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康,曾任 部长,获“世界粮食贡献奖”。 13岁入福建马尾海军学校;15岁加入抗宣七队参加革命;16岁在重庆南开中学入党;18岁入广西大学农学院;24岁从事上海地下党工作;27岁担任华东农林部副部长至29岁投身中国的热作橡胶事业,并与农业结缘一生。本书以口述史的方式、细腻的笔触,记述了奠定何康传奇人生底色的青少年时代。
......
......
......
明黄汝亨撰。本书以宋费枢所作《廉吏传》自春秋迄五季止一百一十四人,尚为阙略。因搜采诸史,增入五季以前三十三人。又考《宋》《元》二史,续加六十四人。各以时代为序。又因为费枢所著不分优劣,于是定为三等,在传首姓名之上各署“上”“中”“下”字以为分别。《正编》之外又有《廉蠹》一编,所载为郅都、张汤等十人,亦有评语。姓名之上则署以“酷”“谲”“陋”“忍”“赃”“奸”诸字。体例颇为独特。
布兰德是19世纪末期20世纪前期 的中国通,在中国生活长达40年之久。他曾经采访过李鸿章,接触过晚清时期许多重臣,从而掌握了大量难能可贵的一手历史素材。在这些素材的基础上,布兰德讲述了身处风雨飘摇时代的李鸿章坎坷的一生:艰苦创业建立淮军;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竭尽全力攻打太平军;英明卓识推进洋务运动;目光远大集中有限力量组建北洋水师;坚韧不拔处理一系列棘手的外交关系;周游海外宣传中国文化和理念;饱受屈辱签订《辛丑条约》……《李鸿章(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作者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客观公正地对李鸿章进行了评价。
《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同治、光绪以来大事记》由梁启超在李鸿章逝世那年完成。《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同治、光绪以来大事记》一改中国旧式文体记事的写法,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来论述李鸿章的一生。李鸿章作为当时“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虽然饱受争议,但梁启超在书中却直面时代大背景,对其做出了中肯的评价,且没有囿于政见和成见,而发出了“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的感慨!作为李鸿章逝世后的第一部传记,梁启超先生的《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同治、光绪以来大事记》的价值自不待言。为使《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同治、光绪以来大事记》更生动,被更多的人阅读,特将其编译为现代文,并在书中增加了历史图片和相应的注释。此外,还增加了“李鸿章家族世系简表”为附录,使读者通过《李鸿章
何康,曾任 部长,获“世界粮食贡献奖”。13岁入福建马尾海军学校;15岁加入抗宣七队参加革命;16岁在重庆南开中学入党;18岁入广西大学农学院;24岁从事上海地下党工作;27岁担任华东农林部副部长至29岁投身中国的热作橡胶事业,并与农业结缘一生。本书以口述史的方式、细腻的笔触,记述了奠定何康传奇人生底色的青少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