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史射勿墓葬壁画修复研究》一书是对宁夏固原博物馆所藏隋代史射勿墓葬壁画科学保护修复工作的总结。 《隋代史射勿墓葬壁画修复研究》通过深入挖掘史射勿墓壁画内涵特征和文物价值,在对史射勿墓葬壁画揭取方法和修复技术路线、保存现状以及馆藏环境与壁画病害之间关联性问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数字化信息提取、壁画制作材料分析、制作工艺及病害机理研究、壁画表面加固材料溶解度测定和环氧树脂支撑体数值仿真计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拓展了壁画表面加固材料清洗和支撑体稳定性评估的研究方法,形成了馆藏壁画保护、研究的关键技术,为同类型馆藏壁画科学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法海寺建造于明正统四年,为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海寺大雄宝殿内的六面墙上,至今完整地保留着极其精美的明代壁画。壁画分布在大雄宝殿北墙门的两侧、中佛像座龛背後和十八罗汉身後两面山墙上,壁面积达236.7平方米。《法海寺壁画》为我国明代壁画的 代表作品,是元明清以来现存少有的由宫廷画师所做的精美壁画。1993年在京的文物界、美术界的 专家对法海寺壁画历史、艺术价值进行论证,认为在中国现存明代壁画中,从壁画艺术、规模、完整程度和壁画制作工艺、绘画技巧、人物造型及用金方法等多方面综合论证,法海寺壁画堪称我国明代壁画之 ,与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并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本书收录了法海寺大雄宝殿西壁十八罗汉塑像身后的壁画内容,利用中国传统宣纸印刷, 地展现了壁画的风貌, 艺术价值
永乐宫壁画《朝元图》绘于永乐宫三清殿内壁上。壁画创作完成距今已有近七百年,其结构宏伟,气势磅礴,笔法生动传神,设色富丽堂皇,是永乐宫壁画的精华,堪称元代壁画的 ,在中国绘画史特别是壁画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朝元图》总长101米,本书选取其位于三清殿东壁的部分,利用中国传统宣纸印刷, 地展现了壁画的风貌, 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
《汉画总录》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国家级文化抢救和文化建设项目,以照片、拓片、线描及墓葬位置复原图等方式记录汉画图像,对图像的出土地点、年代、尺寸、材质、考古环境、画面内容、图像关系等作全面著录。项目计划正编150册,补遗50册,将通过构建一部完整的汉代图像志,为今后汉画的保存、再现、使用等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中国上古晚期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徐州地区是汉代画像石主要土地之一,所出土的汉画像石多保存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的南北两馆、徐州博物馆以及徐州下属的一些县级博物馆。该地区共保存有画像石2000余块,是画像石数量 为庞大的地区。《汉画总录》徐州卷延续之前《汉画总录》的整体体例,著录条目 加完整详细。花费很长时间对当地的画像石进行测量、拍照,同时利用文献
圆觉洞四川省安岳县城东南1公里处的云居山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窟龛103个,造像1933躯,唐、五代、宋时期作品居多,以释迦、净瓶观音、莲花手观音三尊6米多高的大像 为壮观。圆觉洞以造有十二圆觉像而得名。安岳石窟在我国石窟艺术中享有上承敦煌、云冈、龙门石窟,下启大足石刻的重要地位。其中圆觉洞五代的“地藏菩萨”年代为我国南方出现 早;五代时期的“地狱变”龛在 当属 早。本书为2013-2017年圆觉洞石窟考古调查成果。
法海寺建造于明正统四年,为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海寺大雄宝殿内的六面墙上,至今完整地保留着极其精美的明代壁画。壁画分布在大雄宝殿北墙门的两侧、中佛像座龛背後和十八罗汉身後两面山墙上,壁面积达236.7平方米。《法海寺壁画》为我国明代壁画的 代表作品,是元明清以来现存少有的由宫廷画师所做的精美壁画。1993年在京的文物界、美术界的 专家对法海寺壁画历史、艺术价值进行论证,认为在中国现存明代壁画中,从壁画艺术、规模、完整程度和壁画制作工艺、绘画技巧、人物造型及用金方法等多方面综合论证,法海寺壁画堪称我国明代壁画之 ,与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并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本书收录了法海寺大雄宝殿东壁十八罗汉塑像身后的壁画内容,利用中国传统宣纸印刷, 地展现了壁画的风貌, 艺术价值
永乐宫壁画《朝元图》绘于永乐宫三清殿内壁上。壁画创作完成距今已有近七百年,其结构宏伟,气势磅礴,笔法生动传神,设色富丽堂皇,是永乐宫壁画的精华,堪称元代壁画的 ,在中国绘画史特别是壁画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朝元图》总长101米,本书选取其位于三清殿西壁的部分,利用中国传统宣纸印刷, 地展现了壁画的风貌, 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
汪万福、武光文、赵林毅、裴强强、武发思等著的《北齐徐显秀墓壁画保护修复研究(精)》针对徐显秀墓壁画原址保护面临的诸多问题,以《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为指导,在全面评估保存现状及其价值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徐显秀墓原址保护尤其是墓葬赋存环境、墓室结构稳定性和壁画病害特征等因素间的关联性。全书通过对徐显秀墓文物价值的认知、墓葬环境研究、壁画制作材料与工艺研究、壁画病害机理研究、修复材料与加固工艺筛选、墓室结构失稳研究、墓道土体锚固与裂隙注浆、植物根系对墓室结构影响及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系列研究和现场试验,形成了徐显秀墓的保护研究方法和保护技术。 该书集中体现了文物保护工程中科学研究贯穿于工程实践全过程的重要特点,为实现重要墓葬壁画原址保护进行了有益探索,同时拓展了同类遗址保护研
法海寺建造于明正统四年,为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海寺大雄宝殿内的六面墙上,至今完整地保留着极其精美的明代壁画。壁画分布在大雄宝殿北墙门的两侧、中佛像座龛背後和十八罗汉身後两面山墙上,壁面积达236.7平方米。《法海寺壁画》为我国明代壁画的 代表作品,是元明清以来现存少有的由宫廷画师所做的精美壁画。1993年在京的文物界、美术界的 专家对法海寺壁画历史、艺术价值进行论证,认为在中国现存明代壁画中,从壁画艺术、规模、完整程度和壁画制作工艺、绘画技巧、人物造型及用金方法等多方面综合论证,法海寺壁画堪称我国明代壁画之 ,与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并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本书收录了法海寺大雄宝殿东壁十八罗汉塑像身后的壁画内容,利用中国传统宣纸印刷, 地展现了壁画的风貌, 艺术价值
江门观音寺壁画是在广东省高僧、江门观音寺方丈印弘大和尚的亲自督导下,在大功德主林香兰居士、李居士、吴居士等江门乡贤、社会善长仁翁的大力资助下,由深圳画家牛兆瑞担纲创作完成的。壁画总面积600多平方米,由《释迦牟尼佛说法图》《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图》《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图》《万福飞天图》《阿弥陀佛接引图》《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图》共6幅画组成。其中大雄宝殿5幅、弘法楼1幅。
永乐宫壁画《朝元图》绘于永乐宫三清殿内壁上。壁画创作完成距今已有近七百年,其结构宏伟,气势磅礴,笔法生动传神,设色富丽堂皇,是永乐宫壁画的精华,堪称元代壁画的 ,在中国绘画史特别是壁画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朝元图》总长101米,本书选取其位于三清殿西壁的部分,利用中国传统宣纸印刷, 地展现了壁画的风貌, 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
法海寺建造于明正统四年,为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海寺大雄宝殿内的六面墙上,至今完整地保留着极其精美的明代壁画。壁画分布在大雄宝殿北墙门的两侧、中佛像座龛背後和十八罗汉身後两面山墙上,壁面积达236.7平方米。《法海寺壁画》为我国明代壁画的 代表作品,是元明清以来现存少有的由宫廷画师所做的精美壁画。1993年在京的文物界、美术界的 专家对法海寺壁画历史、艺术价值进行论证,认为在中国现存明代壁画中,从壁画艺术、规模、完整程度和壁画制作工艺、绘画技巧、人物造型及用金方法等多方面综合论证,法海寺壁画堪称我国明代壁画之 ,与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并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本书收录了法海寺大雄宝殿东壁十八罗汉塑像身后的壁画内容,利用中国传统宣纸印刷, 地展现了壁画的风貌, 艺术价值
本书是罗二虎先生关于美术考古方面研究的论文集。论文主要集中在汉代美术方面,涉及画像石墓、画像砖墓、画像崖墓、画像石棺、画像石阙、钱树、早期佛像等。对于画像墓的墓葬年代、类型、发展演变、墓葬制度、墓主身份,图像的内容、分类、主题、艺术风格、雕刻技法、丧葬观念与升仙信仰等都进行了探讨。此外,还涉及世界旧石器时代美术考古新发现、古代龙形象的演变、宋代装饰石室墓方面的问题。 本书适合考古学、美术学、历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及相关爱好者参考、阅读。
永乐宫壁画《朝元图》绘于永乐宫三清殿内壁上。壁画创作完成距今已有近七百年,其结构宏伟,气势磅礴,笔法生动传神,设色富丽堂皇,是永乐宫壁画的精华,堪称元代壁画的 ,在中国绘画史特别是壁画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朝元图》总长101米,本书选取其位于三清殿西壁的部分,利用中国传统宣纸印刷, 地展现了壁画的风貌, 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