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的回忆并带有研究性质的有关中国当代史的专著。分上、下两卷。分别论述了1949年到1956年间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决策的形成过程,以及一些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这部书是将个人的回忆和档案材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产物,被誉为“在我国党内是一个重大的创举”。
《新中国极简史:1949至2019的年度故事》为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的极简史。《新中国极简史:1949至2019的年度故事》以编年体为形式,以年份主题词为着眼点,以讲故事、述历史为叙述方式,全景式描绘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的伟大历程。书中突出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功绩,生动展现了70 年来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对近七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给予了浓墨重彩的描写。本书运用大量鲜活生动的事例和细节,印证和说明新中国建设、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历史必然。作者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和中共领袖人物的研究,对把握新中国70 年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走向,具有视野宏阔、站位清晰、评议精到、叙说得当的独特优势。全书角度新颖独到,形式生动活泼。作者打破常规述史的既定模式,通过个性化的表述,具有强烈的代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本书以这一时期的深刻时代变迁为主线,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立论依据,着眼于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粮食统购统销等重大社会变革,梳理其历史过程,阐述其历史意义。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翔实的史料、生动的叙述,呈现了诸多历史细节。
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够,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 大跃进 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 共产风 为主要标志的 左 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本书以这一段特殊历史为考察对象,从字里行间感悟到历史何以能成为最好的教科书与清醒剂。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 本书是《剑桥中国史》系列丛书靠前5卷的中译本,论述了1966-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程,对思想的发展,“”的发生,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作了深入、审慎的探访;对以后的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的巨大变化作了重点论述;对国民党在台湾地区的统治作了分析,同时对整个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外交、教育、文艺及知识分子问题等也分别予以研究和考察。本书作者皆为西方的中国现代史专家,代表了西方的研究水平和学术观点,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本书以 1949 年以来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为主题,聚焦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论十大关系》的形成过程、庐山会议转向的原因 、 四清 运动的经过、改革开放共识如何凝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确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怎样探寻等等,展开回顾和分析。作者秉持历史主义立场,边叙边议,论从史出,虽然涉及的时间跨度较大,但所述内容生动具体,所发议论客观深刻,在相关问题的阐释中把握时代脉动,从历史的细节处展现探索之艰辛。
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 左 倾错误,并且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随即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采取一系列的果断措施。本书依托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对这一历史时期全党怎样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迅速调整国民经济,促使国家经济形势实现好转的过程,展开详细回溯,从中展现出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深入基层做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和自我纠错机制的具体运行。
本书择取1956 1979年间知识分子政策形成和转变过程中的重要历史节点,对1956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双百 方针提出的背景和经过、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1958年科教文卫 大跃进 、1963 1964年间关于文艺问题的两个批示、1977年的科教工作座谈会、高考制度的中断与恢复、 文艺黑线专政 论的由来及否定等,运用丰富的史料,进行视角独特的叙述,揭示出对知识分子认同与信任的曲折历程,由此折射中国知识界在历史大潮下的嬗变。
本书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的回忆并带有研究性质的有关中国当代史的专著。分上、下两卷。分别论述了1949年到1956年间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决策的形成过程,以及一些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这部书是将个人的回忆和档案材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产物,被誉为“在我国党内是一个重大的创举”。
本书为专业学生历史学习的通识教材,共十二章,全面解读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外交历程,包括朝鲜战争、中苏关系、中美关系等等重大事件,每一章后附带大事年表、重要知识点、思考题、延伸阅读等板块,对专业学生学习历史、铭记历史大有裨益。
《四人帮兴亡(增订版共4册)》是作者叶永烈潜心三十春秋,收集大量历史文献、档案材料,采访众多当事人,经过多次修改和补充完成的。全书共分4卷(初起、兴风、横行、覆灭),25章,以近200万字的篇幅及大量反映历史现场的图片,主体上将“四人帮”成员(、、江青、姚文元)作为一个“帮”来叙述,根据其产生和兴亡的脉络,具体生动地讲述了“四人帮”及极左路线给党和国家造成的巨大损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党和人民与“四人帮”殊死搏斗,并取得最终胜利的可歌可泣的历史。 本书是全景反映“四人帮”兴亡的专享纪实文学作品,是读者了解“”的生动读本。
1972年*和尼克松结束了中美关系史的一个时代,1979年邓小平和卡特却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中美建交无疑是改变世界的一件大事。本书全景式地逼真再现了邓小平、卡特、“卡特的基辛格”布热津斯基以及黄镇、老布什、伍德科克等为中美建交作出的贡献和他们极富个性化的形象。如实披露了*派中国“空军一号”赴美接尼克松再访华、老布什“自行车外交”、卡特严打台湾特工、邓小平访美专机强行起飞以及三K党徒刺杀邓小平等鲜为人知的秘闻真事。视野开阔,内蕴丰厚,图文并茂,读之爱不释手,是了解和研究中美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史的***书。
《唐五代文人入蜀编年史稿(繁体版)》全面系统地记述和考察了唐五代文人入蜀活动及其创作的史实,以及唐五代时期巴蜀本土文学的情况,勾画出唐五代文人入蜀这一波澜壮阔的文学史全景,是一部富有创获的、扎实的唐五代巴蜀地域文学编年史。
本书是《剑桥中国史》系列丛书第14卷的中译本,描述了1949-1965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努力解决中国当代问题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所遇到的问题。本书共两编,第一编记录了新政权将苏联模式运用于中国尝试,第二编论述了为寻求本国发展模式而做的努力。两编都分析了该时期政治、经济、教育、党与知识分子、外交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和发展状况,以及所有这些方面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和“”发生的作用。
本书是《剑桥中国史》系列丛书靠前5卷的中译本,论述了1966-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程,对思想的发展,“”的发生,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作了深入、审慎的探访;对以后的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的巨大变化作了重点论述;对国民党在台湾地区的统治作了分析,同时对整个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外交、教育、文艺及知识分子问题等也分别予以研究和考察。本书作者皆为西方的中国现代史专家,代表了西方的研究水平和学术观点,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本书以毛泽东对二十四史的批注和圈画为基础,结合毛泽东生平、批注圈画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多年的独特经历,详细解读了毛泽东有代表性的批注与圈画,展现了毛泽东开阔的眼界、博大的胸怀,以及他渊博的知识、勤奋的读书精神,总结论述了毛泽东的各种读书方法,特别是古为今用、与实际相结合、联系对比的方法。从书中我们不仅能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能进一步加深对伟人毛泽东的认识。
程开甲是首批“八一勋章”获得者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优选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本选题以45个生动的小故事,并配手绘的程开甲不同时期画像,彩色印刷,图文并茂,展现了程开甲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作为青年学生和部队官兵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辅导读物。 作者为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指定的《“八一勋章”英模风采录》一书中,《程开甲:忠诚奉献、科技报国的“两弹一星”元勋》一章作者、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熊杏林大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