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原名暹罗。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中部,西北部和缅甸接壤,东北与老挝接壤,东南与柬埔寨接壤,南面与马来西亚接壤。公元1238年形成较为统一的国家,先后经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16世纪,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殖民主义者先后入侵。1896年英法签订条约,规定暹罗为英属缅甸和法属印度支那间的缓冲国,暹罗因此成为东南亚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19世纪末,拉玛四世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拉玛五世借鉴西方经验进行社会改革。1932年6月,民党发动政变,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1939年更名泰国,后经几次更改,1949年正式定名泰国。泰国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和创始国之一,同时也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本书分十章,分别是:远古文化与早期国家;素可泰王朝时
公元前431年,希腊世界内部的两大阵营爆发了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在这场影响深远的战争里,各类城邦与各色人等轮番登场,在各种环境中做出自己的抉择。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写就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成了西方历史学的经典巨作。修昔底德认为,日益强大的雅典引起了斯巴达的恐惧,而斯巴达必须回应这种威胁。这种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必有一战的逻辑,就是后世所谓的 修昔底德陷阱 。 本书是张新刚教授对《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的解读。张教授选取书中为重要的事件,按时间历程,梳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前因后果和内在逻辑,并借此探讨了公民品性、城邦政体、权力与正义等关乎古希腊人思想精神的重要议题,揭示了修昔底德对 人的境况 深入而复杂的思考。
本书作者,从事涉台新闻采编工作十几年,他用记者的视角,向大陆读者介绍台湾的发展变化和现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内容。作者通过多年来在台湾的实地采访和观察,结合阅读报刊、研读书籍、向专家请教等多种方式,力争以讲故事的口吻,希望让读者对台湾有更深的了解。
内容提要 《俄罗斯/看得见的世界史》以通史和国别史相结合的套系分类模式,对俄罗斯历史进行宏观描述,是一套恢弘大气又通俗易懂的世界历史读本。《俄罗斯/看得见的世界史》和当下具有浓厚主观色彩的私人解读历史的方式有所不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摒弃枯燥的历史理论分析,拒绝说教,以故事体的叙述风格串联起世界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从整体上完成了对世界史的宏观素描,逻辑清晰,叙述准确,让读者清晰了解俄罗斯历史的发展脉络。
暂无内容简介。。。。。。
《墨色事业》是一本关于新闻制作和印刷的书。它是一部关于油墨、纸张、印刷机和字体的历史,也是一部关于从英 战到近两百年后葛底斯堡战役期间英国、欧洲大陆和美国的报纸制作和读者的历史。但它也说明了什么是新闻,新闻的观念如何成为公众生活的中心的,以及报纸如何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载体,报纸既是高度严肃的传播者也是丑闻的载体。事实上,我们目前对\\\\\\\"假新闻\\\\\\\" 的痴迷,以及关于金钱、权力和技术如何塑造和控制新闻界以及被认为是真实信息流动的令人担忧的启示或暗示,都是早期现代的黑暗回响。
当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和尼罗河三角洲地带的文明繁荣发展时,来自各地的商队开始向着巴比伦和埃及进发。沙漠中的阿拉伯人、伊朗山地的居民、一队队的骆驼,从伊朗带来货物;而满载商品的驴群,从叙利亚北部和小亚细亚,顺着河谷而下。与此同时,从埃及、波斯湾沿岸、阿拉伯半岛南部和印度海沿岸出发的 批商船也开始穿越这些区域。 在人类历 ,近东是发展易货贸易的理想地区。罗斯托夫采夫由此创造了“商队城市”一词,用来指位于商队路线之上而繁荣起来的城市。这些城市处于不同文明的交界处,借助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推动了物质与文化交流。本书基于罗斯托夫采夫在叙利亚、阿拉伯和巴勒斯坦的鲜活感受和遗址考察,追溯商队贸易的历史,并结合考古挖掘的发现,既细致描绘了近东主要商队城市的兴衰起伏,其中包括佩特拉、杰拉什、帕尔米
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富有和 的 。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化的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时期,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 的毁灭。对于那些……意识到这些危险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不安宁的时期。然而显而易见的是,直至兵临城下之前,杭州城内的生活仍是一如既往的游哉闲哉。《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这个书名,虽只以寥寥几个单词,却已把直至两宋才臻于化境的中国日常生活艺术的舞台摆到了草原游牧民族不断进犯的黑暗布景之下,从而在读者心目中构成了一种巨大的悬念和反讽。……倘若非处在某个文明已是落花流水之际,人们便总是很难像曹雪芹那样蘸着血泪去为它写一个清醒的跋尾。 本书是法国 汉学大师,法兰西学院院士谢和耐的名作。细致描述了中国历 的
本书是英国史学家J.H.普勒姆的名作。在书中,普勒姆尝试在过去和历史之间作出明确区分。他认为,虽然自有历史记载以来,过去就在人类社会和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解释人类生活之缘起和目的,令统治制度神圣
《墨色事业》是一本关于新闻制作和印刷的书。它是一部关于油墨、纸张、印刷机和字体的历史,也是一部关于从英 战到近两百年后葛底斯堡战役期间英国、欧洲大陆和美国的报纸制作和读者的历史。但它也说明了什么是新闻,新闻的观念如何成为公众生活的中心的,以及报纸如何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载体,报纸既是高度严肃的传播者也是丑闻的载体。事实上,我们目前对\\\\\\\"假新闻\\\\\\\" 的痴迷,以及关于金钱、权力和技术如何塑造和控制新闻界以及被认为是真实信息流动的令人担忧的启示或暗示,都是早期现代的黑暗回响。
多梅尼科·斯坎代拉,一位普通的磨坊主,生活于16世纪意大利东北的弗留利地区。他能读会写,读过《十日谈》、意大利本国语言版《 》和曼德维尔游记之类的书,也能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它们。他先后面对乡邻、神父和宗教法庭的法官,表达自己的情感,阐述自己对教会和世界的看法。如果有机会觐见教皇、国王,他也想要慷慨陈词。 他不相信基督救赎,怀疑 文本,讥讽洗礼等诸圣事不过是一桩生意。他说上帝是一缕空气,视众天使为奶酪中的蛆虫。他大声指斥压迫穷人的教士、贵族,呼吁教会放弃特权、返朴归贫,甚至渴望发起一场激进的宗教改革。对他的两次审判相隔十五年,亲朋的退避、教士的斥责和审判官的威吓,皆未动摇他“离经叛道”的立场和信心。 终,在近乎默默无闻中度过一生之后,由于教皇的直接干预,他被宗教法庭下令烧死在火刑柱
内容简介 城市是文明的载体,城市的发展与变更体现了文明的演变。本书选取了两河流域、埃及、印度河流域,以及较晚期的爱琴海四大西方古城市文明,基于大量中西方文献以及前沿考古成果,力求以浅白易明的文字还原这些古城市文明的发展轨迹,并考察同一古文明在历史发展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形态各异的城市。本书配以大量地图、年表,以及精美的文物图片,让读者在领略西方古城市的特色时,同时回溯一个个古文明艰辛又神奇的足迹。
本书是四川外国语大学“白俄罗斯乌克兰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以斯拉夫 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为国别研究对象,以专题形式 集中对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进行 多角度的区域国别研究。研究范围既涉及两国语言、文学、文化、社会等人文研究领域,也涉及政治、外交、经济、贸易等社科研究领域。本书分为“白俄罗斯篇”与“乌克兰篇”。“白俄罗斯篇”下设“政治·外交”“社会·经贸”和“文学·文化”3个专栏:“乌克兰篇”下设“文学·语言”“外交·文化”2个专栏。本书适合中国高校俄语师生、俄语 研究者、与俄语 有交流合作的政商界人士及对俄语 感兴趣的人群。
罗新教授近年撰写了许多“与专业反思有关”的学术随笔,反映他对历史、历史学和历史学工作的反思与理解。这些与他走出书斋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历史、发现中国、认识世界异曲同工,一个目的即追索历史的纵深感,尝试发现和讲述不一样的历史故事。 本书用一系列个案讨论了诸如历史学家的美德、史料的运用及反思、历史叙述的多样及其背后的原因、历史的记忆与遗忘、怎样 民族主义史学、古代民族的起源传说与神话、历史研究的想象空间、华夏文明西部边界的进退波动、帝国帝制的内外轻重等问题,以历史学家的方式质疑传统的历史论述,示范了一种健康的看待和解释历史的态度、方法。
暂无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