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了若干进一步的补充调查和分析,以通俗而不失专业水准的笔触,本次再版对原书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图片增补工作。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前身清漪园的建造过程、历史背景、整体山水构架、建筑布局和庭园的风光,以及造园的意境和手法。下篇包括颐和园重建过程、帝后生活空间,及至现今名胜景区的概况,作者跟随颐和园的历史,笔调转为沉重,湖光山色、亭台楼阁、砖石土木亦散发着人文气息。
本书由东路建筑、中路建筑、西路建筑三个章节构成,共收录图片109张,包括60余幅影像资料、30余张建筑平面图及建筑细部图和6张纹样拓片,真实地保留了20世纪初沈阳故宫的建筑面貌。既是出色的建筑调查记录,更是精美的建筑摄影品。本书作者伊藤清造在序言里对沈阳故宫的建筑年代、建筑形式、特点以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此为最早研究沈阳故官古建筑群、建筑理念和建筑技术的著作,对沈阳故宫及其建筑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价值。
中国的名楼遍布大江南北,东有阅江楼、城隍阁、天一阁、望海楼,南有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天心阁,西有鹳雀楼、钟鼓楼、大观楼,北有蓬莱阁等等。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名楼文化,2004年由岳阳楼等六大名楼发起,在湖南岳阳成立了中国名楼协会。协会成立至今正好十年,成员单位已由最初的六家增加到了十三家。中国名楼协会一直致力于名楼文化的保护,着力挖掘各楼深藏的历史文化内涵,推动名楼文化保护机制的形成,指导名楼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各个名楼的文化理念与精神是息息相通的,它们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见证。中国名楼协会力求通过对名楼的科学分类研究,以文化发展脉络为线索,探究历史文明的演进和特色;通过对名楼文化遗产的保护,塑造城市文化景观,引导人们发现中华文化之美,提高人民的整体文化品位。邹律资主编
由张薇、郑志东、郑翔南著的《明代宫廷园林史(上下)》详细撰写了明代各类皇家园林,即皇家宫苑、祭祀园林、寺观园林和陵寝园林等,是一部明代皇家园林体系史。作者搜集、查阅和研究了上百部历史文献和相关著作以及大量的文章,并尽量到现存的明代皇家园林遗迹实地考察,收集图文资料,提出原真性保护皇家园林遗产的建议和采取的相应措施。该文以历史文献记载为依据,以不同的文献相比较,加以求证辨析。同时,注重收集相关的珍贵历史地图、绘图、航拍片和老照片,以利直观地展现园林布局、景观组合,丰富写实内容,从而更完整准确地描述明代皇家园林的全息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