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与大国》讲述了一个双向塑造的故事:美国造就的河流,河流造就的美国。 美国的25000多条河流,总长度300多万英里,遍布全国,如同巨大的循环系统。这些河流从古至今扮演过多重角色:贸易路线、疆界、通道、下水道、水源地、发电站、灌溉渠等。作者讲述了美国河流开发利用的宏大史诗,从殖民地时期的河流通航,到美国工程兵团的探险勘察,从1848年淘金热,到西部目前的水资源争夺,河流常常处于美国社会实验的争论焦点,比如土地私有权、主权、财产权、税收、环境保护、开发利用等。作者旁征博引,又高屋建瓴,阐明了河流开发与美国历史的密切关系,并且断言美国的河流将继续对美国的未来施加巨大影响。作者用生动的文笔和故事切入这个宏达的话题,兼具可读性与学术性,是该领域的杰作。
美国是如何打破孤立主义,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一历史性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不同利益团体之间的博弈是如何进行的,美国人民面对历史转折关口,又经历了怎样的观念转变?这本书就是美国畅销作家琳内?奥尔森针对上述主题的有益尝试。在对待纳粹德国的态度方面,以查尔斯?林德伯格为首的対德绥靖派,以及聚拢在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身边的主战派,成为推动政策走向和局势转变的关键角色。本书也围绕着这两位重要人物,探讨了二战前夕,以及二战爆发后和美国参战前的国际形势、国内政情民心,并详细描绘出精英阶层、知识分子、普通老百姓对待战争、德国人、英国人、犹太人等的态度。是积极干预还是保持孤立,是直面战争还是和平第一,是个人得失还是国家利益?这本书用了28个章节的篇幅,借助扎实的文献资料,以生动的笔触,丰富的
十九世纪初,拉丁美洲推翻了欧洲殖民者的统治,踏上了现代化的探索之路。彼时,美国正挥舞着干涉主义的大棒对它的后院虎视眈眈,欧洲老牌帝国无不垂涎于大洋彼岸的丰饶资源与广阔市场。身处百废待兴、强敌环伺的历史困境,拉丁美洲该如何找到它的出路? 在本书中,恩里克 克劳泽以媲美文学作品的笔触,借助九位拉美历史人物的人生线索,勾勒出一百五十年来拉美的政治思想面貌和历史探索轨迹。在这些人中,有为刚刚走出黑暗的拉美点亮民族之光的何塞 马蒂,有在动荡时代的夹缝中传递思想火炬的巴斯孔塞洛斯,有倾尽祖孙三代之力前赴后继投身革命事业的帕斯家族,有写出风靡全球的《百年孤独》,却因与独裁的共谋关系而饱受争议的加西亚 马尔克斯,还有一生坚持对抗独裁专制的巴尔加斯 略萨。他们虽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却怀揣着相似
美国的历史不仅是政治性,也是经济性的。美国人以公民身份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以消费者的身份行使经济权利。自由市场代表着美国精神中的冒险、创新、不择手段、机会主义,它影响了美国的政治法律建设,又逐渐在种种社会运动中被法律和政策规制,它们彼此互动形成美国式资本主义,并塑造着多种物质文明和城乡景观风貌。布·斯里尼瓦桑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从长达400年的美国经济发展史入手,揭示了其中鲜为人知的内在关联。这本书告诉我们,硅谷和华尔街的众多风险投资公司为何深深根植于“五月花号”的筹资过程;美国建国者对英国的反对不仅源于政治抱负,还有个人经济利益的考虑;安德鲁·卡内基当初的电报局送报员工作怎样为他后来领导让他跻身全国巨富的钢铁帝国铺平道路;枪支制造企业雷明顿公司怎样在战后凤凰涅槃,发展
灯塔作为海岸线哨兵曾矗立在美国历史的前景中,如今成了海岸风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烙印。埃里克 杰 多林透过灯塔的棱镜,从美国的*座灯塔波士顿灯塔讲起,为我们呈现了一段精彩纷呈的美国历史。他以美国的逐渐壮大为背景,追溯了灯塔体系创建之初的日子,突出介绍了人们为照亮这个国家贫瘠的海岸线而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斗争,*终展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博弈和*终和解。 在全球定位系统和卫星通信技术被广泛采纳的当今世界,《辉煌信标》为属于过去的灯塔唱响了一曲令人心酸又给人希望的挽歌。
启蒙运动是一场政治文化运动,旨在 改革旧制度的意识形态结构,这场运动 了 18 世纪的欧洲思想界。卢梭、伏尔泰、康德这些思想家们高举理性的旗帜,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各种新式理念层出不穷,直至世纪末“人权宣言”将这些观念推至 。 本书仔细梳理了启蒙运动发展的历史线索和这一时期灿若星辰的思想家和学派的理论逻辑,观照它们是如何塑造了现代世界的。这种对现代性的塑造,贯穿于整个18世纪欧洲史的多个维度——“开明专制”的政治理念的践行,现代 外交的形成,科学、文学和艺术团体的发展,还有诸如服饰统一、时间管理、官僚政治等当今 社会的一些基本因素的形成。 另外,本书讲解了这一时期欧洲的扩张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太平洋沿岸地区。美国独立战争、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改革、奴隶贸易以及海地革命
本书全景式地描写了闻名世界战争史的美日太平洋战争,生动逼真地还原了一场欲望的搏杀与毁灭。从偷袭珍珠港、中途岛对决,到莱特湾战役、血战硫磺岛,再到轰炸广岛,整个美日太平洋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事件都囊括其中。 作者深入挖掘战争背后的逻辑与博弈,对战争的前因后果进行抽丝剥茧式的分析,将美日双方在军事、政治、外交、科技等方面的成败得失融合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太平洋战争史诗。本书兼具 大历史 的写作视野与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还原了这场改写世界秩序的历史现场。在这片战火燃烧的大洋上,帝国时代终迎来落幕,现代文明的曙光已经升起。
本书是美国当代非虚构历史写作大师、独立学者彼得·科曾斯关于印第安战争的力作,全面记录了19世纪后期北美大陆西部广袤区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印第安战争”。 19世纪美国向西部开疆辟土的历史,全程伴随着与印第安原住民激烈的武装冲突。这些规模大大小小持续数十年的武装冲突,被后世总括为\"印第安战争\"。 本书以充实的史料,客观的视角全景式记录了“印第安战争”的缘起、发展、高潮与落幕,从中可以看到印第安原住民明知无济于事但为保卫家园而不得不进行的悲壮残酷的抗争故事——正如书名所言,大地之泣,读来令人动容。
谁能想到美国海军的建立是被北非海盗逼出来的,只是为了不再交赎金!美国宪法墨迹未干,建立常备军事力量的提议就摆到美国新政府的面前,建国元勋们——杰弗逊、麦迪逊、汉密尔顿和亚当斯——争论甚是激烈。建立军队是否会导致集权?建立保护美国免受海盗侵扰的海军是否会抽空国库,引发其他国家的敌意?毕竟单单大英帝国已经有数百艘强大的战舰。而没有了法国舰队的保护,美国商船经常遭受北非海盗的袭击、绑架和勒索。1794年,美国国会不得已通过法案组建海军并订造六艘军舰,1797年建成下水。从建造六艘战舰正式成军,到1799年在美法准战争中初露身手,到1804年在的黎波里与北非海盗国家的惊险战斗,到1812年战争中击败英国皇家海军……在美国海军羽翼渐丰的过程中,在联邦党人和共和党人的交锋与合作中,独立的美国也变得更加成熟和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