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图志:毛泽东》本书作者参阅了大量史料以细致入微的笔触,生动翔实地还原了毛泽东从建国前夕至其去世这段时期走过的历史历程,真实再现了1949年到1976年共和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国事风云,生动讲述了伟人的真实故事,反映了伟人有血有肉的真情实感,同时也记录了伟人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书中载入多幅毛泽东这段岁月的珍贵照片,分为彩色、黑白两种许多照片是首次公开发表,有的照片还是首次还原色彩,全书集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集收藏价值、欣赏价值于一身。 张树德著的这本《红墙大事(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上下)》记述了共和国若干重大历史事件,向读者真实地展示了那些已成为历史、但却不为人们所共知的重大事件真相的来龙去脉。 新中国每一次脉搏的跳动,都与中南海,与红墙 这个中国心脏中的心室,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 四人帮 兴亡》增订版(全4卷)(初起、兴风、横行、覆灭)是全景式反映 四人帮 兴亡的纪实文学作品,是中国十年 文革 的生动读本。 《 四人帮 兴亡》增订版(全4卷)由著名作家叶永烈潜心30春秋,收集大量历史文献、档案材料,采访100多位当事人,经过多次修改和补充完成。全书共分4卷(初起、兴风、横行、覆灭),25章,以近200万字的篇幅及大量反映历史现场的图片,真实反映了 四人帮 (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的一生及 文化大革命 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 《 四人帮 兴亡》增订版(全4卷)*图文增订版,补充了学界对 四人帮 研究的一系列*成果,订正了读者以及专家指出的《 四人帮 兴亡》初版的错误之处。新增了20余万字的内容,配有300余张珍贵图片,其中不少来自*等国家领导人的专职摄影师。 近年来,有人称 四人帮 为 文
细节决定成败。本书共分为“星火燎原”“中流砥柱”“决战决胜”“奠基探索”“走向辉煌”5个部分,精选了中共党史上一些重大事件、决策和人物,进行了细致入微、通俗生动的阐述,表现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一大批党的领袖人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粟裕、陈赓等一大批传奇将帅沙场点兵、攻伐谋断;再现了上海创党、南昌起义、遵义会议、红军改编、三大战役、“两弹一星”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重大决策的台前幕后、来龙去脉。“一寸山河一寸血,一?g热土一?g魂”。透过这些关键的历史细节,真实生动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艰辛历程。
本书按时间顺序,依票证种类归类,从作者收藏的2万多枚各色票证中挑选出3000多枚具有时代特色的票证,分9类进行了展示。这些票证主要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粮油票证、肉票、布票、鞋票、农业生产用品票、副食品类票、家用杂物类票、建筑材料类票等。每一类别按票证发行的地域、年代和特殊性进行细分,收录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票证,如肉票中有种猪肉票、老人购肉票、各种节日特殊肉票、各地军用肉票等,品类繁多,多角度地反映了当时各地的生活。在以图展示为主的基础上,通过精炼的文字对代表性票证进行解读,介绍票证的发行情况,补充相关政策背景知识等。图文结合,讲述了一个个历史故事,能使读者直观了解和重温一段正在渐行渐远的历史,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个特别视角的回顾。
《青田华侨档案汇编(民国第4辑)》对青田县档案馆馆藏的民国档案卷宗中涉侨部分资料进行了科学系统的整理研究,用真实的档案史料,集中展示了民国时期青田华侨凄风苦雨、血泪斑斑的出国史,筚路蓝缕、自强不息的创业史,情系中华、矢志不渝的爱国史。
本书所论述的是日本统治东北时期使东北经济殖民地化的整个过程。书中将沦陷期间东北经济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1)从1931年到1936年是日本将中国东北的半殖民地经济初步变为殖民地经济的阶段,日本假手伪满政权大肆侵占铁路、银行、海关、工厂、矿山和土地,并建立起自己的财税体系,实行一行业一公司的经济统制; (2)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是殖民地深化阶段,通过“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百万户移民计划”和“北边振兴计划”国策变东北为侵略战争的物资供应基地; (3)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日本投降,是日本对东北进行战时全面经济掠夺的时期,通过实行竭泽而渔的掠夺和榨取等超经济强制手段,使东北经济日益走向崩溃。 本书以大量的史料为基础,全面揭示了日本侵占时期东北经济的殖民化过程,
本书各章既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努力勾勒多视野、多维度、多因素影响下的中国博物馆面貌,又相互呼应配合,试图探索和总结博物馆行业发展经验和规律,理性客观地呈现了当前中国博物馆的行业状况和发展态势,为社会各界人士全面了解中国乃至世界博物馆提供了观察视角和有益参考。
“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是一套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首都——重庆的历史资料丛书,由《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政治》《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经济》《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文化》《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教育》《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科技(上、下)》《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外交(上、下)》《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交通》《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反轰炸(上、下)》和《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党派活动》共9卷12册专题历史资料组成。这套丛书是在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前身即重庆师范学院历史系与重庆市档案馆编研处合作建立的“中国抗战陪都史课题组”于1996年编纂的“中华民国抗战陪都史料丛编”的基础上,经过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力支持,重庆双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积极参与,由重庆师范大学历史
沐浴着总书记有关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和文艺座谈会讲话等精神的春风,《郭沫若研究年鉴·2016》又出版了,为了更加充分的发挥年鉴在研究资料整理和保存的功能和价值,开设了有名学者的访谈、馆藏资料的发布、历史事件的回顾等方面的栏目。在内容和文稿质量上比《郭沫若研究年鉴·2015》更加完善,更加全面,更加很好不错。
这是一部全面、客观、宏大的军政类图书。它用纪传体讲述了共产党的历史。它回答了共产党为什么能统一大陆,人民为什么能当家作主的历史问题。全书二百余万字,条分缕析的结构,深入浅出的文字,配以千余幅稀见的高清历史老照片。它不仅仅适合对共产党史感兴趣的读者,而且从中能品读出管理学、成功学的道理。同时也因为此书持论公允,也是一套不错的、区别于以往一边的史观的学生课外书籍,党史毕竟是中国人成长过程中必知的历史。 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代领导核心之所以能统一大陆,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代领导核心和所依靠的干部队伍是一个信仰坚定、不怕流血牺牲、不计个人私利、一心为国为民、纪律严明、团结一致的智慧群体,从而使他们建立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是依靠亿万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齐太公吕望表研究》详细考证了《齐太公吕望表》的制作与保存流传;撰写较为完备的学术史,并订正譌误,提出符合实际、高效率的研究理论与方法。遍寻记录与拓本摹本,考订碑刻断裂经过、文字磨泐历程,对《齐太公吕望表》拓本摹写本断代,将《齐太公吕望表》拓片时代分为7期,细致而可靠。对《齐太公吕望表》碑文复原与校注,自明代以来成功复原了《齐太公吕望表》碑文。,利用《齐太公吕望表》考证了汲冢的地望、汲冢书出土之年、齐太公望的籍贯与年纪、《周志》的性质等重要学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