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视角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重点关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历史运动、历史事件及其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书首开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视角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的先河,问世后受到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等的高度评价,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于世,影响甚广。
本书由 看理想 深受关注和有影响力的节目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 转化而来,历经主编葛兆光教授和各位作者多次用心打磨而成。本书讲述的是一种超越国家的,笼括全球的,联系的、互动的、交往的历史,采用了国际化的视野,前沿的理论成果和历史观念,以及好听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本书讲述的也是一种没有中心的历史,它与来自西方的各种全球史都不同,摒弃了历史学的任何中心主义,真正呈现了中国历史学者眼中的全球史观。 近些年来,关于全球史的著作陆续出版了不少,但是没有一部是属于我们中国学者自己所叙述的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而本书的出版,弥补了这一遗憾和缺陷,在全球史的学术领域, 显现了中国学者的抱负和水准 。
《文明的故事》( 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 ),美国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威尔 杜兰特与其夫人阿里尔的代表作,费时近半世纪写就,是为我们普通读者撰写的大型历史著作。其中第10卷《卢梭与大革命》获得1968年普利策奖(非虚构类),杜兰特夫妇因此书荣获1977年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这是一部流畅优美的 故事 总集,叙述生动,在世界范围广受欢迎。历史折叠了时间和空间。全书共计11卷,近1000万字之多,近千幅精美插图,俯瞰110个世纪里人类心智的成就,堪称一部人类文明的 传记 ,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宗教、哲学、教育、艺术、音乐等领域。万物生长,文明是庞大的社会历程,它把错综复杂的人类文明梳理成东方文明、希腊文明、罗马和基督教文明及文艺复兴、文明变迁等几大链条。它将浩瀚的历史细节整合为我们可以理解的知识,克服历史叙述
《人文通史》是国外经典人文艺术类通识图书,三十年长销不衰,不断修订。 第八版延续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精辟表述,新增章节导引,穿插原典导读,呈现了从史前到21世纪的一个个人文发展里程碑,鼓励从对人文艺术的批判性考察出发,与创作者跨时空对话,理解古人的所思所感,进而体会人文精神,培养人文底蕴。 数百幅精美全彩插图,百余篇经典原著导读,没有照本宣科的知识点堆砌,没有对价值观的机械灌输,以鲜活有趣的故事,串联起人文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全景式呈现文学、哲学、历史、宗教、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戏剧、建筑、电影 在轻松有趣的阅读中,教会读者如何聆听音乐、赏析美术、阅读名著、浏览地图,一步步增强人文素养和艺术鉴赏力。
对嗣后的思考是人类*基本的思考,政治体亦然。 国王的两个身体 是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法学家创制的概念:国王有一个 自然之体 ,他个体的肉身,可生病、会疲弱、可朽坏;同时,国王另有一个 政治之体 ,永远存续、不可朽坏。然而,政治体世俗化的下发展历史塑造了超过时间的 祖国 和 人民 这样的观念,并自然地引向这个身体的 头 ,即国王的yongjiu性问题。这个问题是古今政治体的根本问题。 康托洛维茨耗时十年,展开了一系列令人目眩的研究,深入探索了 两个身体 的中世纪渊源,从浩瀚的史料中清理出各种与 二体 有关联的思想谱系 都指向一个根本问题:政治体yongjiu性,即人民政体的 头 的yongjiu性问题。他精心雕琢自己一生的dianfeng之作,试图用历史材料本身散发出的魅力,抵御激进主义的思潮,揭示现代国家的生成问题。 必须指出:英国剑桥
《缔造大英帝国:从史前时代到北美十三州独立》 大英帝国是人类历*强大的殖民帝国,曾统治全球 1/4 的陆地与人口;在其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是为 日不落帝国 。那么,*初仅仅是孤悬于欧洲大陆外的一个海岛,如何成为后来的庞大帝国?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普利策奖得主詹姆斯 亚当斯在本书 中,以时间顺序为框架,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我们带回一个个具体的历史场景:被罗马人与野蛮人相继入侵、岛上七大王朝兴衰更替、与法国等大陆强国数百年的血腥厮杀、以商业和殖民称霸全球、北美十三州反叛独立 通过对近2000年历史的仔细梳理,亚当斯从王权与议会的斗争、法制、宗教、文化等诸多方面,为大英帝国何以崛起及其在世界历史中担任的角色提供了清晰的答案。 《重铸大英帝国:从美国独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本书讲 述在北美独立战争
18世纪至今,以麦考莱为代表的历史学家大多用“非革命性的、不流血的、自上而下的”来形容1688年的英格兰“光荣革命”。本书则希望推翻这一传统观点。本书以“革命”为主轴,重新检讨了既有的革命理论,并将1688年革命置于欧洲乃至 的背景下,对其发展、特征和影响做出全新的阐释。作者的核心观点是:1688年革命不仅是革命,而且是 次现代革命;对立的双方也不是新旧势力的代表,而是不同现代化道路的支持者。通过扎实的论证和充满 的笔触,本书为读者还原了这场革命的激荡、混乱与血腥,以及它如何催生了现代世界。
贝多芬: 1805年4月,贝多芬亲自指挥的《英雄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次公演,一举震惊了古典音乐界。这首革命性的作品不同于任何以往的作品,以清醒的理智与爆发的情绪,奏响了英雄主义与人类手足之情的赞歌,开启了古典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代。 在本书中,英国传记作者詹姆斯 汉密尔顿-帕特森将为我们重构这一西方文化史上的伟大时刻,从天才音乐家的坎坷人生讲起,结合作品创作前后的历史背景,回溯这部伟大作品创作的初衷、过程和影响,并解答那个无数人曾问过无数遍的问题 它到底和拿破仑有什么关系? 巨石阵: 屹立于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阵,是全世界*辨识性、也*神秘的史前遗迹之一。在过去几百年间,无数人都为之倾倒,围绕着它的建造和用途,更是涌现出了五花八门的理论和猜测 其中不乏一些耸人听闻的奇谈与怪论。 在本书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古希腊 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传世之作。该书史料丰富,思想深邃,历来受到学术界和社会有识之士的重视。该译本直接从古希腊文本翻译,参考了众多英译本;注释吸收了西方学者的大量研究成果,并配有附录,为阅读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本套大型译丛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中国出版集团旗下:商务印书馆、东方出版中心、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联合打造,旨在全面介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从古至今的历史。全套丛书以国别史为主体,辅以地区史、海洋史、断代史和全球通史,所选原本都是国外的口碑之作,并由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领衔翻译引进。 全套丛书共有76种,其中商务印书馆出版17种,东方出版中心出版40种,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19种。
本书讲述了从拿破仑时代的旧“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崩溃至 次世界大战爆发,逾一个世纪的德国公法学历史。 德国作为公法历史传统悠久的 ,其公法的发展起伏跌宕,诸如维也纳会议、德意志各邦国的宪法运动、1848—1849年革命、二次复辟、北德意志邦联以及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成立,都在这段历史时期内接连上演。而该时期也成为了德国公法 重大的转捩点。 米歇尔·施托莱斯教授作为该领域的 ,以严谨的治史、治学精神,在本书中对1800至1914年间活跃的众多学者、政治家以及公法学界内部的学术争鸣,做出了执中的评判,并对君主制原则、主权、大臣责任制、法治国等公法核心概念进行了清晰细致的梳理。 一般我们会认为,法律是严肃庄重的,但是,一部法律的诞生并不仅依靠成文时法学家学究式的严谨,事实上它和压迫、反抗、革命以及论战
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世界通史分为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三部。近代史由阿克顿爵主编,共14卷,20世纪初出版。经过几十年后,到50年代,剑桥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由克拉克爵士主编的《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新编本仍为14卷,共约800万字,论述自文艺复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即自1493至1945年间共四百多年世界历史。国别史、地区史、专题史交错论述,由英语 学者分别执笔。新编本反映了他们 研究成果,有许多新的材料,内容也 为充实,代表了西方的较高学术水平,有较大的影响。 C.L.莫瓦特编的《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12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1898-1945年)(精)》共收录二十五章,包括论近代史的界限、社会生活的变化、世界经济相互依存和计划化、科学与技术等。
《摩登时代:从1920年代到1990年代的世界(套装共2册) 》是保罗·约翰逊最为重要的世界史著作。全书厚达1200页,全书分为20章,从科学革命的划时代事件“相对论”提出讲起,一开始就带有深厚的批判意味、怀疑意味。迄今为止可以说最为我们熟知的20世纪历史,在他的笔下时常呈现的是另外一种面貌,比如对于相对论及其提出者、贡献者、追捧者的新认识,以及他对于诸多被称为“重大历史事件”的重新解读等等。
每个人都是历史的推动者和创造者,但有一些事件,仿佛让历史的发展突然进入加速期,直至极大地改变世界的面貌。选出真正意义上塑造现代世界文明的大事件并非易事,而本书编者集合了美国高校54位历史学家及相关领域的专家的智慧,确定了62个广受认可的大事件,再按照时间顺序一一展开论述,以期引导读者对这些事件进行 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进而对世界历史产生兴趣。 这是一部扩充版的史纲,其中的大事件可能是一场运动、一次冲突,也可能是一个王朝、一些人物之间的博弈,甚或是一次科学革命、一个奇特的展览。每一个事件都有特定的主角,于是相应地被赋予了高度的故事性和鲜活的时代感。这些事件看似彼此独立,却又常常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像环环相扣的链条,支撑起历史的脉动。整本书在时间上跨越700年,在空间上覆盖各个大洲
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世界通史分为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三部。近代史由阿克顿爵主编,共14卷,20世纪初出版。经过几十年后,到50年代,剑桥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由克拉克爵士主编的《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新编本仍为14卷,共约800万字,论述自文艺复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即自1493至1945年间共四百多年世界历史。国别史、地区史、专题史交错论述,由英语 学者分别执笔。新编本反映了他们 研究成果,有许多新的材料,内容也 为充实,代表了西方的较高学术水平,有较大的影响。 J.P.T.伯里编的《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10欧洲势力的 1830-1870年)(精)》收录了共二十六章,包括导言、经济的变化与增长、科学进步及其对思想和物质发展的影响、 和政教关系、教育和新闻事业、艺术与建筑等。
本书是国外经典人文艺术类通识学习用书,三十年长销不衰,不断修订。 第八版延续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精辟表述,新增章节导引,穿插原典导读,呈现了从史前到21世纪的一个个艺术史里程碑,鼓励从对艺术的批判性考察出发,与创作者跨时空对话,理解古人的所思所感,进而体会人文精神,培养人文底蕴。 全书图文并茂,没有照本宣科的知识点堆砌,没有对价值观的机械灌输,以鲜活有趣的故事,串联起人文艺术史的发展脉络,逐步引导读者了解什么是艺术,如何看待艺术,如何聆听音乐、赏析美术、阅读名著、浏览地图,一步步增强人文素养和艺术鉴赏力。
暂无内容简介。。。。。。
直到1939年,大多数德国人仍相信欧洲不会再次陷入一场全面战争,相信希特勒在重振德意志荣光时会通过外交手段维系和平,但这一丝希望在9月1日150万德国大军入侵波兰的那一刻 破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正式揭开,德国开始以闪电战横扫欧洲大陆。随着占领区的扩大,第三帝国实行新的种族秩序和优生计划,对象从犹太人、波兰人、斯拉夫人、吉卜赛人,逐步扩展到“反社会者”、精神病人、残障儿童。从“ ”计划到种族灭 ,纳粹一步步实行工业化流水线式的大规模谋杀。 从冬季战争、大不列颠战役、巴巴罗萨行动到斯大林格勒战役,理查德·J. 埃文斯结合战争进程的宏观叙事与各阶层、各种族民众的个人陈述,揭示德国如何点燃欧洲战火,洞察希特勒的野心与动机,完整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龙去脉。他 聚焦纳粹党的普通成员、一般德国人和
本卷述及的是地中海东部从古风时代向古典时代的过渡,标志是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与希腊诸邦冲突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使希腊人的自由观念和异族人的专制观念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 但是即便在战事频繁的两年——公元前480年与前479年前后,冲突仍未阻止双方的相互影响。
沃尔夫森历史奖、W.H.史密斯文学奖得主西蒙·沙玛,以恢宏而凝练的笔调带你进入英国故事。从罗马入侵到诺曼征服,从黑死病到伊丽莎白的辉煌,从光荣革命到两次世界大战,英国历史上的战争与和平在他的笔下,恍如重演。人物和场景在历史幻灯中跳跃。现代文明先驱者的艰险历程令人动容。 《英国史(3000BC-AD2000共3册)(精)》共分三卷。《英国史Ⅰ:在世界的边缘·3000BC―AD1603》包括超过1500年的英国历史,从罗马第一次入侵到伊丽莎白女王非凡的统治时期。本书的视角从文明诞生开始,到诺曼征服,从宗教战争、黑暗的中世纪到亨利二世的国家风波;黑死病的爆发,几乎毁了半个欧洲的人口,都铎王朝错综复杂的矛盾,伊丽莎白一世和苏格兰玛丽女王之间的冲突构成了本卷的主要内容。通过故事本身探索相互关联的主题网络——一个民族国家的形成究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