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0-5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6折-6.9折
筛选:
    • 民族的重建:波兰、乌克兰、立陶宛、白俄罗斯,1569—1999
    •   ( 10930 条评论 )
    • [美]蒂莫西·斯奈德 /2020-01-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世纪末,原来波兰-立陶宛王国的核心地区已经分裂为四个以民族命名的现代国家:波兰、乌克兰、立陶宛和白俄罗斯。早期的一种民族观念如何演变为四种现代民族观念? 维尔纽斯、维尔尼亚、维尔纳,在本书中,这些指涉着同一座城市的区别微妙的名字,以看似不动声色的方式出现在同一个句子的两端。它们是本书所述故事的背景音符,指示着一整套有关 我是谁 我的祖国在哪里 什么是民族 的记忆、理念和话语。跨越四个世纪,四个国家,通过将目光落在这片有着复杂民族混居背景、经历过极其多元的政体模式,被几度撕裂乃至摧毁的土地上,斯奈德试图为我们揭示民族理念转变的奥秘,追踪概念如何被解释、扭曲、发明和滥用,如何在与更为复杂的外部力量相互衍生的过程中酿成深重苦难,又焕发出崭新光辉。 更为重要的是,作者试图为有关通往国家

    • ¥46.24 ¥68 折扣:6.8折
    • 重新发现欧洲 : 葡萄牙何以成为葡萄牙
    •   ( 694 条评论 )
    • [英]杰里米·布莱克 著,高银 译,未读出品, /2020-12-01/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一部内容丰富的葡萄牙历史读本,讲述了历史和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影响。葡萄牙是一个不被人注意的西欧国家,但曾有一段十分辉煌的海洋历史。 从石器时代到古罗马,上古葡萄牙人如何被严酷的环境和政治制度所塑造?苏维汇人、西哥特人和摩尔人,又先后为这里留下了怎样的统治痕迹?中世纪,葡萄牙人又如何收复了失去的土地?再后来,他们和强大的邻国西班牙又发生了怎样的统治权斗争?15-16世纪,是葡萄牙的高光时期,涌现了著名航海家达 伽马和恩里克王子,一跃成为全球帝国,囊括了巴西、西非、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直到*近200年才开始走向衰落,在20世纪它在欧盟中又扮演者怎样的角色?作者布莱克教授为您娓娓道来。

    • ¥37.7 ¥58 折扣:6.5折
    • 俄国征服中亚战记
    •   ( 3927 条评论 )
    • 李硕 /2020-06-17/ 中信出版社
    • 继《南北战争三百年》《孔子大历史》之后,李硕再出新作。这次他把目光重归自己的老本行战争历史,不同的却是将聚光灯转向了19世纪的中亚世界。他借用曾亲历俄国征服中亚战争的捷连季耶夫《征服中亚史》三卷本,来讲述19世纪俄国在中亚近21年的扩张历程。 本书很大的特点在于作者通过各种资料的补充,力图再现中亚内陆世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貌,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书中涵盖近200多幅图片,有些是随军画家创作的纪实油画,有些为当时拍摄的彩色照片,作者乃至找到19世界中亚世界的地势地图,标注行军路线,并为战场的地理环境做出详细注解,进行战场还原。 另外,作者还在书中补充了大量当时兵器发展历程的背景介绍。19世纪枪炮火药随战争的需求获得飞速发展,在俄国正规军与中亚游牧散军交锋时,兵器的优势被大大凸显出来,一场场战

    • ¥45.7 ¥68 折扣:6.7折
    • 苏联崩溃的原因及教训
    •   ( 0 条评论 )
    • 路爱国 /2025-05-12/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本书旨在通过梳理苏联崩溃的基本事实和历史过程,探寻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又为何会发生。这里所说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指的是以苏联解体或苏联崩溃为标志的社会制度转型,即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转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作者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实践遭受挫折的最重要原因,是当时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及领导集团丧失了共产主义信念,完全否认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在内心推崇和服膺资本主义制度,追求个人的无限财富,主动实施了改变社会制度的所谓改革,并利用掌握的舆论阵地、党的组织和其他国家机器,强力推行 新思维 ,在缺少对最高权力有效监督、制约的条件下,短时间内摧毁了庞大的苏联体制。

    • ¥39.9 ¥59 折扣:6.8折
    • 罗马的胜利: 一部白手起家的帝国崛起史(一本书讲清五百年罗马政治史)
    •   ( 334 条评论 )
    • [澳]德克斯特·霍约斯 著,王兢 译,未读 出品 /2022-06-01/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从共和到帝国,罗马的胜利来得既不轻松,也不迅速,伴随无数的失败;而罗马人自己,在扩张帝国的过程中也往往冷酷无情。与此同时,罗马人努力实施道德和法律原则,来指导他们的主体制度,制定了今天仍然有效的政府组织原则,将其推行到帝国的各个角落。 《罗马的胜利》站在城市和人民的角度去看帝国统治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它采取了什么形式,使罗马从一个城邦逐步统一整个亚平宁半岛,直到统一整个地中海地区,以及它对它所征服的人民产生了什么影响。本书重点分析了这一过程中罗马如何将其自身政治制度、法律、公民权推广到各个行省,各个行省如何在接受影响与反抗剥削的过程中形成自身文化。 罗马在统治上可能严苛,但它在文化上也很灵活,允许当地社区管理自己的事务,使用自己的语言,保持自己的信仰。正是这种文化基因,

    • ¥44.2 ¥68 折扣:6.5折
    • 重新发现欧洲:西班牙何以成为西班牙
    •   ( 1298 条评论 )
    • [英]杰里米·布莱克 著,高银 译,未读 出品, /2020-03-01/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号称强国的西班牙,它一千多年都在收复失地?一个日不落帝国,为何极盛而衰,塞万提斯戏剧早有预言?西班牙人热情洋溢,但统治者却是权谋高手?都说西班牙交通发达,可他们一度出门只能骑驴?严酷环境与历史战争,究竟是什么塑造了西班牙? 著名历史学家杰里米 布莱克用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材料,讲述了不为人知的西班牙历史。从古罗马浴血奋战反抗王权的边陲小国,到大发现时代的航海帝国,再到20世纪反对独裁者的革命先锋。本书以著名历史事件对现实的交错影响为主线,从环境、人口、政治、经济、饮食生活等角度,深入刻画了西班牙历史的全貌,在2500年当中自由穿梭。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昔日的海上霸主、革命摇篮和如今的艺术大国如何缔造成形。

    • ¥32.4 ¥49.8 折扣:6.5折
    • (学衡历史与记忆译丛)记忆中的历史
    •   ( 390 条评论 )
    • [德]阿莱达·阿斯曼 著,袁斯乔 译 /2022-05-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为 学衡历史与记忆译丛 中的一本,主要探讨了德国人对自己国家历史尤其是纳粹历史的记忆、情感、态度和认识,题名中的 记忆中的历史 是指真正存在于德国人记忆和普遍认识中的历史,即德国人如何面对历史,德国历史是如何被人们谈论、解读和描述的。本书探讨的不是历史知识,而是德国人不断变化着的历史兴趣、不同形式的历史倾向、历史提供的各种经历,以及当今对于历史的消费。本书更倾向于对民族志的解读,研究的对象除了德国各代人、家族和城市形象中的个人历史经验以外,还有作为记忆承载者的历史建筑,以及当今(写作时的2006、2007年)的各种消费历史记忆的商品(博物馆、媒体等等)。

    • ¥40.12 ¥59 折扣:6.8折
    • 历史的基因:德国
    •   ( 172 条评论 )
    • [日]池上俊一 著,沈佳炜 译,未读 出品 /2021-08-01/ 广东人民出版社
    • 茂密的黑森林、巍峨的阿尔卑斯山、激荡的莱茵河、宁静的多瑙河 旖旎的自然风光一直都是德国引以为傲的宝藏。但德国与大自然的关系,绝非只是流于表面:从祖先日耳曼人的时代开始,德国人以及德国的历史就已经同森林、山脉、河流密不可分了。德国发达的工业、繁荣的音乐、简朴的饮食,甚至是严谨的精神,都能反映出其国民对自然的态度与沉思。 在本书中,东京大学的池上俊一就将带领我们换个角度看德国,通过与自然的关联来揭秘德国的历史基因,告诉我们德国制造缘何能长期成为品质的保证,德国为何会被誉为音乐之乡,以及德国的啤酒和火腿又如何风靡世界

    • ¥44.2 ¥68 折扣:6.5折
    • 重新发现欧洲:法兰西何以成为法兰西
    •   ( 567 条评论 )
    • [英]塞西尔·詹金斯 著,高银 译,未读 出品, /2020-04-01/ 天津人民出版社
    • 我们要想了解今天的法国,就必须理解其历史沿革。要想了解法国人对共和制的担忧,就得回溯法国大革命;要想认识法国先进的教育体系,就得寻访拿破仑;要想体会拉辛戏剧的力量,就得把握路易十四人生中的紧张与矛盾;要想明白优雅法语的发展,就得寻访罗马帝国统治下的高卢地区。 法国扣人心弦的历史,在革命与王权、艺术化与世俗化之间摇摆,这并非因为它喜怒无常的性格,而是源于它在欧洲大陆身处包围的地理位置。因此,法国的身份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关系所决定的,从罗马帝国到拿破仑战争,再到 二战 后的英国和美国,各种各样的冲突关系塑成了今天的法兰西。

    • ¥32.4 ¥49.8 折扣:6.5折
    • 再造乡土 1945年后法国农村社会的衰落与重生 萨拉·法默著 在乡土法国中看到当代生活的新可能 广西师范大学
    •   ( 17 条评论 )
    • [美] 萨拉·法默 /2024-11-30/ 广西师大
    • 在二战后的法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 性增长摧毁了农村原本的经济结构和环境,农村人口背井离乡,学者、政客纷纷断言“农村已死”“农民已死”。 然而,本书指出,在同一时期,不仅农民大多在积极地拥抱现代化,而且“农民生活和农村景观反而牢牢地攥住了法国人的想象力”,“法式乡村风格”甚至成为在 范围内风靡至今的当代神话。面对人满为患的城市、不如人意的都市生活、让人异化的工作,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农村,根据自己的需求,重新赋予农村生活象征性和物质性的价值,以寻求“现代化的解毒剂”。这反而让农村在现代世界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农村社会并没有因为农民的消失而消亡。相反,人们不断地重塑农村和城市的关系,这赋予了法国农村全新的活力,甚至为法国的现代化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 ¥48.1 ¥79.2 折扣:6.1折
    • 历史的基因:英国
    •   ( 221 条评论 )
    • [日]池上俊一 著,吴昊阳 译,未读 出品 /2021-08-01/ 广东人民出版社
    • 英国王室是世界上受关注的王室之一,以一代代别具个性的君王,塑造了英国独特的文化气质。从 征服者 威廉一世、 狮心王 理查一世,到 海盗女王 伊丽莎白一世、 农夫国王 乔治三世,再到统率 日不落帝国 的维多利亚女王、 超长待机 的伊丽莎白二世,这些 大家长 都以各自的方式,微妙而深刻地影响了国民的一言一行。在本书中,东京大学的池上俊一教授就将带领我们换个角度看英国,透过这些或传奇或平凡的国王、女王来分析英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基因,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个更加真实的英国。

    • ¥44.2 ¥68 折扣:6.5折
    • 英国史话
    •   ( 22 条评论 )
    • 毛锐 /2022-10-01/ 中国书籍出版社
    • 英国的全称为 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这个位于欧亚大陆西边的岛国,面积不过24万平方公里,人口到现在也不过6500万。就是这样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却起到了引领潮流之先的作用。英国历史是一部绵延数千年的民族兴衰史和文明交往史,记录了这块土地上的人自古以来不懈奋斗生存、将文明传播发扬的历史,正如将每一个绳结都融入进波斯地毯般的大格局中一样是前后相承、不能割断的。本书将吸纳和提炼国内外学术界对英国历史研究的成果,结合作者的研究心得,以史话的体例,运用通俗易懂、形象准确的语言讲述英国的文明史,突出英国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重点强调英国历史内部的演变轨迹和英国与外界文明的交往特征。

    • ¥37.7 ¥58 折扣:6.5折
    • 政治与文化:安德烈·马尔罗讲演访谈录(1925-1975)
    •   ( 329 条评论 )
    • [法]安德烈·马尔罗 /2019-03-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政治与文化》是法国思想界为纪念马尔罗逝世二十周年所推出的马尔罗演讲、随笔和访谈集(1925-1975年)。我们可以从中了解这段时期法国乃至世界的政治文化氛围,马尔罗对当时一些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以及他具有革命性和战斗性的思想。 马尔罗以大胆的行动和动人的语言,谱写了自己别样的人生。人,通过其存在,通过意识到自己作为人存在着,否认了其必死的命运。艺术家坚信,他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并与他人分享;伟人则通过历史,证实了其典范性行动的不朽。死亡的重负和人的抗争构成了一种张力,在人的这种命运中,马尔罗发现了某种统一性:行动和艺术,都是这一张力的呈现形式,而艺术似乎更有效、更基本。作为抵抗死亡的武器,政治与文化密不可分,某种程度上系属同源。

    • ¥44 ¥68 折扣:6.5折
    • 历史的基因:佛罗伦萨
    •   ( 181 条评论 )
    • [日]池上俊一 著,姚奕崴 译,未读 出品 /2021-08-01/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作为世界闻名的艺术之都,人们一提到佛罗伦萨,就必然会联想到文艺复兴。在短短的两三百年中,佛罗伦萨为欧洲乃至全世界带来了无数光辉璀璨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家 但是欧洲有许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大都市,为什么偏偏是佛罗伦萨成了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呢? 在本书中,东京大学的池上俊一就将带领我们换个角度看佛罗伦萨,通过梳理这座城市的历史基因,向我们揭示从古罗马时代到中世纪,再从文艺复兴到近现代,佛罗伦萨在变与不变之中如何保持了她独一无二的魅力和气质。如果你有一天想去佛罗伦萨 朝圣 ,一定要带上这本书。

    • ¥44.2 ¥68 折扣:6.5折
    •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家庭罗曼史/历史与理论译丛
    •   ( 7 条评论 )
    • (美)林·亨特|责编:卢煜|总主编:陈启能|译者:郑明萱//陈瑛... /2008-01-01/ 商务印书馆
    • “家庭罗曼史”(Family Romance)的概念借自弗洛伊德的理论,指在幻想中挣脱自己平庸的父母,以某些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取而代之。在本书中,亨特以此概念指称政治或群体的无意识状态,将其视为构成法国大革命政治理念基调的某种集体而无意识的家庭秩序想象。由此家庭成员的论述构成了本书的叙事结构,并以家国互喻的方式,分析18世纪版画、小说中所表达的集体想象,陈述18世纪的法国人视其统治者为父,视其国为家的想法。

    • ¥33 ¥48 折扣:6.9折
    • 希腊拉丁历史铭文举要
    •   ( 0 条评论 )
    • 译者:张强//张楠 /2016-11-01/ 商务印务馆
    • 《希腊拉丁历史铭文举要》为古代希腊罗马原始历史文献选辑,收录古代希腊罗马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文献106篇,涉及西方古典各历史时期的铭文。本书旨在为古代希腊罗马历史文化研究提供基本的铭文文献,以备 学界参考。

    • ¥33.7 ¥49 折扣:6.9折
    • 黑暗年代(阿尔弗雷德大帝与公元5-10世纪的早期英格兰)(精)/一小时英格兰史系列
    •   ( 9 条评论 )
    • (英)埃德·韦斯特|责编:王冬军//张盼|译者:谭齐晴... /2020-12-01/ 化学工业
    • 一般来说,1066年威廉大帝实现诺曼征服被看作是英格兰历史的开端,而自公元5世纪初盎格鲁-撒克逊人移居不列颠到1066年的这段\\\\\\\\\\\\\\\"黑暗年代\\\\\\\\\\\\\\\",则被视为统一英格兰形成的雏形阶段。正是在撒克逊人与入侵的维京人不断碰撞的过程中,英格兰民族逐步形成了。 帕维蓝红夫人、切达峡谷男人、巨石阵……古不列颠的文明史可追溯至万年前。自发现之初,不列颠岛就吸引各种族群迁移,在罗马人之前,跨海到达不列颠岛的移民潮大约有9波。公元1世纪中期,罗马人占领了不列颠岛的大部分地区,设立不列颠尼亚行省。公元410年,蛮族入侵,罗马军队撤离不列颠,来自日耳曼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移居于此,建立诸多王国,从此征伐不断。 公元871年,英格兰的四个王国中有三个被维京人所占领,这是一群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侵略者,他们野蛮粗鲁、

    • ¥33.7 ¥49.8 折扣:6.8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