同盟国的胜利 - 抗日战争图志》等大型画册基础上精心修订和浓缩的图文读物。设计新颖,结构立体、既注重整体又不放过生动的细节;有限的版面释放了大量信息、传播要素丰富,视野宽阔,可读性强。悲壮深沉的总体基调中有点睛色彩,易为当今青年所接受。 二、该书的内容包括:东方战争的策源地、中国局部抗战、中国全面抗战、中国为世界而战、反法西斯国家结成同盟等总计5章、 100 个专题, 8 0 余万字、 3 千余幅图片、 50 余张图表,将日本侵华史、日本入侵东北亚史和东南亚史、中日甲午战争史、中国抗日战争史,和太平洋各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融为一体。全书通过大量历史照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