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世界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排列在一条时间线上,带领读者沿着时间长河顺流而下,看到帝国的成败、文明的演化、科技的进步,从人类学会用火到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建造,从亚历山大的征服到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从中国的诸子百家到欧洲的启蒙运动,一览人类是如何历经400万年的时光走到今天。 这本书搭建了一目了然的时间脉络,为我们提供了看待全球历史的整体视角,我们可以轻松对照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在同一时期的历史:当君士坦丁大帝统一罗马之时,中国陷入了动荡的十六国时期;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之时,圣女贞德被英国人送上了火刑柱;牛顿运动定律发表之时,古希腊帕提侬神庙被威尼斯人炸毁;在慈禧太后掌握中国大权之时,南丁格尔开办了最早的护士学校 本书涵盖五大洲各主要文明和国家的约1500个历史事件,搭配近1000张精
《人类简史》探讨了人类从哪里来,颠覆了我们关于人类进化的认知,理清了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人类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是无以伦比的智慧动物吗?时代要进入后人类时代了吗?尤瓦尔 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融合了生物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前沿知识,打破了学科和思维局限,对人类历史提出了新的诠释。 《未来简史》聚焦人类往何处去,刷新了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掀起了全球关于人工智能讨论的新思潮。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 神性 的人类。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需佐证的 常识 ,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
本书是浪漫主义史学的代表作,论述了1774 1795年法国大革命发生前后二十余年的动荡历史。 全书分三卷,从国王路易十五之死着笔,生动细致地论述了三级会议的过程、无套裤汉的崛起、攻克巴士底狱、长矛节、王室逃亡之路、吉伦特派的上台和覆灭、雅各宾派的恐怖政治和热月党人的胜利等。在众多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著作中,本书以亦史亦文的叙述、用典比喻的结合、绵密精巧的论证著称,出版后轰动一时,多年来已被翻译成各国文字,一直畅销不衰。卡莱尔以独有的澎湃激情和华美文笔,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演绎出一部悲情浪漫的史诗,这也是本书的主要特点。
百万级畅销佳作、值得收藏的罗马史经典《罗马人的故事》(修订版,全15册)2020年全面修订,重磅上市。在这平庸年代,人人渴望英雄,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决然出走日本,远赴罗马,寻找英雄。定居罗马50多年,15年写就15册巨著《罗马人的故事》,还原一个意大利半岛的小国成为世界帝国,持续1300年的辉煌历程,再现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读懂了罗马,才能读懂过去的欧洲和今天的世界。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技术不如埃特鲁利亚人,经济不如迦太基人,但为何却能一一打败对手,建立并维持庞大的罗马帝国? -------------------- 《罗马人的故事01: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公元前751年 前270年,从罗马建城到罗马统一意大利半岛。 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技术不如埃特鲁利亚人,经济不如迦太基人,但为何却能一一打
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将军的战争回忆录,他既是此次战争的亲历者,也是此次战争ZUI详细的记录者,收集了大量手资料。本书的特点在于,作者对美国南北战争客观、公正、真实、详尽的描述,但又不乏个人情感的流露。阅读本书,了解一代伟人的成长历程,跟随格兰特将军亲历战争的真实场面。全书全彩印刷,图文并茂,200余幅珍贵战争图片,展现这段弥漫着硝烟、充斥着杀戮、上演着戮战的美国内战史。本书曾被评为影响美国历史的50本书之一。
伯里的《希腊史》是一部以政治史和军事史为主轴的通史著作, 叙述了从史前到亚历山大去世之间的希腊大陆、小亚细亚、西西里、大希腊、利比亚等地政体变迁及军事斗争的历史。除序言和引言外, 全书共18 章。 卷一主要叙述爱琴文明、荷马时代和古风时代的希腊历史。在该卷中, 作者伯里从政治和军事的视角, 重新审视了爱琴文明、特洛伊战争、多利亚人的征服、大殖民运动、泛希腊赛会、雅典和斯巴达不同的发展道路等重大论题。贯穿该卷的主线是民主因素在希腊各邦的逐渐发展壮大。 卷二内容主要涉及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政治军事史。全书围绕四个重大事件展开, 即希波战争、西西里与迪太基的次战争、雅典帝国、伯罗奔尼撒战争。波斯到底有没有征服希腊的野心? 雅典还是斯巴达应该对伯罗奔尼撒战争负责? 狂热的党派斗争会在多大程度
对嗣后的思考是人类*基本的思考,政治体亦然。 国王的两个身体 是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法学家创制的概念:国王有一个 自然之体 ,他个体的肉身,可生病、会疲弱、可朽坏;同时,国王另有一个 政治之体 ,永远存续、不可朽坏。然而,政治体世俗化的下发展历史塑造了超过时间的 祖国 和 人民 这样的观念,并自然地引向这个身体的 头 ,即国王的yongjiu性问题。这个问题是古今政治体的根本问题。 康托洛维茨耗时十年,展开了一系列令人目眩的研究,深入探索了 两个身体 的中世纪渊源,从浩瀚的史料中清理出各种与 二体 有关联的思想谱系 都指向一个根本问题:政治体yongjiu性,即人民政体的 头 的yongjiu性问题。他精心雕琢自己一生的dianfeng之作,试图用历史材料本身散发出的魅力,抵御激进主义的思潮,揭示现代国家的生成问题。 必须指出:英国剑桥
古代罗马贵族喜著作历史,凡战争、政事、人物掌故,留于纸草碑石者,犹足以供今人治史所取材。伯里之书,其著者也。当时,罗马史相关专著和教材所涵盖的历史时段并不完整,多止于亚克兴之战,对于共和到帝制的过渡语焉不详。因而一般读者对罗马史的系统认识便止步于此,对之后历史的了解则是从贺拉斯、尤维纳尔、塔西佗等人的作品中随意撷取的孤立事实。伯里此书恰好填补了空白,全书以原始资料为基础,依帝王在位顺序系统完整地论述了从奥古斯都建立到奥里略去世罗马的朝局变异、疆场进退,兼述文学艺术,叙事生动,图文并茂,析论精辟。甫一问世,风行上庠。 本书系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故曾祥和教授遗作,以伯里所著之1900年第三版为底本迻译,并由曾教授亲友及受业门生悉心整理,文辞古雅,叙事精准,以洁净之中国文言,译纷繁之西洋
本书从公元1000年开始,直到1029年,逐年剖析一件中国历史上的“关键行动”,不限于概念、观念、制度、发明,等等。通过还原历史现场,站在古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来挖掘出中华文明的宝藏。从古今文明发展的历史里,梳理出解决今人难题的经验与思路。通过回顾古人在当年那个时代里做的事情、想的问题、设计的制度,找到其中对今天和未来整个人类文明有意义的价值点。此外,本书并不局限于对历史事件的解读,还配有丰富的图表内容,展示整个世界文明发展历程中的代表性事件、文化成果。
《希腊史:至亚历山大大帝去世》(A History of Greece to the Death of Alexander the Great)于1900年初版,始于三千多年前希腊人之起源,终于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内容丰富,叙事清晰,见解深刻,趣味盎然,当时即引起轰动,不仅长期入选大学教材,亦为社会大众读物,堪称经典之作。1913年之再版大量增加考古发掘的成果及图片,本书据此版翻译。 本书为曾祥和教授之遗作,以洁净之中国文言,译纷繁之西洋史事。译者家学渊源深厚,复受业于柳诒徵、缪凤林、顾颉刚诸名师,奠定史、政各科基础。其译稿经亲友及受业门生悉心整理,终得以付梓。
托马斯展示了16世纪初期即将成为世界霸权的西班牙帝国的方方面面。帝国君主费迪南、伊莎贝拉双王从伊斯兰教的手中夺回了格拉纳达,伊比利亚半岛重新回到了天主教统治之下。费迪南和伊莎贝拉在节节胜利的冲击下,同意赞助热那亚水手那模糊的航行计划: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西航行到达印度。传说,印度遍布黄金,满地流淌着香料。王室决定派遣哥伦布向西航行,寻找黄金和香料之河,对于西班牙和整个世界而言,这一决定具有划时代意义,中古世界与现代世界就此截然分开。 西班牙的殖民探险活动一开始并不吉利,前景黯淡:王室给予的资助少得可怜,远不及一位西班牙公主举办婚礼的花销。尽管船队规模不大,但其野心和使命仍旧令人震撼:它宣称要为西班牙王室获得印度所有的财富。哥伦布心想,可以将未来获取的黄金用于资助一场大规模十字军
明治天皇在位将近半个世纪,周围总是围绕着一些能力非凡且个性迥异的大臣,历史学家往往从这些人的角度来讨论明治天皇的统治,认为是他们的辉煌成就促成了日本的崛起,而明治天皇只不过发挥着仪式上的作用,仿佛他跟自己的 毫不相干。不少普通日本人把明治天皇奉为有史以来 的君主,但也很难举出他的某项个人成就来匹配这份殊荣。 学者唐纳德·基恩依照《明治天皇纪》和当时政治家回忆录等日本史料,以及欧美使者的见闻、俄国的史料等,《明治天皇--1852-1912(精)》从 客观的角度为明治天皇描绘了一幅丰满的肖像,以及日本在这段关键时期飞速发展的弘大画卷。在众多接踵而至的历史大事,如明治维新、西南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读者不仅可以看到明治天皇的态度,也能详细看到参与其中的主要人物的所思所想。可以说,本书不仅是一
西蒙·沙玛在这部充满挑战性、波澜壮阔的的编年史中写道:在法国大革命前夕,旧制度远非奄奄一息,而是充满了活力和能量的迹象。这颠覆了许多传统观点。沙玛主张,大革命并没有产生一种“公民的爱国文化”,相反,在此之前这种文化就已经存在了。他认为,特权等级对新鲜血液持开放态度,“资本主义贵族”深入参与工业企业,支持技术革新。如果沙玛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路易十六政权的财政危机并不必然会导致革命的结果,相反,是一种在浪漫主义支持下的、对暴力的崇拜引发了一个被偏执狂笼罩的国家的历史巨变。
内容简介 史前时代,非洲大陆的类人猿是一种怎样的生存状况? 古希腊诗人“荷马”真实存在吗?庇西特拉图调动他的全部力量调查一个叫“荷马”的人。他的名字要么说指“瞎子”,要么说指“人质”,还有人说他是一个女人。 中世纪的人们如何保持身体的干净?那时洗澡是种奢侈:蒸汽浴室要2银币,热蒸汽浴室要4银币——这个价格可是由巴黎法官制定的。 时尚专栏透露了每个时代生活潮流的秘密。18世纪的时尚人士们声称:“不是罗丝·博尔廷做的帽子,我不戴。”那是人类帽饰发展最繁复夸张的年代,甚至把进门这个再简单不过的事都变成了一道难题。 本书采用头条快报的形式,配合大量插图,清晰、简明、易懂地将历史上当时发现、发生的重要信息与事件呈现出来,抓取读者的注意力,时间跨度
古代中国十二时辰:两汉之际 本书的时代背景设定为两汉之际,新莽天凤四年(公元17年)。在史料基础上构建故事,以文学性手法呈现中国古人的日常生活。一方面,朝代虽已更替,但西汉时期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和国力强盛的印迹犹在;另一方面,在各色人等的生活中,有喜悦,也有烦恼;有憧憬,也有惆怅;有艰辛,也有收获。通过本书,与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中国古人 共度 十二个时辰,沉浸式体验古代中国的日常生活。 古埃及二十四小时 欢迎来到公元前 1414 年的古埃及,与当时的埃及人共度一天。 王国的势力范围向东已延伸至美索不达米亚边缘,向南则深入努比亚。但与王国的强盛和统治者的威严相比,大多数人更关心自己枯燥但赖以糊口的工作,并尽量比之前过得好一点儿。 统治者、防腐师、祭司、农民、监工、渔夫、陶工、维西尔、职业哀悼者
《极简历史系列》(套装全4册)由《极简人类史》《哈佛极简中国史》《极简科学史》《极简海洋文明史》4本书组成,是《人民日报》、俞敏洪隆重推荐给大众读者,尤其是互联网一代青少年的“大家小书”。互联网已经有效改变我们知识获取的方式。面对爱智求真、自由阳光的年轻人,非常不错学者用简洁优雅的语言,全面精悍地讲解了我们每个现代人真正值得关注的主题——人类、中国、科学、海洋文明……有趣、有料、涨姿势,这是一套掀起“极简阅读”现象级潮流的入门读物:《极简人类史》满足我们对生命、地球和宇宙等宏观问题的好奇心,帮助我们更好地认清人类(现代智人)这个神奇物种近10万年以来的发展轨迹。《哈佛极简中国史》让我们从优选史的视野,以大历史的眼光,突破传统中国历史叙事格局,重新认识中华文明5000年的兴衰荣辱。《极
古典文明的古典性在哪里?在这部极为大胆的学术著作中,马丁·贝尔纳挑战了我们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的全部基础。他认为,古典文明的深厚根源在于亚非语文化,但自18世纪以来,主要由于种族主义的原因,这些亚非语影响被系统地忽视、否认或压制了。 流行的观点是,希腊文明是来自北方、充满活力的说印欧语的族群或雅利安人征服高度发展但势力薄弱的土著居民的结果。但贝尔纳论证,古典时期的希腊人根本不知道这一“雅利安模式”。他们并不认为他们的政治制度、科学、哲学或宗教是原创的,而认为它们源自东方,尤其是埃及。 《黑色雅典娜》第一卷集中讨论了1785—1985年这一时期,浪漫主义和种族主义对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做出反应,北欧文明向其他大陆的拓展得到巩固。贝尔纳在广泛的研究领域和学科范围——戏剧、诗歌、神话、神学论争
《企鹅 史》是企鹅出版社传奇的世界通史经典,历经40余年精心磨砺,被誉为“当代无可匹敌的世界通史著作”。本书是其全新修订版。 本书自1976年初版问世以来,广受欢迎,不断重印,并根据世界局势出现的新发展、新动向,不定期进行修订和新的展望。在忠实于前五版主旨的前提下,O.A.维斯塔德在第六版中进行了全局性修订,远不仅是简单的 新,而是根据新的历史研究和发现对文本进行了重构。譬如,吸纳了关于古典时代诸多文明的认知革命,包括对中国历史部分加以大幅充实。结尾章节则展现了亚洲似乎不可阻挡的崛起,以及西方日益彷徨的困局。 本书按时间序列和历史阶段特点,共分八个篇章,概述了人类从诞生之初直至21世纪的历史,突出分析了那些影响着人类发展的重大事件和进程,但强调指出,历史始终是惯性和革新相互作用的结果,唯有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古希腊 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传世之作。该书史料丰富,思想深邃,历来受到学术界和社会有识之士的重视。该译本直接从古希腊文本翻译,参考了众多英译本;注释吸收了西方学者的大量研究成果,并配有附录,为阅读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本套书共包含13册,每册分别介绍一位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主。本系列探讨了叱咤风云的统治者如何深刻地影响了历史进程,世人描摹的画像又是否符合他们真实的形象和性格。作者结合相关史料并辅以大量鲜活案例,对各个君主跌宕起伏的人生进行了细致生动又不失严谨的描述。史料扎实,文风活泼,史评均衡而不失锋芒,尤其指出以今人视角认识和理解这些历史人物需要克服的偏见。本系列对各个君主所处时代的原始文本及后人编纂的史书、传记作品进行严谨分析、有序整合,信息周全、均衡,既可作为科普读物面向广大历史爱好者,也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关于这些统治者多面形象的重要著作。
卷《俄国革命》1917年的二月人民革命推翻了旧制度,使俄国成为“世界上 自由的 ”。 杜马临时委员会与苏维埃谈判达成的政权问题解决方式,既反映了主要社会政治力量相对平衡的状态,也成为二月革命后混乱局势的重要原因。二月后 的布尔什维克组织曾主张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框架内的合法反对派之路,而侨居瑞士的列宁提出并论证了由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的必要性。列宁取道德国返回俄国,领导布尔什维克走上了夺权的道路。俄国革命从二月走向十月并非必然性作用下的平坦大道,而是充满复杂斗争的曲折过程。列宁认为,俄国的落后与战争的影响相结合所造成的 局面,提供了走一条 一般规律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可能性。但布尔什维克以十月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后,首先还要为巩固政权而战。 本书根据大量俄文文献档案并吸收国外研究成果,揭示了
本书是整个20世纪俄罗斯(苏联)众多历史教材中专享的不是在苏联官方意识形态指导下编写的俄罗斯通史。本书共五卷,内容涵盖从古代到19世纪的俄国历史。本书的五卷分别于1992(第一卷)、1996(第二卷)、1997(第三卷)、2009(第四、五卷)年陆续出版。但因为承担五卷翻译、校订的单位分散,译校人员较多,此前的版本在人名、地名、专业名词和体例等方面难免不统一。本版的优选特点是由专家学者统一各卷译名,并修订部分不贴切的专业译名,使其学术上得以完备。本书具有极高的学术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