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漫画家方成先生关于幽默和漫画的随笔。方成以生动的笔触记录了自己对幽默的理解与感受,也分享了他关于漫画创作和欣赏的独特见解,其中有一些内容是首次发表,极具专业价值。方成先生有七十余载创作经历,创作环境不同,创作方法不断变化,创作内容非常丰富。这些珍贵的文字、有趣的漫画、愉快的体验,既可让人借鉴,又可给读者带来美好的阅读享受。
藤田嗣治,是巴黎画派中的黄皮肤;而这本书,是本关于藤田嗣治的艺术评传。书中系统全面地追叙了嗣治从游学巴黎到声名鹊起,从战时“彩管报国”到战后皈依天主的人生经历。嗣治与毕加索、基斯林、莫迪里阿尼等艺术巨匠的交游轶事,他前后几段轰轰烈烈的法兰西式的浪漫爱情,其艺术从青涩到成熟几经波折的坎坷经历,当然更不可少地,他各个时期极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所有这些,无不满溢着巴黎式的浪漫。
《凡·高与高 (在阿尔勒的盛放与凋零)》简介:凡·高,情感丰富、 澎湃,擅用浓烈的色彩和动感的笔触,麦田、星空、向日葵成为不朽的意向,激荡着无数后人的心怀。高 ,天资聪颖、敏感自负,灵动的画笔绘出一幅幅幽远神秘、高深莫测的幻境。他们,同为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同为19世纪 的画家之一。在风景明媚的法国南部,他们同吃共住,在黄房子里分别创造出了自己 的作品。然而两人迥异的性格注定了悲剧,仅仅9周后,高 负气骄傲出走,凡·高因痛苦而 ,后 陷入无尽的疯癫深渊,开 。一段佳话 终惨淡收场。 马丁·盖福德所著的《凡·高与高 (在阿尔勒的盛放与凋零)》向读者呈现了两人 亲密的时光,深入详述了两人脆弱的友谊以及彼此独到的艺术见解、疯狂个性和天赋异禀。此外,作者还通过查阅大量史料和书信,揭开了凡·高割耳这个世
近二十年来,吴冠中不经意间创造了太多的热点新闻,有时被视为神话,有时被视为魔鬼。1989年,墨彩《高昌遗址》以187万港币开创中国国画在世画家国际画价最高纪录。1991年,他销毁200余幅作品,海外说他“烧房子”,内地说他“作秀”。《交河故城》以255万港币元创下中国在世画画家画作拍卖的最高纪录,此纪录2004年才被打破。 1999年,文化部主办“吴冠中艺术展”。 2000年,获“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称号,被誉为“艺术诺贝尔奖”中国第一人。 2004年,《荷塘小鸭》拍出500万元。 2005年,水墨画《鹦鹉天堂》拍出3025万元。 2006年,油画《长江万里图》拍出3795万元人民币,一举他下了吴氏个人作品的最高价和中国当代油画作品国内最高价的新纪录。 2007年,《交河故城》以4070万元人民币拍卖成交,再创内地当代艺术家作品的拍卖新高。至此,油画共上拍1960
艺术家、解剖学家、建筑师、数学家、军事工程师……很少有人像达芬奇这样集多种身份于一身。有人称达芬奇是“历 富好奇心的人”。而对为他作传的努兰来说,达芬奇“也是一个永远会激发我们好奇心的人”。在这本《达·芬奇(精)》中,舍温·努兰巧妙地总结了达芬奇一生的成就。作为一名医师(耶鲁大学临床医学教授),努兰尤感兴趣的是达芬奇在解剖与绘画的开拓性,但和其他为达芬奇作传的作者一样,他也感到这个人物仍然难以捉摸,在好奇的人那里,达芬奇永远是值得探索的一个人物。
艺术家、解剖学家、建筑师、数学家、军事工程师……很少有人像达芬奇这样集多种身份于一身。有人称达芬奇是“历 富好奇心的人”。而对为他作传的努兰来说,达芬奇“也是一个永远会激发我们好奇心的人”。在这本《达·芬奇(精)》中,舍温·努兰巧妙地总结了达芬奇一生的成就。作为一名医师(耶鲁大学临床医学教授),努兰尤感兴趣的是达芬奇在解剖与绘画的开拓性,但和其他为达芬奇作传的作者一样,他也感到这个人物仍然难以捉摸,在好奇的人那里,达芬奇永远是值得探索的一个人物。
保拉·莫德松-贝克尔一心只想画画。她曾与里尔克交好。她不太想嫁人。她喜欢米饭布丁和苹果泥。她喜欢在荒原上漫步。她欣赏高 和塞尚。她喜欢海水浴,喜欢 日光浴。她喜欢读书远胜于谋求生计。她喜欢巴黎。也许她想要个孩子——在这个问题上,她的日记和信件显得模棱两可。“我的一半始终是保拉,另一半则在与之博弈。”她曾经真实地存在过,那是在1876至1907年。
19世纪后半期,欧洲印象主义画派崛起,其以对客观世界丰富而明丽的外光色彩表现为主要特色,使得欧洲绘画界兴起了一股清新之风。印象派的画家与前人不一样,他们对光及色彩尤为感兴趣。他们研究自然,在接受康斯泰勃尔、透纳的用色以及排列技巧上,发展出了一种用短笔触、不规则形体的小色块与并置原色构成画面的与众不同的新风格。这种新画风类似于镶嵌画的感觉,表现出一种严谨的素描、均衡的构图诸观念的鲜艳、明丽、清新、活泼的画风,使得欧洲绘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重要的就是乔治 修拉。 本书精选了修拉的代表作品。修拉的绘画庄严宏大,给人一种超越自然的感觉。其绘画保留了印象主义的一些特点,注意画面的光色效果,以及周边的人物、风景。他所开创的 点彩法 坚守色彩规律,充分发挥了绘画语言的表现力,对于西方
印象派是艺术界始终热衷探讨的话题,也是大众热衷了解的派别,而梵·高作为艺术巨匠,是世人总想解开的谜。本书以编年的形式,介绍了梵·高一生中的画作,近200幅精美作品,让你 加了解梵·高的作品及其创作背后的故事,图片高清并配有细节的展示和讲解,让你仿佛置身美术馆,聆听着有关梵·高的传奇一生。 本书开本轻巧,便于随身携带;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和艺术爱好者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是集收藏和学习为一体的高品质画册。本书适合想要了解印象派画作,尤其是巨匠梵·高作品的读者作为业余时间的艺术提高读物。
20世纪的中国,杰出的艺术大师层出不穷,而备受陈师曾、徐悲鸿、林风眠等人推崇的大画家,似乎只有齐白石一人。齐白石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异数,从没有一位画家如同他这般,能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精神统一得无瑕。他将传统文人画的美感情趣转向移位,开辟了一个平民化、世俗化的绘画天地,注入了生机活泼的世俗人情。 本书部分是齐白石老人的口述生平,记录其生于清末、游历于民国、经历种种战乱的人生苦旅,语言质朴,情真意切,鼓舞人心;第二部分为白石老人的日记,包括《寄园日记》、《中年漫游日记》等,日记不仅真实地反映了齐白石近四十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和时代背景,更明确地展现了其摸索独特画法和艺术风格的艰辛过程。 全书不雕琢,不掩饰,字如其画,画如其人。编者精心选入180多幅白石画作,使得图文相映,更增生气
从1835—1837年的这幅自画像,能够读出德拉克洛瓦以及一个时代特有的气息与本质。卷曲的头发如同火焰一般升腾,消瘦而带有神经质的表情充满着艺术家的敏感、睿智与自尊。德拉克洛瓦的朋友西尔维斯特评论说:他用了四十年的时间描画了人类的激情。或宏大,或可怕,或文雅。他画笔的描绘也从圣徒到战士,从战士到情人,从情人到老虎,从老虎到花卉。激情与活力,理想与追求,活跃的想象力,这些特质便构成了浪漫主义的时代精神,它注定是一个属于青春与浪漫的时代。 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著的《德拉克洛瓦》收录了由德拉克洛瓦创作的多幅作品。
“随园大家丛书”定位在学术和生活传记之间,力求反映每位大家的学术人生与心路历程,并且要避免过于学术化和理论化,能够适合一般大众阅读。同时要求插入60至100幅图片。 奎潮、光霁编著的《其命惟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