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列举了人类历史上20多个由简单社会进化到相对复杂的社会后终走向崩溃的案例,并回顾了两千多年来人们对于这些崩溃现象的解释。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通过对社会政治复杂化领域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罗马文明、玛雅文明、查科文明从兴起到衰落的详细研究,有力地论证了制约复杂社会进一步发展,并终导致其崩溃的瓶颈 边际回报递减法则。作者用该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复杂化程度越来越高、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的社会却很难避免崩溃的命运。 出版30多年后,这本书仍然是社会科学知名的著作之一。 边际回报递减法则 不仅适用于传统经济学,也适用于社会和文明。在某种程度上,这正是它们生存或崩溃的内在驱动因素。
日本降书:日本军国主义的绝命符 七十年前的1945年,是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反法西斯取得终胜利的重要一年。1945年5月7日,德国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法西斯也走上了穷途末路。1945年7月26日,中、英、美三国首脑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播发《终战诏书》,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意味着日本政府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与美国、中国、英国、苏联等九个同盟国代表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了投降书(DocumentsPertainingtotheJapaneseSurrender);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中国首都南京的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今南京黄埔路3号南京军区司令部)大礼堂内隆重举行。 历史上的这两个日子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喜庆
本书通过对日本“昭和”初期20年(1926~1945年)和“平成”20年(1989~2008年)的比较,透过对田母神事件、天皇的战争责任问题、甲级战犯二战后重新“复活”现象、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事件、日美同盟体制问题等一系列典型案例的剖析,立场鲜明地指出了日本应该承担的“战争责任”问题。 在当今日本社会不断保守化、右倾化的大背景下,本书显示了难能可贵的勇气。本书对于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发展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世界通史教程 古代卷》采用上、下编结构:上编立足于断代,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点制度、文化为主线,勾勒不同时代的历史进程;下编则选取贯穿不同时代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与讨论。为便于同学进一步的学习,每章之后均有 导读 、 思考与讨论 。
本书接续前作《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只选取事件大纲,向 16 岁的女儿讲述错综复杂又充满争议的日本近现代史。作者从比 开国 更早的18 世纪末的宽政教育改革说起,透过近现代史上纷繁的政治事件,关注各个阶层的思想状况及社会文化的变化趋势,围绕尊王攘夷、忠义思想、教育改革、武士道精神、常民心态、国家神道等主题,以思想史家的敏锐,展开对日本近现代史的观察与思考。尤为难得的是,作者正视了 18 20 世纪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通过史实的呈现,敢于向青年一代承认并引导他们反思 大日本帝国 加诸亚洲各国的侵略伤害。希望读者能够以更理性、更坦诚、更深刻的眼光回顾历史,走向未来。
公元前431年,第一阿提卡海上同盟和伯罗奔尼撒联盟这两个实力相当的集团失去互信,势不两立。当时处于领导地位的雅典和斯巴达纠集其盟友为了争夺希腊内部霸主地位和东地中海的优选统治权,而发动了战争。这场遍布陆地和水上的战争一直持续到公元前404年,虽然中间有一些短暂的军备休战,但因涉及国家众多,以至后世学界称之为“古代世界大战”。本书以雅典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一部杰出的早期史学著作为写作基础,记录了这场跨越近2500年时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让我们见证了那场令人难以想象的希腊军事浩劫。
本书勾勒了1720-1830年间,西学在日本的发展与实践。这段时期的前后两个年份中,前者标志着官方开始关注西学,后者则是驱逐西博尔德出境的年份。如果说日本的近代化始于明治维新的话,那么,从1868年回溯到1720年的近150年,则可以说是酝酿这场近代化的漫长的准备期。彼时的知识分子奋起反抗锁国,拼命探索来自国外的新知识。像本多利明这样有着充沛精力并极富热情的人们,促使日本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变化。 本多利明是本书的核心人物,其手稿中的任何一页都充分表明他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近代日本。在他的书中,人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精神:不安、好奇和接受。本多好奇于新的发现,乐于开阔眼界,甚至带着某种喜悦揭示日本只不过是大千世界中的一座小岛而已。对那些认为中华文明才是源远流长的日本人,他公然宣称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埃及才更为久
二战的过程固然壮烈激扬,而战败国的战后改造对今日世界的影响依然深刻,特别是在德国、日本反省二战历史问题态度迥异的形势下,更有必要回顾德国、日本战后改造的复杂过程。 为此,黄山书社隆重推出 二战战败国的改造与反省之路 比较研究丛书,该丛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主任、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孟钟捷教授主编,叙述德国和日本在战后改造与反省道路上的曲折轨迹,重点呈现盟国督促侵略者认清历史过错的国际影响,与战败国社会主动承担历史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 《大国合作的试验 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研究》一书为丛书中一种,通过多国档案比较研究,揭示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中,尽管大国间充斥着分歧与猜忌,却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大国合作的典范;四大占领区虽然*终导致了德国的分裂,却也因为委员会对德国的改
《罗马人的故事15:罗马世界的终曲》是《罗马人的故事》系列的终章,盛者必衰,诸行无常。这就是历史之理的话,那么我们后人正冠整衣目送历史,正是我们对先人孜孜努力积累起来的历史应有的礼貌。罗马世界,灭亡于地中海不再是“内海”之时,消失于地中海不再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通途,而变为隔离人与人的界海之时。从现在开始,您将阅读的是悲惨时代的罗马人的故事。当您并未放弃而读完故事时,我敢说,您会看懂罗马人之死。盛极必衰,而罗马在众多“盛者”中别具一格,没有“伟大瞬间”的灭亡会 好些,这种“必衰”的方式也与众不同。罗马行省一直与本土命运与共,他的灭亡也许会给您别样的启示。
“你应该高兴啊,你竟然在‘二战’中活了下来呢!”人们这么安慰他们。“是啊,其他人比我们还惨啊。” 他们曾是经历战争的小孩,现在已是双鬓斑白的老人。作为在二战中长大的德国儿童,他们亲历炸弹轰炸、追捕与逃亡,目睹父辈战死沙场的揪心回忆也许不会再有人提起。心理分析学家霍斯特-爱伯哈特·黑希特儿(Horst-EberhardRichter)将这批人称之为一个“沉默的未经发现的世界”,他们自己也忽视战争给予自己的精神创伤,于是这个时代的德国人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他们兢兢业业工作,建设家园,很少提问,从不抱怨,不愿听关于战争的任何事儿,并且省吃俭用舍不得丢掉任何一块面包。他们的余生将一直沉默,所经历的一切将永远被遗忘,直到他们遇到萨宾娜伯德女士。 现在,回忆之门缓缓打开,年幼时期的那些战争经历回涌而来,夹杂着恐惧不
这是一本献给对上世纪六十年代音乐感兴趣的乐迷的好礼物,也是研究苏联社会政治文化变迁的有力参考。作者是著名纪录片导演,在1962年时就曾录制过披头士表演的珍贵视频,并由此引发浓烈兴趣,探寻披头士风靡全球却独独在苏联被下禁令的真实原因。
日本文化学者松冈正刚,运用 编辑学 知识和将历史、事件、现象、文化等进行各种映射比较的方法,来剖析世界近现代史中主要国家的辗转变迁,尤其是各国之间的势力演变。作者认为当今日本因缺乏对本国的历史反思和对东亚各国的重新认识,而迷失了今后的方向,从而陷入了政治、经济、社会的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本书纵观世界近现代史中主要国家的辗转变迁,尤其是各国之间的势力演变,为关于日本这一国家的定位思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西方卷主要介绍中东、南亚和日本的关系。
有人说:“俄罗斯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世界。”这话说的有道理。人口只有1.6亿的俄罗斯,却坐拥横跨欧亚大陆的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占了地球上1/6的陆地。地大不算,它还物博,丰富得让人眼馋的自然资源,足以支撑起一个世界。纵观1000年来的俄罗斯发展史,就是一个个动荡与危机、荣耀与苦难的轮回。经历了多少个轮回,你看,它依旧雄赳赳气昂昂地戳在那儿屹立不倒。有名草根历史学者风唤雀翎带你一起进入俄罗斯这团迷雾,去探求一下它在人类历目前都发生了什么。
恶,是天生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大屠杀的主谋,生来就是精神变态?还是说,他们的心理状态跟你我并无不同?“二战”后,两位才华横溢的心理医生得到了一个罕见的机会,获准和纽伦堡战犯共处一室。 他们使用了当时的 技术罗夏墨迹测验,分析几位主要战犯的大脑的认知结构。意外的是,二人得出了 相反的结论…… 因为种种原因,这些珍贵的资料尘封了七十多年,作者迪姆斯代尔博士运用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知识重新解读当年的记录,试图一举解开恶意的本质。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评论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条河形塑了埃及的地理,控制了它的经济,造就了它的文明并决定了它的命运。这是一个不断重建的 ,但每个时代都留下了它的痕迹,法老的战舰、托勒密的运粮船、罗马的运兵船和维多利亚时代的蒸汽船都曾在这里遨游;如今,这些水域承载着现代游客经过河岸边的定居点,那里的农村生活——捕鱼、耕作,以及洪水的泛滥——数千年来一如既往。在尼罗河贯穿这个 的旅途中,过去和现在的连接点繁多且深刻。沿尼罗河顺流而下,欣赏令人眼花缭乱的古代文字和野心勃勃的现代成就,是感受和理解这片独特的、混乱的、保守的和快速变迁的土地的 方式。
“火山湖泊之国”尼加拉瓜是中美洲地峡面积 的多民族 。这里东西濒海,河谷纵横,马萨亚等数十座火山和尼加拉瓜湖等数十个湖泊点缀其间,绿水、青山、白云、蓝天、沙滩……构成一幅独特迷人的热带风光画卷。1821年独立后,尼加拉瓜人民前仆后继,同外部干涉殊死搏斗,终于在1979年推翻了延续40多年的独裁统治。近30年来,尼加拉瓜政局不稳,发展缓慢,至今仍是拉丁美洲 贫困的 之一,面临着稳定社会、凝聚民心、发展经济等长期艰巨的任务。 巴拿马地处连接南、北美洲大陆的中美洲地峡,以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和沟通两洋的运河而闻名于世。巴拿马的立国和发展与运河的开凿同美国的战略密不可分,正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成为独立 。但巴拿马人民从立国之初就顽强不懈地争取和维护 和民族的权益, 终将长期处于美国控制之下的运
《罗马人的故事(Ⅹ条条大路通罗马)》由盐野七生编著。 《罗马人的故事(Ⅹ条条大路通罗马)》讲述了: 条条大道通罗马,不如说条条大道出罗马。罗马作为庞大帝国的心脏,循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不仅将资源及政令源源不*地送至帝国的各个角落,也将罗马人引以为傲的公共建设推广至西方文明世界。古罗马人在辽阔的版图上修建了道路网,被誉为“基础设施之父”。但是他们重视的不仅是所谓的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罗马也率先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制度。正是在这些完善的社会基础设施的保障下,人们才得以享受“罗马和平”。强盛千年的古罗马,其繁荣的秘密将由此揭开谜底。
丽莎的祖父来自伦敦南部的一个从事 拾荒职业 的家庭,她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岛上的海岸上淘金,收集化石、鲨鱼牙齿和旧瓶子。丽莎一边追寻着自己拾荒家族的祖先曾经居住生活过的地方,一边从这些地方的河岸拾荒,翻捡垃圾,将这些遗失的历史一一回忆并串起。 作为英国早有着现代都市雏形,早受益于工业革命的伦敦,同时接纳了高速发展带来的副产品 垃圾。直至现在,泰晤士河岸依然依稀可见过去的影子:14-15世纪动物骨头和陶瓷制成的纽扣、早已退出时代舞台的烟草漏斗(丽莎提到,16世纪的人类遗骨上,甚至可以观察到牙被这些陶瓷漏斗磨出的半圆形孔洞)。随着丽莎脚步从市中心走向郊区,景象越来越触目惊心 塑料,大量的塑料,各个时期以不同科技水平制成的塑料制品,已经填满了人类的海滩与海洋,取代了过去取自天然材料的制成品。工
“日本化”曾是代表日本制造业水平高超的标志性词汇,是指美欧陷于疲态的制造业竞相采用日本式品质管理方法来生产经营。令人遗憾的是,如今日本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经济长期停滞,“日本化”的意义已改变,完全成了消极意义的词汇。而“中国化”一词近来广为人们热议。 10 世纪宋朝时期,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巨变。当时中国早已设立相当于高级公务员考试的科举制度,不能世袭权势地位的国民可通过自己的实力来获得地位和权力。市场经济渗透整个社会,人们不再受到土地和职业限制,官员也被派往外地。尽管皇帝独揽大权,经济活动却是自由的。从这点看,这种体制确实与如今中国的统治体系很相似。 日本从隋唐起效仿中国统治体系。到了宋代,日本开始采用与此对立的贵族世袭制度,由“中国化”变成“江户时代化”———按家
一个不朽帝国行将末路,帝政时期即将走向尾声,走出三世纪危机的迷雾,罗马该何去何从?罗马帝国开始东西分治,头政治体系虽然为帝国带来和平,但很快两位皇帝也无法负荷外族的侵扰和盗匪的骚动,双头政治只好再扩大成四头政治。容易倾颓的平衡使罗马再度遭到内战的蹂躏,直到君士坦丁胜出,成为罗马的皇帝。同时基督教此时的成长 是突飞猛进。罗马帝国进入一个关键时刻,复苏罗马,却需要将其转换成另一个帝国,才能继续走下去。延续帝国必须创造 ,权力从人类转向上帝。面对基督教,罗马人该消灭它?忽略它?或是接受它?这是否是罗马帝国延续国运的关键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