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十年——警卫的回忆》一书是为纪念诞辰一百周年而写的,它完成于1993年夏,后因诸多因素未能出版。 书中所述,大部分是陈长江同志的亲身经历,使《最后十年》不仅较好地反映了那段历史的某些片断,为有志于研究这段历史者提供一些重要资料,而且也可使广大读者从更多的方面了解。
本书是 外交官沈允熬先生的个人回忆录,向读者分享了他20世纪50年代进入大学学习西班牙语到毕业后结缘古巴、秘鲁、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 40余年的故事。书中按照时间顺序闲逸而亲切地回忆了这段珍贵、精彩的经历,述成长历程、忆知己故交、谈异域风情、道妙闻趣事,文笔生动,故事有趣,同时佐以30余幅珍贵的老照片,图文并茂,是了解拉美地区风土人情及其与中国友好交往的大众读物。
......
......
《堂娜玛利亚的故事》以阿根廷工运妇女 玛利亚·罗尔丹的生平故事为线索,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庇隆主义兴起到90年代阿根廷的政治变化,乃至拉丁美洲劳动整体阶层状况,是口述史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典范性著作。全书分为两大部分, 部分为堂娜玛利亚的口述史,文本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为读者直接呈现出个人如何介入若干民族历史大事件,并受到这些大事件的深刻影响;第二部分,作者从叙事理论、记忆理论、口述史理论、社会分层理论等多重视角对“证言”进行了处理,不但将堂娜玛利亚的口述作为一种历史参照的文本, 对这一口述本身做出各种跨学科分析。因此,全书不仅可读性强,而且能为当前中国方兴未艾的基层口述史、劳动研究、女性主义研究提供诸多借鉴。
本书选取马克思生命历程中鲜明体现他精神特质的五个方面——爱情、学习、友情、亲情、斗争,在广泛收集、深入挖掘大量 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翔实丰富的历史事实为支撑,刻画了真实、丰满、鲜活的马克思。本书力图还原作为儿子、丈夫、父亲、外祖父、亲密战友、革命导师、思想家的马克思的形象,使顶天立地的马克思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有风范有魅力地“回到”我们身边。 章讲述了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是如何成为“颠覆想象的倾城之恋”的。第二章介绍了马克思在中学和大学的学习、在《莱茵报》的工作以及一系列著作的创作,回答了马克思是如何通过学习冲上“光辉的顶点”的。第三章描写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深厚友谊和共同奋斗,生动诠释了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 动人的传说”。第四章描写了马克思一家和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