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际合作研究粟特问题的第二个里程碑,收录了2014年8月13日至14日在银川举办的“粟特人在中曰: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的新印证”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包括来自中国、口本、美国、英国、法同等各国学者提交的48篇论文的所有中文文本和3篇英文原本。本书与2005年出版的《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堪称姊妹篇,与后者相比,本书更着重粟特相关的墓志、葬具、画像等出土材料的刊布与研究,全方位展示了丝绸之路上粟特人的历史面貌。本书的出版无疑会对国际范围内的粟特研究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新出古陶文文字编》是一部古陶文字形类工具书,具有材料新、字形新、观点新、编排新四大特点,由凡例、正编、合文、附录、音序检字表、笔画检字表等组成。正编部分共分为十四卷,按照时代和地域分栏,字头排列大致按照许慎《说文解字》一书顺序。为避免字形失真,本书收录的字形,尽量采用原拓扫描录入。字迹不清晰的一般不收,字形特别重要的同时附摹本收录。原拓与摹本同时出现时,仅出原拓出处。每一字头下所收字形为具有文字学意义之典型字形,各类异形异构字尽量全数收录;字形残缺过甚者一般不收。每字下大多标明出处、辞例,以便查核。《新出古陶文文字编》立求做到形不失真、释字准确、编排合理,是一部反映古陶文研究成果的力作,对古文字研究尤其是战国文字的研究具有重大的价值。
夏鼐先生是我国杰出的考古学家、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日记就是新中国考古史,既记录了很多重要的考古事件,也记录了重大的考古发现,同时,也有很多逸闻轶事,本书是《夏鼐日记》考古方面活动内容的摘编,共4册,按时间进行分段,既包括日常工作,也有田野工作日记,还包括出访各国、各地的见闻日记,具有较强的学术参考价值,是难得的史料,对考古界是重要的参考书目。
本书是一本以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举办的 西京印迹 大同辽金文物展 展览中相关展品介绍为主的图录。书中选取了大同地区辽金时期极具代表性的多种类型器物,器物类型丰富,造型多样,制作精美。全书共分为上编与下编两大部分。其中上编以器物图录为主,又分为:世俗生活;魂归之所两个部分。每件器物以图片展示为主,辅以文字说明,生动形象。下编以工作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为主,共包含了九篇文章,每位作者都选取了一个角度,分别从文献史料、考古发掘材料等方面入手,对辽金时期的大同地区民族文化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这些文章立意准确,角度新颖,内容丰富,可以让读者在大同地区精美器物的同时,深入理解这些文物背后的含义。可以说本书是目前市场中为数不多的全面反映辽金时期大同地区文化的书籍。
本报告为有关法门寺丝绸文物研究的系统专题报告,全面系统研究法门寺丝绸材质工艺研究成果,除织物组织工艺、装饰纹样、服饰形制的研究外,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法门寺丝绸蚕丝纤维及其附属的染料、捻金线、金箔贴饰等工艺进行系统的研究。该研究成果为研究唐代纺织科技与纺织艺术的重要成果,为开展唐代科技、文化、艺术、经济、 研究提供全新的资料,同时为开展其他时代和其他文化丝绸与中国唐代丝绸文物的系统对比研究提供科学资料。
溢价书 介意请勿拍
浙江是我国瓷器的发源地和青瓷的主要产地,迄今已发现古窑址近二千多处,从而构成了上起商周、下至清代的庞大瓷窑体系。自东汉成熟瓷器创烧后,制瓷业发展迅速,在长达一千五百余年的瓷业史中,出现了越窑、瓯窑、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