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的是近代日本如何扩张和毁灭的历史,时限上起1895 年,下至 1945 年。从四条线索 内政、外交、战争、历史人物 出发,揭露对外扩张和自我毁灭,这一明一暗、并列前行、交互作用的双重历史进程。支撑日本对外国扩张的思想逻辑是什么?导致自我毁灭的制度根源又是如何?天皇、政治家、官僚、民众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本书旨在揭示日本帝国形成、发展和崩溃的轨迹,分析诸多历史现象背后的特殊性与逻辑关联,让事实自己说话。
1945年8月15日正午,昭和天皇向日本全国广播了《终战诏书》,同意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结束。七十余年后,战败文化成了日本集体生活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然而,对于谁该为战争负责和谁有罪,日本社会内部出现了旷日持久的分裂,裂缝之下的是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为什么要打一场打不赢的战争?为什么要为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杀戮和牺牲? 在本书中,桥本明子探究了三种互相抵触的战争记忆: 受害者 施害者 和 英雄记忆 。这种分歧形塑了战后一代人对历史和自身的理解,并影响至今。桥本明子借助民族志、访谈和影像分析,以丰富的史料和严谨的分析,再现了日本战败创伤记忆的建构过程:政府、传媒、国家在其中分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个体沉默、后代沉默、媒体沉默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因由?民族主义、和平主义、和解主义,哪条才
1853年的 黑船来航 事件常常被视为日本明治维新的起点:日本人受到外敌刺激,积极学习先进制度与科学技术,走上了富国强兵的现代化道路。然而,这样的叙述方式其实掩盖了历史的复杂性。早在19世纪初,幕府统治就已呈现出穷途之态,少部分日本人开始借助本土的 兰学 与中国的西学了解西方,寻求变革之策。然而,维新志士起初只知一味 攘夷 ,试图通过制造动乱改变国运,结果遭遇了严重挫折;经过耐心的学习和摸索,他们才为维新事业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在这群志士中,来自土佐藩的坂本龙马尤其耀眼。他促成了萨长两藩联合,直接影响了倒幕运动的成败,更拟定了 船中八策 大政奉还 等政策口号,确立了近代日本国体的基本架构;就连 日本国 的概念,也是他首次提出的。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詹森以坂本龙马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为线索,广罗维新时
《活着回来的男人》是一部以普通人的视角记述二战前后日本生活史的著作。主人公小熊谦二历经年少征兵、在战俘营劳动、感染肺结核、赶上经济高速增长的浪潮,以及向日本发起战后诉讼赔偿。本书既是口述历史,也是民众史与社会史。作者记录了自己的父亲作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生命轨迹,展现二战前后的时代变迁、战后日本社会的变化,以及个体命运如何受到大时代的影响,并对日本战争罪行进行反思,形成一部 活生生的20世纪历史 。
不论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还是在日本文化史,空海都是重要人物。空海随第十七次遣唐使入唐,继承密教衣钵,回日本后创日本佛教真宗,编撰《文镜秘府论》,创日本汉诗学。因此,研究空海与中日文化交流史、文学交流史,既要研究他的生平,更要研究他的入唐。本书即着力研究文学上和中日文学交流史上的空海。
这是作者写给15岁正值初中毕业的女儿的一本书。其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设计了剑、心、宝、锄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日本从古代到中世的历史(明治维新以前),讨论了日本的国家形成、历史建构、宗教信仰、社会变动等方面的议题,涉及遣唐使、圣德太子、源平合战、南北朝分裂、幕府更替、黑船来航、尊王攘夷运动等诸多日本历重要的人物事件,并对日本中心论等流行观点进行了批判与反思。全书将被分解为琐碎断代的历史重新整合,展现出其整体面貌。作者通过本书,希望传递给读者的不仅是日本史中具体的细节,更强调看待历史的角度与解读历史的方法,以宏大的胸怀与视野走近历史。
1853年,美国人佩里率舰队闯入江户湾,奉行锁国政策二百余年的日本从此打开了国门。经过一系列的腥风血雨,江户幕府倒台,新成立的明治政府推动了一场使日本成为现代国家的改革,史称 明治维新 。本书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胜海舟、坂本龙马、西乡隆盛等下层武士为中心,通过他们的经历生动地再现了明治维新的全过程,精彩地描述了这段动荡岁月的人与事,深刻地分析了幕府倒台与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日本从19世纪后期开始崛起,一举成长为改变东亚与世界秩序的大国;1945年战败后,它很快又再次崛起,如今正走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前沿地带。很多西方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 日本的奇迹 。 但从中国的角度看,我们还要继续追问的是:日本是如何从历史上中华世界边缘的蕞尔小邦、一个世界史上无籍籍名的东海小国,转变为让世界惊异的存在?日本如何转变为异于我们的陌生存在?如何理解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上堪称卓异的各种表现? 或者说,与西方视线中的日本不同,我们要理解的不是 日本的奇迹 ,而是 日本的变异 ,是要建立一个理解日本的框架, 将日本纳入一个可理解的认知体系中。
本书为日本正史之首,官修 六国史 之*种,述及神话时代至持统天皇让位(六九七年)间日本神话与历史,为日本神话与早期历史的*重要著作。其书为天武天皇(六七三 六八六年在位)于壬申之乱中得胜即位后下令编修,至七二〇年始完成进呈。全书共三十卷,以中国文言写成,略似中国古代正史之帝王本纪。该书将日本纷杂的神话梳理出体系,突出天皇的神授世系;除各代天皇的政治、经济、宗教活动,亦大量涉及与中国、朝鲜的外交关系,极具价值。在日本,此书与《古事记》并称 记纪 ,向为朝廷定期诵读研究,是了解日本文化与历史的基本著作之一。
本书介绍了战前日本政党的概况(政党的起源、发展、衰退与崩溃),战后日本自民党的兴衰过程及其在战后日本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日本在野党的相关情况。
近代中日思想文化交流史中,学者之间的相互往来、著作的相互翻译、思想的相互启发等,在彼此交流中实现了适应各自社会需要或自身发展的创新,从而达成了双赢。本书即是对这种互惠与双赢的历史事实的探讨,这不仅有利于纠正以往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领域偏面强调日本对中国的影响的单向思维定势,而且对进一步分析近代日本知识建构中的中国因素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明治天皇在位将近半个世纪,周围总是围绕着一些能力非凡且个性迥异的大臣,历史学家往往从这些人的角度来讨论明治天皇的统治,认为是他们的辉煌成就促成了日本的崛起,而明治天皇只不过发挥着仪式上的作用,仿佛他跟自己的 毫不相干。不少普通日本人把明治天皇奉为有史以来 的君主,但也很难举出他的某项个人成就来匹配这份殊荣。 学者唐纳德·基恩依照《明治天皇纪》和当时政治家回忆录等日本史料,以及欧美使者的见闻、俄国的史料等,《明治天皇--1852-1912(精)》从 客观的角度为明治天皇描绘了一幅丰满的肖像,以及日本在这段关键时期飞速发展的弘大画卷。在众多接踵而至的历史大事,如明治维新、西南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读者不仅可以看到明治天皇的态度,也能详细看到参与其中的主要人物的所思所想。可以说,本书不仅是一
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转折点,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逐渐从封闭落后走向富强和现代化。为什么同时期的戊戌变法以失败收场,而明治维新却取得成功?作者以同时代畅销书为切入点,试图一窥历史细节的真相。 本书作者黄亚南先生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多年旅居日本,得以有机会收集大量珍贵的一手史料。本书重点介绍了明治维新后至次世界大战前这段时间内出现的现象级畅销书,以每五年为一个区间,介绍该区间内的历史背景和畅销书概况,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并挑选出3~4本重点畅销书加以详细介绍和分析。 本书共重点介绍了33部畅销书,为读者理解同时期的日本国民性和日本社会提供了丰富素材。
本书回顾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探讨了孙中山与日本的关系,辛亥革命时期的日本外交,阐述了 九一八 事变与伪满时期的日本外交,并介绍了美国的对日政策与民主改革。
坂本龙马首次提出 日本国 概念,他的 船中八策 确立了近代日本国体的基本构架;他促成互为仇敌的萨长两藩联合,并提出 大政奉还 口号,和平推翻了德川幕府几百年的统治;他仰慕西方科技,深怀民主思想,创建了日本*家股份公司,还自学法律与外国人对峙公堂。 然而,就在明治维新大幕拉开的几个月前,坂本龙马于京都遇刺,备受赞誉的天才流星般突然陨落。 百年之后,坂本龙马借着历史小说和影视剧复活,声誉日上,成为人尽皆知的民族英雄。这种小说与影视剧中的形象,与真实的坂本龙马是否一致?来自僻乡僻壤的低级武士如何成长为维新领袖?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詹森详细勾勒坂本龙马和中冈慎太郎的一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还原明治维新前夕的时局。真实的经历未必传奇,但依然令人振奋。
日本的交易所也叫取引所,产生于明治维新时期,在支持近代日本经济发展、维持日本财政和对外扩张的战争金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甲午战争后,日本制定了对华扩张贸易和金融的政策,在华设立取引所就是其在华扩张经济和金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民国时期日本官方和民间资本在中国关内外诸多商埠和特产物集散地设有各类取引所。这些取引所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与中资交易所之间存在交流借鉴、合资与合作、竞争甚至敌对等复杂的关系,对当时中国交易所制度的建设也有较大的影响。回溯日本取引所在华的历史活动及其与中资交易所关系的变迁,一分为二地评价日本取引所在华活动的影响,有助于今人以史为鉴,直视并妥善处理现在和未来中日两国交易所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以此为基础,求同存异,继续发展互利共赢的中日经济关系
陆奥宗光*的《日本侵略中国外交秘史》叙述 1894-1895年期间的中日交涉,重在解释甲午战争发 生前后在日本外交方面的背景,并非是事实之详尽记 载,附李鸿章电稿90余页,有重要史料价值。译者龚 德柏总结了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应当吸取的八项教训, 认为中国迟早必与日本一战,主张对日作战应采用长 期战略。
1932年的日本已然疯狂: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政治刺杀事件不断,且准备退出国际联盟,撕毁《华盛顿条约》,妄图主宰亚洲和西太平洋。此时,美国需要派遣最优秀的外交官力挽狂澜,既坚守美国在远东的权益,又努力避免战争。在这样的风口浪尖,格鲁大使走马上任。格鲁出使日本的十年,正是亚太地区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的十年,他的个人日记及公私文件提供了十分贴近实际外交的观察视角,披露了美日在各领域惊人斗争的内情,也展现了日本走向太平洋战争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