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1星以上
  • 100~元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6折-6.9折
筛选:
    • 三晋石刻大全-长治市屯留县卷
    •   ( 18 条评论 )
    • 刘泽民 主编,冯贵兴徐松林 分册主编 /2012-12-01/ 三晋出版社
    • 以抢救和存史为收录原则。收录范围:以《三晋石刻总目》为基础,凡古代、近现代和新中国成立后现存和佚失石刻全部全文收录(其中新中国成立后没有社会文化价值的私人墓碑等除外)。收录上下限:上限从本地早的石刻起,下限到定稿为止。

    • ¥130 ¥200 折扣:6.5折
    • 三晋石刻大全-临汾市安泽县卷
    •   ( 11 条评论 )
    • 刘泽民李玉明 主编,高剑峰 分册主编 /2012-01-01/ 三晋出版社
    • 《三晋石刻大全:临汾市安泽县卷》分上下两编。上编收录北齐时期(550—557)至今的现存石刻文字184篇;下编收录原碑已佚而碑文尚存的佚失石刻文字27篇。按时代分:南北朝时期5、唐2、宋2、金1、蒙古汗国1、明4、清78、民国31、中华人民共和国40、纪年不详20(其中摩崖石刻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40。佚碑存文:金1、元1、明14、清10、民国1。按类型分:有碑碣、摩崖题刻、牒、经幢、墓志、联文、造像碑及其他杂类。按内容分:有礼部牒文、重修庙宇道观文、庙学书院碑文、集资施银、乡规民约、法事案、烈士纪念碑文、表文、联文等。

    • ¥182 ¥280 折扣:6.5折
    • 房山碑刻通志(卷三大石窝镇)(精)
    •   ( 4 条评论 )
    • 杨亦武|责编:潘占伟 /2020-12-01/ 学苑
    • 该系列系房山地区文物工作者、知名的文史专家杨亦武1982年以来,在房山各乡镇调查、拓印、抄录、整理、考证、分类、编目的北京市房山区现存或留有碑刻拓片的碑刻文献资料汇编。作者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按照村落分布来整理,并力图通过碑刻录文、碑刻说明、碑文考释,对各碑刻史料进行解读。 本卷收录房山云居寺碑刻106件,其中隋代1件、唐代32件、辽9件、金5件、元2件、明16件、清35件、民6国件,包括舍利碑铭、刻经题记、石经碑幢、塔铭塔记、造像题记、朝山题刻、寺院碑刻、僧人碑刻、功德碑刻9类。 本书是一部难得的地方碑刻文献史料,为房山乃至北京地区史地研究,特别是北方佛教史的研究提供了扎实且较为准确的史料。

    • ¥325.3 ¥498 折扣:6.5折
    • 三晋石刻大全-晋城市沁水县卷
    •   ( 7 条评论 )
    • 车国梁 主编 /2012-04-01/ 三晋出版社
    • 收录晋城市沁水县古今碑刻400余通,分简介、碑文、拓片图片三大部分,末附索引,极具资料价值。 石刻,指镌刻有文字的历代碑、碣、造像碑、经幢、石幢(内容非经文者)、摩崖题记、墓志铭、画像石等,是历史文化的重要栽体。石刻,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专指“碑”;广义的理解,包括碑、墓志、造像等各类刻石。所谓“碑”,汉以前就有了,但那时的碑不是为了刻字,而是立于宗庙、学校,用以观日影,记时刻、测方向的。古代礼仪规定,主人迎宾进宗庙之门要当碑而揖。祭祀时亦常常把祭祀用的牛羊等牺牲先拴于碑上。碑在古代还有另一种用途,就是立于墓前用于下葬,称为“窆石”。下棺时用以固定辘轳,所以早期的墓碑中上部有穿,称之为“碑穿”,用以系绳下棺;宗庙之碑则为系牺牲的牛羊所用。因此,初碑的用途并非

    • ¥325 ¥500 折扣:6.5折
    • 三晋石刻大全-长治市沁源县卷
    •   ( 15 条评论 )
    • 刘泽民李玉明 主编 /2011-12-01/ 三晋出版社
    • 石刻,指镌刻有文字的历代碑、碣、造像碑、经幢、石幢(内容非经文者)、摩崖题记、墓志铭、画像石等,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石刻,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专指“碑”;广义的理解,包托碑、墓志、造像等各类刻石。

    • ¥227.5 ¥350 折扣:6.5折
    • 三晋石刻大全-晋中市寿阳县卷
    •   ( 8 条评论 )
    • 刘泽民史景怡 编 /2010-04-01/ 三晋出版社
    •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代石刻浩繁香萃,资源十分丰富。很多年来,适一资源一直处于散落、荒弃状态,未能有效保护和利用。三晋文化研究会发起编纂的《三晋石刻大全》,是一项具有存史和抢救双重性质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在区域范围和收录整理规模上,堪称空前。 寿阳地处山西中部,隶属晋中,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其建置历史可以追溯至春秋,当时晋国设马首邑,西晋太康中置县。人文渊薮世续绵长,历史底蕴深厚丰富。《三晋石刻大全:晋中市寿阳县卷》在晋中市的率先出版,得益于2007年原寿阳县委书记史景怡主编的《寿阳碑碣》。《三晋石刻大全:晋中市寿阳县卷》在《寿阳碑碣》之基础上,适当增删石刻数据,共收录石刻八百余通(方),从东魏始,历唐、宋、元、明、清,截止年代为公元2006年;种类包括碑碣、

    • ¥377 ¥580 折扣:6.5折
    • 三晋石刻大全(忻州市宁武县卷)(精)
    •   ( 7 条评论 )
    • 刘泽民李玉明 总主编,任宁虎郭宝厚 分册主编 /2010-01-01/ 三晋出版社
    • =石刻,指镌刻有文字的历代碑、碣、造像碑、经幢、石幢(内容非经文者)、摩崖题记、墓志铭、画像石等,是历史文化的重要栽体。石刻,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专指“碑”;广义的理解,包括碑、墓志、造像等各类刻石。所谓“碑”,汉以前就有了,但那时的碑不是为了刻字,而是立于宗庙、学校,用以观日影,记时刻、测方向的。古代礼仪规定,主人迎宾进宗庙之门要当碑而揖。祭祀时亦常常把祭祀用的牛羊等牺牲先拴于碑上。碑在古代还有另一种用途,就是立于墓前用于下葬,称为“窆石”。下棺时用以固定辘轳,所以早期的墓碑中上部有穿,称之为“碑穿”,用以系绳下棺;宗庙之碑则为系牺牲的牛羊所用。因此,初碑的用途并非为了刻字,而是实用。 现代意义上的“碑”,兴起于西汉而盛于东汉。原来在西汉以前,即商周

    • ¥182 ¥280 折扣:6.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