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的回忆并带有研究性质的有关中国当代史的专著。分上、下两卷。分别论述了1949年到1956年间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决策的形成过程,以及一些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这部书是将个人的回忆和档案材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产物,被誉为“在我国党内是一个重大的创举”。
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崛起,改变了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的格局,是现当代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从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走向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经过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和7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经济已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历史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生动展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并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伟大进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
本书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的回忆并带有研究性质的有关中国当代史的专著。分上、下两卷。分别论述了1949年到1956年间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决策的形成过程,以及一些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这部书是将个人的回忆和档案材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产物,被誉为“在我国党内是一个重大的创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刊载报道了多种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从多角度反映新中国发展征程的典型性的人和事。本书重新打开、编排和解读共和国发展进程中的那些重要报章,从新时代的高度回望历史,温故开国大典、扫盲运动、土改、新中国shou部宪法诞生、国号国旗国歌国徽国庆日的诞生、西藏民主改革、核试验成功等各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件,重新回放了波澜壮阔的新中国成长史。本书以 旧报新读 的形式,为70年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蓝图描画的伟大征程立传传音,激励人们记取70载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的不凡历程,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本书以毛泽东对二十四史的批注和圈画为基础,结合毛泽东生平、批注圈画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多年的独特经历,详细解读了毛泽东有代表性的批注与圈画,展现了毛泽东开阔的眼界、博大的胸怀,以及他渊博的知识、勤奋的读书精神,总结论述了毛泽东的各种读书方法,特别是古为今用、与实际相结合、联系对比的方法。从书中我们不仅能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能进一步加深对伟人毛泽东的认识。
本书是《剑桥中国史》系列丛书靠前5卷的中译本,论述了1966-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程,对思想的发展,“”的发生,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作了深入、审慎的探访;对以后的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的巨大变化作了重点论述;对国民党在台湾地区的统治作了分析,同时对整个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外交、教育、文艺及知识分子问题等也分别予以研究和考察。本书作者皆为西方的中国现代史专家,代表了西方的研究水平和学术观点,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本书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的回忆并带有研究性质的有关中国当代史的专著。分上、下两卷。分别论述了1949年到1956年间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决策的形成过程,以及一些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
本书翔实记录了1949—1952年的四年间,新华信托储蓄商业银行历经解放、接管、重组、改制等,从一家官商合办银行成功转变为公私合营银行的全过程。 全书以历史档案为基础,在报纸刊物等历史文献的字里行间挖掘、爬梳相关史料,细致还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新旧体制转换阶段的人民生活与社会风貌,不仅在宏观层面反映了银行业的发展变迁,也从微观视角刻画了新华银行管理层及其职员在典型事件中的担当、作为与精神,展现了时代与个人的互动,彰显了旧金融业顺应潮流、走向新生的历史必然性。 该书是作者继《微观金融史:一个银行职员的档案寻踪(1921—1942)》之后,在微观金融史研究领域的又一新探索。
本书稿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主持整理,是陈修良同志在1956年至1957年间的工作笔记结集,内容包括了在此工作阶段的方方面面。例如一些重要会议的纪要、讲话实录,关于教育、经济等各项工作的总结及经验等,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1946年4月,陈修良任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之后的几年中,为“第二条战线”的开辟以及解放战争的 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1947年,在南京市委和陈修良领导下,南京学生开始了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5月20日,约5000名南京大学生走上街头,“反内战”“反饥饿”口号响彻南京城。学生游行队伍遭到军警的阻挠和袭击,酿成血案。军警镇压激起了学生的愤怒, 多的学校和学生加入斗争行列,并控诉军警暴行。新中国成立后,陈修良担任了上海市 副部长、浙江 长、全国妇联华东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第二届执
本书稿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主持整理,是陈修良同志在1957年至1958年间的工作笔记结集,内容包括了在此工作阶段的方方面面。例如一些重要会议的纪要、讲话实录,关于教育、经济等各项工作的总结及经验等,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1946年4月,陈修良任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之后的几年中,为“第二条战线”的开辟以及解放战争的 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1947年,在南京市委和陈修良领导下,南京学生开始了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5月20日,约5000名南京大学生走上街头,“反内战”“反饥饿”口号响彻南京城。学生游行队伍遭到军警的阻挠和袭击,酿成血案。军警镇压激起了学生的愤怒, 多的学校和学生加入斗争行列,并控诉军警暴行。新中国成立后,陈修良担任了上海市 副部长、浙江 长、全国妇联华东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第二届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