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千百年的古树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一棵古树,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与一种文化的记录; 一棵古树,就是一部自然环境发展史; 一株名木,就是一段历史的生动记载。 透过一棵棵古树名木,我们可以重温这些“活文物”的博大精深。 本书以60个单篇故事为结构,以中华大地从北到南的区域为脉络,将中国古树名木的历史和人文故事娓娓道来。既有全世界独此一棵的的传奇,又有被乾隆皇帝御封为“帝王树”的故事。既有与一个家族守望800年的中国 古老的“柳杉王”,又有为抗日战争立下“军功”的1500年的古橿树,等等故事讲述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以及独特的文化象征。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电气控制”部分与“PLC控制”部分。“电气控制”部分包括“常用低压电器的认识与使用”“车床的电气控制”“磨床的电气控制”“钻床的电气控制”“铣床的电气控制”“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共6个项目。每个项目分“知识训练”和“技能训练”两部分,在“知识训练”部分介绍元件及相关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在“技能训练”部分安排了若干项目,要求学生按规范工艺要求装配相应的电路,进行通电实验,排查故障。“PLC控制部分”包括“运料小车的PLC控制”“公路交通信号灯的PLC控制”“电炉恒温控制系统的PLC控制”共3个项目。每个项目下有若干个子任务,“知识链接”部分介绍和本项目相关的知识点.“项目实施”部分要求学生按照设计要求接线,编程调试,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点,又具有较
历经千百年的古树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一棵古树,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与一种文化的记录; 一棵古树,就是一部自然环境发展史; 一株名木,就是一段历史的生动记载。 透过一棵棵古树名木,我们可以重温这些“活文物”的博大精深。 本书以60个单篇故事为结构,以中华大地从北到南的区域为脉络,将中国古树名木的历史和人文故事娓娓道来。既有全世界独此一棵的的传奇,又有被乾隆皇帝御封为“帝王树”的故事。既有与一个家族守望800年的中国 古老的“柳杉王”,又有为抗日战争立下“军功”的1500年的古橿树,等等故事讲述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以及独特的文化象征。
本丛书根据迄今践行的实际情况,在大致统一编辑规范的基础上,将书稿划分为5种体例: 1.口述自传以人称主述,由访问者协助整理。 2.人物访谈录以问答对话方式成文。 3.自述由亲历者笔述成文。 4.专题访谈录以重大事件、成果、学科、机构等为主题。做群体访谈。 5.旧籍整理选择符合本丛书宗旨的国内外已有文本重新编译出版。 形式服务于内容,还可视实际需要而增加其他体例。受访者与访问整理者,同为口述史成品的作者。忆述内容应以亲历者的科学生涯和有关活动为主线展开,强调以人带史,以事系史,忆述那些自己亲历亲闻的重要人物、机构和事件,努力挖掘科学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鲜活细节。 书中开辟“背景资料”栏,列入相关文献,尤其注重未经披露的史料,同时还要求受访者提供有历史价值的图片。这些既是为
碳酸盐岩分布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对碳酸盐岩地层的溶蚀和改造形成了复杂的岩溶景观组合,而岩溶塌陷作为岩溶地区 常见的地质灾害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及安全性。尽管碳酸盐岩地区的岩溶给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但稀缺的土地资源迫使人们不得不在岩溶发育的碳酸盐岩分布区开展工程建设。在碳酸盐岩及其岩溶零散分布区,岩溶地质灾害具有空间分布隐蔽性、发育过程累进性、事件发生突然性等特点,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和潜在风险。本书以广东省碳酸盐岩及岩溶为对象,探索了岩溶发育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岩溶发育程度和应用实例验证的零散型碳酸盐岩分布区工程地质勘查关键技术、综合勘察方法及工作标准。
作者李慕真,1970—1978年任 地理研究所业务处处长,1979—2004年任首都经贸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本书详细记述了李慕真20世纪70年代在西北高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科学研究改造冰川冻土和盐碱地,为我国农业生产作出贡献的历程;记述了20世纪80年代她积极响应 的需要,参与了我国 初的人口学开拓和研究工作,初创了首都经贸大学人口研究所并进行人口学研究,还主持编写了《中国经济地理丛书》《中国人口丛书 (中英版)》《人口科学论集》和《中国80年代人口变迁》《北京人口志》等著作。她是我国少有的老一代女科学家。
......
本画册是《石油院士系列丛书》之一的《戴金星院士画传》,戴院士是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和地球化学专家, 院士。70年代末,戴金星在我国首先倡导煤成气的研究和勘探,发表了《成煤作用中形成的天然气和石油》论文,肯定了煤系地层是良好的工业气(油)源岩,打破了煤系不能形成工业性气(油)的旧观念,开辟了我国煤成气勘探新领域。 本书通过多个方面以照片和文字的方式描述了他对石油的奉献精神。为新时代的石油人树立了标杆,起到了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
历经千百年的古树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一棵古树,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与一种文化的记录; 一棵古树,就是一部自然环境发展史; 一株名木,就是一段历史的生动记载。 透过一棵棵古树名木,我们可以重温这些“活文物”的博大精深。 本书以60个单篇故事为结构,以中华大地从北到南的区域为脉络,将中国古树名木的历史和人文故事娓娓道来。既有全世界独此一棵的的传奇,又有被乾隆皇帝御封为“帝王树”的故事。既有与一个家族守望800年的中国 古老的“柳杉王”,又有为抗日战争立下“军功”的1500年的古橿树,等等故事讲述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以及独特的文化象征。
在冰河时代末期,一小群狩猎-采集者穿越西伯利亚来到阿拉斯加,他们中的很多人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但有一个群体,即早期古印第安人出现在了考古记录中。依据放射性碳素测年,他们生活在大约11500年前,并迅速扩展到整个北美洲,在中美洲也许还有南美洲留下了散落的碎石片组。 《重返冰河时代》探索了北美东北部早期古印第安人面临的挑战。作者、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荣休 馆长彼得?L. 斯托克生动而详细地记录了自己参与考古工作、博物馆布展等工作的细节。这是一本具有启发性的自传性质的书,记录了作者的迷人发现,也带领读者了解了考古学的具体实践及其面临的挑战。跟随作者入职博物馆、发掘遗址、参与纪录片拍摄,见证考古学家的烦恼与成长,了解史前考古知识,走进真正的考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