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从心理分析角度解读梵高的传记作品。作者以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法为特独视角,以梵高遗留给世人的数百封书信和数百幅画作为 自由联想 的素材,同时运用大量的背景资料,对梵高的一生展开追踪。从他幼年的遭遇、宗教的信仰、职业的挫折、爱情的失败、对父母的叛逆、跟弟弟的复杂情感以及与同时代画家的关系等诸方面的因素来解译这位画坛旷世奇才的内心世界,对他的怪诞、疯癫,对他的割耳、自杀,对他绚烂眩晕的绘画风格做出较合理的解释。
浮世绘是日本的标志性艺术之一,成长、繁荣于江户时代。然而,现今艺术评价颇高的浮世绘当初仅是平民的娱乐,现今备受瞩目的浮世绘画家们当初只是地位低下的 画工 。华丽绚烂的浮世绘背后,是画师们拼命追赶或创造潮流、谋求销路的残酷生存竞争。本书选取菱川师宣、奥村政信、西川祐信、铃木春信、北尾重政、胜川春章、鸟居清长、喜多川歌麿、鸟文斋荣之、东洲斋写乐、歌川丰国、葛饰北斋、溪斋英泉、歌川广重、歌川国芳等15位代表性的江户时代浮世绘画师,生动地讲评了他们波澜万丈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真实地再现了画师们孜孜以求、争奇斗艳的时代图景,配有67幅浮世绘代表作,从江户时代整体的艺术史中勾勒出浮世绘之前世今生。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时期艺术大师》系列丛书编选了梵高各个时期的一百余幅创作,分别收录在《不朽的大师 梵高的向日葵》和《不朽的大师 梵高的星空》两本书中。在历史的长河中,绘画大师和他们的作品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他们的生平、思想、艺术观念和作品内容,是他们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艺术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发觉、研究和学习。梵高绘画作品的色彩特征,与印象派画家完全不同,他将学习到的印象派技法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再加上自己强烈的感受能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作为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表现主义的先驱,他的作品含有深刻的悲剧意识。他的大胆探索,自由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主观情感,追求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创作方式,远远走在了时代的前沿,并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的艺术。
从19世纪末开始,与一百多年来历经磨难的中国近代历史一样,中国的传统艺术不仅受到了西方文化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自身也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当时一大批致力于用艺术改良中国传统文化,用艺术救国救亡的文化先驱应运而生,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直至新中国成立,经过不同时期几代艺术家的不断探索创造和不懈努力创新,中国的美术、文学、话剧、书法、京剧、音乐等各个方面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也由此诞生了一批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文化领域具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巨匠,他们都有极富传奇色彩的精彩人生,成长于乱世,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变迁和时代的风起云涌,经历了中西方文化的强烈碰撞;他们大多出身贫寒,但是自强不息,经受了岁月的磨练,用超乎寻常的意志和努力,成就了自我。 百年巨匠 丛书通过原貌、原作、原物、原址描绘,
勒内 马格利特是二十世纪杰出的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他的作品唤起了一种神秘之感,将流行文化和艺术这两个领域联系到一起。他作品中的烟斗、戴圆顶礼帽的男人、鸽子、轻软蓬松的云朵等一系列形象都已经深入人心。在所有艺术家的作品中,勒内 马格利特所创造的形象是非常容易在当代流行文化中被即时辨认出来的。 《这就是马格利特》通过精致的插图和简练的文字讲述了马格利特的生平和艺术,围绕他创作的关键节点,以插画来展现他的生活和奇思异想,配合他的作品,为读者解读他的艺术魅力。
本书为 丰派传人 、丰子恺研究专家吴浩然所编图文集,约十万字,配彩插近百幅。丰子恺和梅兰芳都是文艺界的大师,在文艺界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更为可喜的是,两人惺惺相惜,交往不仅有珍贵照片存世,丰子恺也有专文记录。受梅先生的影响,丰子恺与戏曲很是有缘,开始听戏画戏,并逐渐悟出了门道。本书的内容首次结集,前言介绍两人的交往与丰子恺画戏。正文分三部分:部分主要选取丰子恺的五篇撰文,畅谈访梅兰芳的感受与怀悼梅兰芳之文;第二部分重点选取丰子恺的相关影像、梅兰芳的旧时影像与戏曲照片。第三部分是柯灵、黄裳、陈巨来、丰一吟等人对丰子恺访梅的述评。丰子恺的黑白影像资料和梅兰芳的彩色戏装照片,双美至极,精彩呈现,有较强的可读性和丰富的史料价值。
伦勃朗 凡 莱因(Rembrandt van Rijn)是欧洲巴洛克绘画艺术的代表画家之一,也是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绘画的主要人物。他对明暗对照法的运用炉火纯青,着重捕捉光线和阴影的绘画技术让人物栩栩如生。伦勃朗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各个领域,其代表作有《夜巡》《浪子回头》《犹太新娘》,以及众多自画像。此外,伦勃朗还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蚀刻版画家,创作过近三百幅蚀刻版画。 《这就是伦勃朗》通过生动的插画和精练的文字讲述了伦勃朗起伏的一生。书中的插画形象地展现了伦勃朗的生活和荷兰黄金时代的社会背景,配合伦勃朗的画作,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
卧农耽闲爱静,守素安贫,而冲襟粹质,不琐琐于世事,故艺事清高,如云山烟树,出壑清泉,而其画也不屑作惊世骇俗之想,有洒然独得淡远清华之妙。 美术史专家与名诗人 郑春霆 苏卧农的一生,在艺术上那种高度忠诚、专注与执着,几乎到了被世俗目为 痴 的程度。作为一个诚实的画家,数十年如一日地辛勤追求,虽老不懈,死而后已的卓绝精神,是非常可贵,令人感佩的。 他的画风既清雅润媚,淳朴浑厚而又沉雄老健,无论是尺幅小品或寻丈大轴,都处置自如,收放得所 他的画格调幽淡清雅,毫无脂粉妖艳的气味。 中国美术史家 陈少丰
《丹青记》为我国美术教育家全显光老的口述回忆录,由与全老有二十余年交情的刘春杰先生采访、编写,资料翔实,同时具人文的温度与情怀,真挚感人。全显光从苦难少年成长为辽宁鲁迅艺术学院的学生,随后留学莱比锡,1961年回国后又经历文化浩劫时代,后创立自己的工作室,虽后有受到排挤但其作为艺术家的才能是压不住的。全显光亲历与目睹了社会上的黑暗现实,饱受了势利之徒的打击,以艺术的方式作出了回应。文后并附有全显光年谱,对于读者了解全老这位美术界泰斗助益颇多。
马塞尔·杜尚行为怪异,总设法捣鼓出嘲弄艺术的滑稽举动 为《蒙娜丽莎》画像添上一抹胡须,拿小便池放到现代艺术展上去展览,在不起眼的现成品上签字后将其视为艺术品,等等不一而足。作为“20世纪初这段时间内最聪明的人”(布勒东语),作为超现实主义的引路人,作为达达运动在纽约的通讯员,杜尚不但影响了毕卡比亚及曼·雷,而且还影响了贾斯培·琼斯、罗伯特·劳申伯格、约翰·凯奇以及安迪·沃霍尔等美国现代艺术家。但人们是否真正了解怪异的杜尚呢,是否了解他的创作过程,他往来奔波于欧美大陆的生活,甚至他的情感生活呢,是否了解他那些像谜一样的作品呢? 这部用法文撰写的长篇传记以细腻的笔珐、翔实的资料将杜尚身上的谜一一揭开,让我们看到一位“反艺术家”的真实生活。
这是一本介绍张大千先生的书,内容包括生活、思想与艺术上的成就。作者是张大千先生晚年的中英文秘书,又一直从事艺术方面的研究,所以对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的有形与无形的世界,能做忠实与深入的刻画。本书涉及范围极广,笔尖所触之处,既严肃又轻松,可说是文学与艺术的探究两备,呈现了张大千生活和艺术中鲜为人知的侧面。同时,为喜爱绘画与研究张大千造园、美食及为人处世之道的人,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谁在观看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 and the viewers in his time)是英国瑞安可信出版社“文艺复兴巨匠”系列中的重磅之作。作者伯纳丁?巴恩斯(Bernadine Barnes)是常春藤名校、“南哈佛”维克森林大学文艺复兴艺术史教授,她基于数十年的研究,贡献出一本基于艺术史视角的深入浅出的小传。本书视角细腻精巧,以米开朗琪罗的艺术生涯为主线,讲述了他的恩师——基尔兰达约、他的赞助者——教皇尤里乌斯二世、教皇保罗三世、美第奇家族以及他的“情人”等与他同时期的“观众”对他创作历程的影响,将读者带回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罗马。
《孤独的 唱(八大山人传)(精)》是当代文坛唯一一本书写八大山人的传记作品。作者陈世旭在现存不多的关于八大山人的史料记载中,用自己的文学想象和大量相关历史资料,为读者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八大山人形象,并结合八大山人的性格特征和人生经历对其画作、诗词、书法进行了艺术的鉴赏。 《孤独的 唱(八大山人传)(精)》语言文字具有比较高的文学水平,在传记文学作品中有自己独特的文学品位。
本书主人公钱培琛,自幼对色彩、线条和形象等十分敏感又无比痴迷,是一个信奉为艺术而艺术的“野生画家”。1979年因上海“十二人画展”而初露峥嵘。就在钱培琛被鲜花和掌声包围时,他却出人意料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他因偶然的机会而赴美深造,这一去,杳无黄鹤。谁料,约三十年后,平地响惊雷,钱培琛因卷入一场世所罕见的“天价仿画案”而重回公众视野!据报道,被仿的画家包括波洛克、罗斯柯、德·库宁、纽曼、马瑟韦尔等一众名垂青史的艺术大师!一时举世哗然,聚讼纷纭。 本书作者以“天价仿画案”为引子,勾勒了这位狂热追求至高艺术理想的“绘画疯子”的成长和生活经历,聆听这个梵高式人物内心深处的困惑、思考、 与痛苦。又由主人公的生平交游,进一步展示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崭露头角的先锋画家的生存图景,以及改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时期艺术大师》系列丛书编选了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七十余幅画作,并收录在《不朽的大师 高更》一书中。在历史的长河中,绘画大师和他们的作品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他们的生平、思想、艺术观念和作品内容,是他们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艺术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发觉、研究和学习。高更在原始主义文化内容和形式的继承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审美视觉和考察视野。他始终在原始的野蛮和文明的理性之间挣扎,渴望释放被文明压抑的艺术生命,追求自然与人性的完美结合。高更将绘画的各种语言当成抽象表现形式来运用,从而使画面呈现出天真、原始和野蛮的内在气息,这对20世纪上半叶先锋派艺术的诞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孤独的 唱(八大山人传)(精)》是当代文坛唯一一本书写八大山人的传记作品。作者陈世旭在现存不多的关于八大山人的史料记载中,用自己的文学想象和大量相关历史资料,为读者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八大山人形象,并结合八大山人的性格特征和人生经历对其画作、诗词、书法进行了艺术的鉴赏。 《孤独的 唱(八大山人传)(精)》语言文字具有比较高的文学水平,在传记文学作品中有自己独特的文学品位。
艺术大师刘海粟一生交游广阔,很多历史名流都是他的朋友。他们与刘海粟一起,演绎了上个世纪许多历史画卷。他们交往的故事荡跌回肠,感人至深,乃人间的友谊佳话。本书详细介绍了刘海粟与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吴昌硕、胡适等友人的交往故事,以及他们在成就刘海粟的路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些朋友让我们看到了刘海粟人生的各个侧面,以及他在漫长一生中各个不同的阶段,也正是这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生活际遇、不同的思想表达,构成了刘海粟完整的一生。
1889年5月8日~1890年5月16日,在弟弟提奥的资助下,凡·高入住圣保罗精神病院。其间,在精神、健康和经济的困顿中,他创作出了《星空》《麦田》《橄榄树》《盛开的杏花》等一系列杰出的作品。本书即从这样一个视角去认识凡·高以及他在精神病院创作的这些名画。马丁·贝利实地走访圣保罗精神病院及普罗旺斯圣雷米小镇,查阅市政档案、病院档案,采访当地相关人士,结合书信等资料,细腻而深入地还原了凡·高在精神病院一年多的生活细节和创作环境,揭开了凡·高这一段人生的神秘面纱。
1889年5月8日~1890年5月16日,在弟弟提奥的资助下,凡·高入住圣保罗精神病院。其间,在精神、健康和经济的困顿中,他创作出了《星空》《麦田》《橄榄树》《盛开的杏花》等一系列杰出的作品。本书即从这样一个视角去认识凡·高以及他在精神病院创作的这些名画。马丁·贝利实地走访圣保罗精神病院及普罗旺斯圣雷米小镇,查阅市政档案、病院档案,采访当地相关人士,结合书信等资料,细腻而深入地还原了凡·高在精神病院一年多的生活细节和创作环境,揭开了凡·高这一段人生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