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初见时》精选收录了敦煌壁画复原艺术专家史敦宇和其父母、 代敦煌学者和艺术家史苇湘、欧阳琳所作的112幅壁画复原图作品。两代敦煌人潜心研究的复原临摹是在现状临摹的基础上,经过多角度考证复原壁画脱落部分和初始色彩,力图剥去岁月的侵蚀和尘埃,重现古壁画完成之初的精美面貌。书中所录作品涵盖敦煌壁画中 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六大主题:故事画、经变画、乐舞飞天、世俗生活、供养人图、敦煌遗画 (特别收录藏经洞中被西方列强盗走、如今流失海外的画作复原图19幅)。每幅作品均配以文字解说画中的故事、文化内涵、艺术精髓和复原重点,让读者深度领略敦煌艺术的华美生动和博大精深。史敦宇出生在敦煌,自幼跟随父母和先辈大师们进出洞窟学习临摹,一生与敦煌结下不解之缘。她五十多年来专注于壁画复原工作,以父辈面壁临摹
天水古称“秦州”,是古代丝绸之路南线的交通要道和商贸重镇,也是外来佛教较早传入中国内陆的地区之一,境内的石窟寺开凿和营建绵延千年不断,主要集中于北朝、唐宋和明清三个历史时期,迄今为止,在域内秦岭山区和渭河谷地仍保存有大小石窟30余处,是中国西北古代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肃中小石窟调查报告.天水卷》以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天水境内中小石窟寺的分布特点、窟龛形制、造像题材、壁画内容、碑刻题记、研究概况、学术价值、保护管理等情况,是认识、了解天水境内石窟寺艺术的形成、发展、传播、融合与交流的基本工具书。
《中国文学编年史(汉魏卷)》是部完整系统的中国文学编年史,融工具性和学术性于一体。
本词典收条目21939余条,550万字,收录敦煌文献(包括吐鲁番文献)中的特殊语词及疑难俗字,而以语词为主,所释对象既包括口语词、方言词,也包括有一定时代特色的名物词和 词汇。详细考释其读音、意义,在释义举例时把敦煌文献与其他传世文献结合起来,互相比勘,探源溯流,力图勾勒出每一个疑难字词产生、发展、消变的历时脉络。作者在汇集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大量疑难词语进行了考释,纠正了不少相沿已久的错误校释。本词典能解决读者阅读敦煌吐鲁番文献一般词语理解方面和疑难俗字、通假字辨认方面的障碍,并为汉语史、近代汉字的研究提供全面丰富的敦煌吐鲁番文献方面的资料。
本书力求穷尽所有原始材料,广泛吸收 外有关敦煌学各个学科、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 研究,从中提炼出结论明确、知识点清晰的成果,力图将古代敦煌文化遗产的精华及其产生的背景展现给读者。“绪论”部分介绍敦煌学的由来及其定义、敦煌学的兴起和发展历程,以及学习和研究敦煌学的意义;“上篇敦煌的历史”部分叙述自远古至清代敦煌兴起、兴盛、衰落和再度复兴的历史,以展示先民创造敦煌古代文化的背景;“中篇敦煌石窟艺术”部分介绍敦煌石窟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繁荣、衰落的历程;“下篇敦煌遗书”部分择要介绍敦煌遗书的内容及其价值。
2018年,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青海省文物局主办,青海省博物馆牵头,邀请唐蕃古道沿线七省区10家文博单位共同承办了“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此次展览以唐蕃古道的形成和发展为历史脉络,精选了来自七省区10家文博单位馆藏的精美文物100余件,文物来源广泛,类型丰富,器物多样,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本书即是“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的展览图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此次展览的内容,突出了唐蕃古道作为丝绸之路重要线路的历史作用。本书内容丰富,资料准确,图文并茂,适合广大读者和文史爱好者、研究者阅读使用。
本书共分两部分,部分以导读的形式介绍了经典著作的写作背景及学术价值,第二部分全文影印著作首版版本。《中国纯文学史纲》是一部专门介绍“纯文学史”的专著。作者写作主旨是“务期读者用较经济的时间,能明了中国纯文学的内幕,及其历代演进的线索”。本书除绪论、结论外,共分诗歌、词、曲及小说四章。每章均用纵的叙述法,如诗歌,自先秦的诗歌起,一直叙到清末。
本书力求穷尽所有原始材料,广泛吸收 外有关敦煌学各个学科、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 研究,从中提炼出结论明确、知识点清晰的成果,力图将古代敦煌文化遗产的精华及其产生的背景展现给读者。“绪论”部分介绍敦煌学的由来及其定义、敦煌学的兴起和发展历程,以及学习和研究敦煌学的意义;“上篇敦煌的历史”部分叙述自远古至清代敦煌兴起、兴盛、衰落和再度复兴的历史,以展示先民创造敦煌古代文化的背景;“中篇敦煌石窟艺术”部分介绍敦煌石窟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繁荣、衰落的历程;“下篇敦煌遗书”部分择要介绍敦煌遗书的内容及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