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史射勿墓葬壁画修复研究》一书是对宁夏固原博物馆所藏隋代史射勿墓葬壁画科学保护修复工作的总结。 《隋代史射勿墓葬壁画修复研究》通过深入挖掘史射勿墓壁画内涵特征和文物价值,在对史射勿墓葬壁画揭取方法和修复技术路线、保存现状以及馆藏环境与壁画病害之间关联性问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数字化信息提取、壁画制作材料分析、制作工艺及病害机理研究、壁画表面加固材料溶解度测定和环氧树脂支撑体数值仿真计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拓展了壁画表面加固材料清洗和支撑体稳定性评估的研究方法,形成了馆藏壁画保护、研究的关键技术,为同类型馆藏壁画科学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法海寺建造于明正统四年,为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海寺大雄宝殿内的六面墙上,至今完整地保留着极其精美的明代壁画。壁画分布在大雄宝殿北墙门的两侧、中佛像座龛背後和十八罗汉身後两面山墙上,壁面积达236.7平方米。《法海寺壁画》为我国明代壁画的 代表作品,是元明清以来现存少有的由宫廷画师所做的精美壁画。1993年在京的文物界、美术界的 专家对法海寺壁画历史、艺术价值进行论证,认为在中国现存明代壁画中,从壁画艺术、规模、完整程度和壁画制作工艺、绘画技巧、人物造型及用金方法等多方面综合论证,法海寺壁画堪称我国明代壁画之 ,与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并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本书收录了法海寺壁画中大雄宝壁北墙的礼佛护法图东侧的壁画内容,利用中国传统宣纸印刷, 地展现了壁画的风貌, 艺
本书聚焦汉画像石艺术,从不同视角出发,分别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课题研究。这些作者有的分析汉画像中的母题意象,有的对具体汉墓中的画像石进行分析,有的将汉画像和别的文本、艺术进行比较分析,可以说是一本涵盖广泛,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汉画像石研究合集。
《心手相追--金石传拓艺术研究》作者郭玉海工作于故宫博物院,长期从事拓片制作,身体力行,对传拓艺术的思考、文献资料的分析、拓片工艺的评判等方面的研究视角与以往金石学家、碑帖鉴定家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将许多前人所谓“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诉诸笔端。本书不单单只着眼于金石的传拓研究,还专门探讨了故宫藏甲骨传拓的规范和方法,从多方面对传拓的历史定位、工艺标准、渊源传承、发展方向进行剖析阐述,是系统的金石传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