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摆在你面前的这套“历史分类读本”,参照了大学出版的大量分类历史图书的体例,又借鉴了我们相关历史类图书的写作方式,按照中国人的阅读习惯,精心筛选,重新编写而成的。另外,每册图书又配以近200张彩色图片,力求用图说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更为生动形象地讲述历史。
《敦煌文献避讳研究》通过对敦煌写经的研究概括出了敦煌文献中避讳字的使用方法和武周新字的特点、使用情况,进而论述了根据武周新字与避讳字来为敦煌文献断代的基本原则,并且做了具体的案例分析。无论从敦煌学还是文字学的角度看,该书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浦江清中国文学史讲义》介绍了浦江清先生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近30年,致力于文史考证,主张摒弃人云亦云,发前人所未发。全书根据20世纪50年代先生在北大授课的讲义整理而成,他的讲授追根溯源,善于纵横比较,用“史”的观点对文学现象作整体观照,可以说是一部论述精辟独到的学术著作。
本书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被称为“敦煌的守护者”的常书鸿与池田名誉会长有关敦煌艺术及东方文明的对谈集。对谈从名誉会长在第五次访华(80年)期间与常书鸿相识开始,收录了在北京、东京两地间往返的书简。
《中国文学史》内容涉及文字音韵训诂、文章修辞写作、文体文法、文学与国家、地理、考古、外交之关系、文章中德学之养成关系等,体例相当庞大。虽说此书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史,但由本书作为开端,促进了新的文学秩序的形成,其开创之功,值得肯定。
先秦齐鲁故地,人文荟萃,像管仲、齐桓公这样的政治家和孔子、孟子这样的思想家皆出于此,在齐鲁区域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本套丛书是对山东地区古代文学创作的头一次较为全面的整理和研究资料,对地域文化研究者和文学类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都有较大参考价值。 在选择材料方面,本书主要突出了三个重点:一是山东籍作家的作品,比如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王曾的《王文正公笔录》、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齐东野人的《隋炀帝艳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曾衍东的《小豆棚》等,这些作品可以说是正宗的山东小说,也确实体现了山东小说的创作成就。其中有些作家、作品的纳入,体现了近几年古代小说研究的新成就。比如罗贯中,近几年学术界有不少文章探讨他的籍贯问题,不少学者都倾向于罗贯中是山东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