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丛书由十四册组成,均为内蒙古地区实力派作家创作完成。这套书中有写匈奴、鲜卑、乌桓的,也有写辽、金、西夏和蒙元的,基本囊括了我们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不同族属中的不同人物,有帝王也有平民,有男人也有女人。在历史上一个又一个北方民族跨越阴山步人中原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每位作者在创作中、我们在编辑中都注重不拘泥于旧说,更不拾人牙慧,大胆在作品中表述独立的见解,但我们更注重,在对人物和事件的认识上虽可和成说不尽相同,但在史实上却不杜撰,更不戏说,尽量达到以时间为经,以人物和事件为纬,经纬交织,描写出不同民族不同风俗的故事,用其中蕴含的或高昂或哀婉的场景,让人们重温一段历史,与中国北方民族进行亲密接触,在读故事中寻绎历史中所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气节。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读左宗棠,总能让人得到精神激励、文化提升、方法启示。 左宗棠精神,是创新勇气,是民族骨气,是“中国精神”。它不是标签,不是图腾,是特定时代锻造出来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流淌在每个中国人血液里。 左宗棠文化,儒学为根,中西兼容,博大深沉。他做篆体书法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被众多领导人和企业家奉作座右铭。 左宗棠方法,从他收复新疆的战略中得到过大启示;王震将楚军路线图当过活教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借鉴它来反击日军。 左宗棠半生置身战场、革新官场、开辟商场,风波叠起,总能化险为夷,智慧深不可测,留下太多待解谜团。 正面事迹,背面心迹,一个“看不见的左宗棠”,通过徐志频著的《左
孟祥才所著的《王莽传》以生动华美的笔触,论述了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莽,如何由一个饱读儒家经典、“知书达理”的青年才俊,在与其诸父、兄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跃升为大司马大将军,执掌了西汉末期的朝政;继而又如何通过制造一个又一个的符瑞,以“禅让”的方式迈向权力 ,登上新朝皇帝的宝座;再后又如何以一系列的“新政”如“王田”奴婢政策、“无均六管”之法、民族外交新规、行政货币改革等激化了本来已经趋向尖锐的社会和阶级矛盾, 在汹涌澎湃的农民大起义的浪涛中走向灭亡。其中,深入论述了王莽篡政成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细致剖析了王莽的思想和性格,生动描绘了新朝新贵的众生相, 深刻揭示了王莽新朝灭亡的必然性: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阶级、集团和人物,无论一时显得多么强势、善伪、残忍、狡黠, 都逃不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梁启超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梁启超先生的读本。 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清代才子纪晓岚,名昀,乾隆时期的学界领袖、文坛宗师。他学识渊博,被乾隆赏识;他工于对句,令世人惊叹;他作《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并美。《纪晓岚》这本人物传记将带你走进纪晓岚的人生世界。《纪晓岚》的作者是唐新梅。
......
在君主专制主义时代.国家的治乱兴衰不仅仅系乎君主的英明与否,宰相是否得人也很关键。一个英明的君主,必有贤相辅佐,像秦始皇与李斯,唐太宗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宋太祖与赵普,等等。如果君主昏愦.有一二贤相辅弼,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把国家治理得较好 如后主刘禅虽然昏庸,但有诸葛亮总理政务,蜀犹能与魏、吴抗衡,呈鼎足之势。若君主昏愦,又无贤相,那就难逃衰败的厄运了。诸葛亮一死,蜀汉便江河日下,苟延残喘29年,终亡于魏。所以,宰相在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宰相制度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整个过程,必将有利于推动对我国封建社会历史的学习和研究 但迄今为止,在宰相制度的研究上,仅有某些名相的个人传记和一些探讨某个时期宰相制度的论著问世,全面的
《隐形天子霍光》这部书由黎隆武先生著,并委托评书家以传统评书的形式,将一代名臣霍光的传奇人生,从忠臣、能臣到功臣,*后堪称 隐形天子 的权臣心路历程完全展现出来。 汉宣帝晚年在评价辅佐汉室的有功之臣时,令人画了十一名功臣的画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赞扬,即历史上著名的麒麟阁十一功臣,霍光位列*。 一代忠臣、能臣、功臣、权臣 霍光终于退出了大汉的历史舞台,细细咀嚼这段历史和霍光其人,确实令人感慨,发人深思。
邓禹才识过人,少有知人之明。王莽末年农民战争爆发后,绿林军将领拥立刘汉宗室刘玄为帝,建元更始。更始政权建立不久,立即派遣刘秀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名义持节北渡黄河,抚慰河北各州郡。邓禹听到这个消息,立即渡河北上追赶刘秀,追到邺城(今河北磁县南)才得相见,促膝谈心,为之出谋画策。从此,邓禹成为刘秀帐下参与决策的*亲信的谋士。邓禹不仅是一位善于运筹帷幄的谋士,而且他还是一员勇于冲锋陷阵的将军。由于能文能武,故能出将入相,在平定河北、河东和建立东汉政权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武十三年(37年),东汉削平各地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大业。邓禹以功更封为高密(今山东高密县西)侯,食邑达四县之多。永平元年(公元58年),邓禹逝世,终年五十七岁,谥为元侯,有确认他为中兴功臣之首的意思,故后来
王尔烈,乾嘉年间以词翰、书法、辩才著称于世,著名的关东才子。生平提倡“靠本事吃粮”;教导皇子要深入民间、“知行合一”;为嘉庆朝的施政及治平产生深远影响。为官清正廉明,做事公正无私,深刻影响嘉庆帝一生。《辽阳县志》称其为:“词翰书法著名当世者,清代人。”王尔烈与刘墉、纪晓岚、和珅同朝为官;在乾隆帝千挑百选之下被遴聘为太子师;他襄助纪晓岚修纂《四库全书》,深受乾隆与纪晓岚的推崇;他博学聪敏,才智过人,成为乾隆倚重的文臣;他刚毅正直,一生清廉,以崇高的人格与道德形象,改变了皇子永琰(嘉庆帝)的一生。
不平凡的身份使得帝王们拥有了不平凡的生活,尽管有些帝王曾经平庸地度过了一生。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生。从他们千回百转、波澜起伏的生活中,更能体会到人生百味和世事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