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十年——警卫的回忆》一书是为纪念诞辰一百周年而写的,它完成于1993年夏,后因诸多因素未能出版。 书中所述,大部分是陈长江同志的亲身经历,使《最后十年》不仅较好地反映了那段历史的某些片断,为有志于研究这段历史者提供一些重要资料,而且也可使广大读者从更多的方面了解。
代表战后日本的思想家鹤见俊辅(1922—2015)出身显赫,外祖父是后藤新平(历任日据 时期民政长官、满铁总裁、内务大臣、外务大臣、东京市长等),与伊藤博文有深交,父亲是鹤见祐辅(作家、政治家),日本公共外交领域的先驱。 不过在严格的家教环境中,鹤见出于反叛心理,从小品行不良,之后在父亲安排下前往美国,在哈佛大学跟随哲学大师卡尔纳普学习。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鹤见乘交换船回国,作为军队文职人员前往爪哇岛工作 。在此期间他的一位同事被选中去执行杀害俘虏的命令,这成了鹤见哲学思考和道德逼问的关键时刻。 日本战败后,鹤见创办并主持《思想的科学》,这本杂志堪称了解战后日本的钥匙,除了出版时间达五十年,还因为它是一个要 广泛深入日本社会肌体的平台。而在这一切之中,鹤见俊辅堪称灵魂人物。 本书是自幼
......
于成龙1638年出生于辽东盖州,后举家定居直隶京南固安县,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二月二十七日卒于淮安河道总督署,享年六十三岁。于成龙任乐亭县令、署理滦州,后历任通州知州、江宁知府、安徽按察使,两任直隶巡抚,两任河道总督,此外还担任过左都御史、镶红旗汉军都统、兵部尚书等官职。在长达三十三年的宦海生涯中几度沉浮,他心怀黎民,利益百姓始终不渝,世有“廉能天下 ”“本朝 贤抚”赞誉。于成龙刚直不阿、疾恶如仇,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深得康熙皇帝叹赏和百姓爱戴。直隶曾经流传着很多与他有关的民间故事,还有一些地方曲艺也以于成龙事略为素材,形成了侠义公案如《于公案》等作品。 《于成龙全传》利用《如山于公年谱》《清实录》和康熙朝人物奏稿、日记、诗集、古地图、各类地方志等上百种史料,务求传主于成龙及相
......
\" 温斯顿·丘吉尔在二战中所表现出来的感召他人的能力让他一度受到了人们的批评。在 近几年,他的所作所为再一次受到人们的抨击。《丘吉尔(追寻伟人的足迹)》作者杰弗里·贝斯特是一位英国 的历史学家,他终于真正理解了这位伟人的思想,以及他长期、饱受争议、丰富多彩、矛盾和史诗般的戎马生涯。丘吉尔的内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他是理想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呢?他在英国生死存亡的关头和击败希特勒的过程中起到了多么关键的作用?作者在分析了丘吉尔的长处和短处,研究了许多版本的丘吉尔传记,结合了公众和私人对丘吉尔的评价之后,在《丘吉尔(追寻伟人的足迹)》为我们呈现出一个鲜活的传奇人物形象。\"
......
本书稿是戴秉国同志的回忆录,主要对2003—2013年他主持中美、中俄、中印、中日、中法战略对话或磋商,以及他出任中国政府特使的特殊外交经历进行了回顾和记录,也穿插了一点他个人的感悟和思考,还有一点他早年的经历。这些战略对话和特殊经历,内容丰富、方式灵活,有广度、有深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 从戴秉国同志亲历和见证的这些重大外交事件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本世纪 初十年 形势的波诡云谲、 关系的错综复杂、中国外交的波澜壮阔,而且可以 好地认识世界,认识中国自己,学习如何同世界打交道,为实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并在 高水平上造福全人类而努力。
代表战后日本的思想家鹤见俊辅(1922—2015)出身显赫,外祖父是后藤新平(历任日据 时期民政长官、满铁总裁、内务大臣、外务大臣、东京市长等),与伊藤博文有深交,父亲是鹤见祐辅(作家、政治家),日本公共外交领域的先驱。 不过在严格的家教环境中,鹤见出于反叛心理,从小品行不良,之后在父亲安排下前往美国,在哈佛大学跟随哲学大师卡尔纳普学习。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鹤见乘交换船回国,作为军队文职人员前往爪哇岛工作 。在此期间他的一位同事被选中去执行杀害俘虏的命令,这成了鹤见哲学思考和道德逼问的关键时刻。 日本战败后,鹤见创办并主持《思想的科学》,这本杂志堪称了解战后日本的钥匙,除了出版时间达五十年,还因为它是一个要 广泛深入日本社会肌体的平台。而在这一切之中,鹤见俊辅堪称灵魂人物。 本书是自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