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1939年,大多数德国人仍相信欧洲不会再次陷入一场全面战争,相信希特勒在重振德意志荣光时会通过外交手段维系和平,但这一丝希望在9月1日150万德国大军入侵波兰的那一刻彻底破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正式揭开,德国开始以闪电战横扫欧洲大陆。随着占领区的扩大,第三帝国实行新的种族秩序和优生计划,对象从犹太人、波兰人、斯拉夫人、吉卜赛人,逐步扩展到 反社会者 、精神病人、残障儿童。从 安乐死 计划到种族灭绝,纳粹一步步实行工业化流水线式的大规模谋杀。 从冬季战争、大不列颠战役、巴巴罗萨行动到斯大林格勒战役,理查德 J. 埃文斯结合推展的宏观叙事与各阶层、各种族民众的个人陈述,揭示德国如何点燃欧洲战火,洞察希特勒的野心与动机,完整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龙去脉。他更聚焦纳粹党的普通成员、一般德
欧洲是现代世界的发源地。500多年时间,欧洲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从欧亚大陆的偏僻角落,一跃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只有理解了欧洲的历史发展进程,才能更好理解我们所处的现代世界。 一部欧洲史虽然充满了敌对与争夺、厮杀与流血,但也贯穿着相互间友好的交往、相互的影响与借鉴以及共同的欢欣与喜悦。本书介绍了从欧洲初始至今的历史进程和诸多事件,描绘了一幅更为全面的欧洲历史嬗变图景。 自本书首次出版已过去三十年时间,本次出版的是第三版,作者经过重新修订,增添了大量内容。书中不仅对历史进行了回顾和评价,也对当下欧洲的状态进行了概括和展望。
公元799年,教宗利奥三世为了对抗政敌,向法兰克人的国王查理求助。公元800年12月25日,利奥三世突然把一顶皇冠戴在正在圣彼得大教堂做弥撒的查理头上,宣布他为“罗马人的皇帝”。这便是神圣罗马帝国戏剧性的开端。终于,西罗马帝国在灭亡300多年后,有了继承者。 神圣罗马帝国屹立于欧洲的中心,其领土覆盖了今天德国、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意大利、丹麦和法国等十几个国家的全部或部分地区。而英国、匈牙利、西班牙、瑞典、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等国也与帝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查理曼加冕到拿破仑称帝,神圣罗马帝国是君士坦丁堡以西欧洲独一的帝国。帝国的君主享有“罗马人的皇帝”这一尊号,名义上高于欧洲其他国家的君主!帝国宣称自己是普世的,是基督徒的共同家园!可以说,神圣罗马帝
《教化》卷分为 古风时代的希腊 和 雅典精神 两部分,以荷马史诗、赫西俄德的作品、希腊肃剧与谐剧、智术师的论著、修昔底德的史著等作为文献基础,以斯巴达和雅典的城邦生活作为社会背景,探讨了古希腊文明与城邦政治形态的形成、发展与危机,描述了paideia得以形成的历史、社会与文化基础及其在希腊文化与社会中的实践,试图阐明古希腊文化的理想从精神、心灵层面的逐步完善,到寓于城邦的政治理想之中,直至后终结于雅典帝国及其联盟的失败与消亡的整个过程。 第二卷从古希腊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出发,详细分析了柏拉图对话录,尤其以近半的篇幅对柏拉图的《王制》(亦译《理想国》)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作者以哲学这一希腊知识文化的成熟果实为核心,从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思想出发,深入探讨了教育、德性、智识、公民的养成等希腊精
《哥白尼问题》一书为当今历史学界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史研究的前沿成果。作者深入发掘史料,详尽阐述了15 17世纪,以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为代表的近代天文学家如何从旧式的古希腊天文学、占星学转向 日心说 为代表的近代天文学,如何在 文艺复兴 这一变革时期的复杂背景下,发动具有颠覆性意义的科学革命,催生了近代物理学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进程。本书也被认为是对托马斯 库恩《哥白尼革命》的一种回应,相比库恩宏大的历史哲学研究方法,韦斯特曼的研究则精微地向读者展示这一颠覆性学说在具体历史实践发展中的漫长与曲折。
古代罗马贵族喜著作历史,凡战争、政事、人物掌故,留于纸草碑石者,犹足以供今人治史所取材。伯里之书,其著者也。当时,罗马史相关专著和教材所涵盖的历史时段并不完整,多止于亚克兴之战,对于共和到帝制的过渡语焉不详。因而一般读者对罗马史的系统认识便止步于此,对之后历史的了解则是从贺拉斯、尤维纳尔、塔西佗等人的作品中随意撷取的孤立事实。伯里此书恰好填补了空白,全书以原始资料为基础,依帝王在位顺序系统完整地论述了从奥古斯都建立到奥里略去世罗马的朝局变异、疆场进退,兼述文学艺术,叙事生动,图文并茂,析论精辟。甫一问世,风行上庠。 本书系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故曾祥和教授遗作,以伯里所著之1900年第三版为底本迻译,并由曾教授亲友及受业门生悉心整理,文辞古雅,叙事精准,以洁净之中国文言,译纷繁之西洋
《希腊史:至亚历山大大帝去世》(A History of Greece to the Death of Alexander the Great)于1900年初版,始于三千多年前希腊人之起源,终于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内容丰富,叙事清晰,见解深刻,趣味盎然,当时即引起轰动,不仅长期入选大学教材,亦为社会大众读物,堪称经典之作。1913年之再版大量增加考古发掘的成果及图片,本书据此版翻译。 本书为曾祥和教授之遗作,以洁净之中国文言,译纷繁之西洋史事。译者家学渊源深厚,复受业于柳诒徵、缪凤林、顾颉刚诸名师,奠定史、政各科基础。其译稿经亲友及受业门生悉心整理,终得以付梓。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全四册)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作 者 (美)威廉·夏伊勒(William L.Shirer)著 出版时间 20200601 I S B N 9787544781664 定价 189 开 本 16开 18
本书讲述了从拿破仑时代的旧 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 崩溃至次世界大战爆发,逾一个世纪的德国公法学历史。 德国作为公法历史传统悠久的国家,其公法的发展起伏跌宕,诸如维也纳会议、德意志各邦国的宪法运动、1848 1849年革命、二次复辟、北德意志邦联以及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成立,都在这段历史时期内接连上演。而该时期也成为了德国公法史上重大的转捩点。 米歇尔 施托莱斯教授作为该领域的权威,以严谨的治史、治学精神,在本书中对1800至1914年间活跃的众多学者、政治家以及公法学界内部的学术争鸣,做出了执中的评判,并对君主制原则、主权、大臣责任制、法治国等公法核心概念进行了清晰细致的梳理。 一般我们会认为,法律是严肃庄重的,但是,一部法律的诞生并不仅依靠成文时法学家学究式的严谨,事实上它和压迫、反抗、革
本书共3册,分别是《政治篇》《文化篇》《社会篇》,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古希腊文明的文献资料、评论以及解读。本书的内容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时间线从希腊文明早期一直延伸到了普鲁塔克生活的年代。古希腊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又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的?希腊各城邦之间的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文学、法律、科学、艺术、教育等领域中涌现出了哪些杰出人物?这些人物有哪些作品流传至今?流传下来的铭文、莎草纸等文献对我们了解古希腊社会及人民的生活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本书将一一解答。
1862年在普鲁士议会上的演讲为俾斯麦赢得了“铁血宰相”的称号,但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更多依靠金钱与煤铁,而不是铁血。弗里茨·斯特恩以俾斯麦与普鲁士犹太银行家布莱希罗德的关系为主线,描绘了德国政界与金融界
从华盛顿特区的大屠杀纪念馆,到柏林人行道上刻有铭文的铜片,纳粹暴行受害者的纪念设施遍布全球。每年有超过100万游客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反思罪行的活动也在此举行。“奥斯维辛”经常被用来指代纳粹大屠杀,但
本书视美国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把始于17世纪英国殖民者定居北美,延续至21世纪大衰退的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划分为商业、资本、控制和混乱四个时代,不仅全景展示美国经济的演变历程,也在时代背景下描绘了美国人的经
《竞逐权力:1815-1914/企鹅欧洲史》 1815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维也纳会议平复局势,动荡的年代暂时告一段落,直到灭顶之灾于1914年降临。 这是欧洲浪潮涌动、创造力迸发的一百年,也是权力竞逐的世纪。在1815年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看重的是荣耀、荣誉,而在19世纪,人们越来越看重权力。 旧制度崩塌后,种种力量都渴望获取并行使权力,以便把自己的观点付诸实施。国家争夺世界权力,政府追求帝国权力,革命家密谋夺取权力,各政党争夺执政权力,金融家和工业家追求经济权力,平民渴求民主,妇女主张女权,工人阶级争取政治权力,民族盼望自主,艺术家挑战学院,精神病学家想用科学的力量控制人性,工程师要证明人类有力量胜过自然。国与国、人与人、人与自然……一切都不复从前。 竞逐权力欧洲人走上文明之巅,也招致毁灭欧洲的大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