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述了著名科学家、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张存浩院士传奇而感人的经历。他幼承良好家教,少年时胸怀远大理想,奔赴重庆、厦门等地刻苦攻读,后毅然从美国回到祖国投身科技事业。六十余年来一切以国家需要、国防建设为目标,在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火箭推进剂、高能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方面排除干扰,攻坚克难,坚守初心,勇攀科技高峰;他矢志不渝开展基础性研究,注意人才培养,一心一意奖掖后学,开创国家科学基金新局面;他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耄耋之年继续投身科研事业。他的故事,不仅对我国科技界具有巨大的鞭策作用,对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也将产生深刻启迪和深远影响,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踔厉奋进。
林兰英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半导体材料学家物理学家,是中国半导体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本书以林兰英院士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出发点,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主线,以纪实的笔法和尽可能翔实的内容,真实地记录林兰英走过的85年的风雨历程??艰辛的童年生活、大学里的欢声笑语、奋发进取的留学生涯,并再现了她对新中国的真挚眷恋和她为祖国半导体科学事业奋斗终身的真实情景,反映了从国外留学归来的中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科学事业的痴恋之情和不畏困难的艰苦创业精神。 本书资料丰富,既有林兰英各个时期的照片,也有记者对她采访的文章和她本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撰写的文章。读者可以从中了解林兰英的人生轨迹,也能感受到她的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
李冠兴院士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战略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是一位谦和且执着的学者,也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智者,他的身上,体现了风度与才华的完美融合,也谱写了科学家与管理者的 双料 传奇。本书展示了这位腹内有乾坤、立马振山河的核科学家曲折感人而又辉煌励志的人生故事,真实记录了李冠兴院士为我国核材料及核燃料元件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再现了李冠兴院士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以及心怀 国之大者 ,为核一生、忠诚奉献,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的使命担当。他以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卓尔不群的科学品质、无私无我的价值追求,深刻展现了一代科学巨擘崇高的大师风范和超凡的人格魅力。
刘东生院士为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第四纪科学家、黄土科学家、环境科学家、科学探险家、地质教育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1987年连任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第11届和第12届副主席,1991年当选为INQUA第13届主席。1996年当选为欧亚科学院院士。2002年获美国泰勒环境成就奖,2007年获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洪堡奖章。刘东生为我国第四纪科学于黄土科学事业奋斗了大半个世纪,取得多项重大成就。包括:确立了从粉尘的搬运、沉积过程到后生演化的一套完整的新风成理论;建立了第四纪古环境的“多旋回理论”;他从事的对整个黄土剖面的系统研究,使之成为迄今全球唯一完整的陆地沉积记录,建立了全球变化的国际对比标准;提出了“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研究方向,将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研究结合起
李敏华院士世杰的固体力学家,我国塑性力学的开拓者。1945年和1948年分别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和博士学位;1949~1951年在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路易斯飞行推进实验室任研究科学家1952~1954年在美国布鲁克林理工学院任研究教援1954年回到祖国;1955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1956年转入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力求研究所。她毕生从事塑性力学和应力分析研究,为中国塑性力学和扭转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针对航空事业需求转入疲劳研究后,李敏华得出了应变协调在低周疲劳中起主要作用、超载可增加疲劳寿命以及超载滑移带发展有阻碍作用的结论。
魏寿昆院土是我回著名的冶金学家、工程教育家,是我国冶金物理化学奠基人和中国金属学会创建人之一,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他在冶金热力学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先后进行过钢铁脱硫、钢液脱磷、活度理论、选择性氧化、固体电解质电池定氧和治金热力学在我国特有矿产综合提取金属中的应用等研究,并多次获奖。魏寿昆在从事高等教学的80余年中,为中国培养了大量冶金人才,取得了丰硕成果。 《魏寿昆传》以翔实的资料描绘了魏寿昆院士的世纪人生,全面介绍了北洋大学,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发展史,特别是冶金理论、冶金物理化学的发展历程。魏寿昆院上以其勤勤恳尽,兢兢业业的百年人生,为中国治金乃至世界冷金领域增添了一座神奇宝藏,每一位从“钢铁摇篮”走出来的莘莘学子,都因受到他的栽培与教诲而受益终身。通过《魏
汤中立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矿产勘查专家、矿床地质学家。长期从事矿产勘查和地质矿产研究工作,是中国镍矿工业和甘肃省金矿工业的开拓者之一,其中对金川镍矿二矿区深部隐伏矿体的勘探和突破,使其跃升为世界第三大镍矿。他提出了“深部熔离-多次脉动式贯入-终端岩浆房聚集成矿”模式及“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以上工作对我国矿产勘查和地质矿产研究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理论成果在国内外被广泛引用。本书客观、全面、完整地记录了汤中立院士为地质科学辛勤耕耘的一生,总结了他的学术成就,以及他敏于思考、勤于探索、勇于开拓、善于总结的学术作风和工作态度,彰显了他的精神风范和人格魅力,以期继承和发扬他的学术思想,为年轻学子提供学习楷模,并激励他们为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竭尽全力达到 ,丈量天空的高远,实现空天飞行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梦想,而建造空天飞行器则标志着我们这个时代人类空天飞行热情的 。 马修·A·本特利编著的《空天飞行器:从飞机场到航空港》一书清晰、明确、乐观地向读者描绘了一幅未来画面——空天飞行器从 机场起飞,在太空加油。新技术的诞生将使地月之间的飞行变成一种规律的人类活动。书中对一些技术细节的讲解有助于读者对这一“幻想”建立 加实在、准确的认识。 本书共计十二章,介绍了宇航史、火箭学,以及紧密依据宇航业发展的历史而得到的推断等内容,主要包括:空天飞行器将如何发展、其与传统的飞机以及发射器相比有何不同、 的空天飞行器将如何 终成为进入太空的主要手段。
本书介绍传输系统理论和多载波调制系统,包括各种新波形结构和理论。全书分两部分,共8章, 部分包括 ~4章,介绍多载波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理论;第二部分包括第5~8章,介绍各种新型多载波调制系统,包括正交和非正交多载波调制系统。正交多载波调制系统重点介绍OFDM(正交频分复用)及其在实际系统中的实现结构;非正交多载波调制系统重点介绍FBMC(滤波器组多载波),包括OFDM/OQAM(偏移正交幅度调制)、GFDM(广义频分复用)、UFMC(通用滤波多载波)、F-OFDM(滤波正交频分复用)、MC-TDMA(多载波时分多址)及BFDM(双正交频分复用)等。
无
本书介绍了井间砂体构型研究,薄砂体刻画研究,夹层识别结合数值模拟技术,河道微相细化研究,高耗水层带识别发育及控油研究,测井处理、解释与储层静态建模研究,深层高压薄互层高效细分,高效增注动态分压注水技术,提出通过在地层薄互层剩余油描述技术、井筒深层精细分注技术、地面高效增注技术、精细注水管理机制等方面开展自主创新,确立创建濮城油田文51油藏中石化精细注水示范区,探索一套适应特高含水期薄互层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提升开发效益的高效注水开发技术,指导同类油藏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提升开发效益,实现油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书即对作者所在集团公司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
竭尽全力达到 ,丈量天空的高远,实现空天飞行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梦想,而建造空天飞行器则标志着我们这个时代人类空天飞行热情的 。 马修·A·本特利编著的《空天飞行器:从飞机场到航空港》一书清晰、明确、乐观地向读者描绘了一幅未来画面——空天飞行器从 机场起飞,在太空加油。新技术的诞生将使地月之间的飞行变成一种规律的人类活动。书中对一些技术细节的讲解有助于读者对这一“幻想”建立 加实在、准确的认识。 本书共计十二章,介绍了宇航史、火箭学,以及紧密依据宇航业发展的历史而得到的推断等内容,主要包括:空天飞行器将如何发展、其与传统的飞机以及发射器相比有何不同、 的空天飞行器将如何 终成为进入太空的主要手段。
李薰院士是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科学家。曾任金属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主任等职。他早年留学英国,先后获雪菲尔德大学哲学博士和冶金方面科学博士。20世纪40年代初,研究发现钢中氢导致发裂及去氢规律,成为这一学科领域的开拓者。新中国成立伊始,应郭沫若院长之聘,放弃已在国外取得的名誉和条件,毅然回国,擘划新建中国科学院第一所大型研究所??金属研究所。主事三十年,成绩卓著,蜚声中外。他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个重返地面人造卫星、第一架超音速喷气飞机、第一艘核潜艇,提供关键材料,开拓尖端技术,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我国冶金学科领域享有最高荣誉的学者。本书生动、具体、真实地记述了李薰院士一生不平凡的经历,反映了这位优秀科学家忠诚爱国、艰苦创业、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能量,例如振动能、形变能、肌肉活动能、化学能、生物能、微风能、太阳能、热能等。如果利用纳米技术可以把这些无时不有处处有的能量转换为电能来带动一些小型的电子器件,就可以制造出自驱动的微纳系统。为了解决这个纳米技术中的瓶颈问题,2006年王中林小组成功地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研制出世界上 小的发电机———纳米发电机,并提出自驱动纳米技术的新思想。之后,世界上掀起了能量收集技术研究的热潮。过去的七年间,作者研究组在这一研究领域系统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为了给出一个关于纳米发电机发展的全面并且连贯的回顾与阐释,作者编写了这部专著,本书涵盖了这方面的基本理论、机理研究、工程放大以及纳米发电机的潜在应用。
本书试图从安全规制的理论与实践出发,基于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两个层面对乳品安全规制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效果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并对 外的乳品安全规制体系的构成与规制实践进行了比较分析与归纳总结。全书分四个部分: 部分包括 章~第5章,主要对我国乳品安全规制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第二部分包括第6章~第9章,主要对内蒙古乳品安全规制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第三部分为比较分析篇,包括 0章~ 2章,主要对 外乳品安全规制进行比较研究;第四部分为政策措施篇,从目标改进、主体多元、客体激励、工具完善四个方面对提升我国乳品安全规制提出具体建议。
张肖主编的《安徽省农村水利工程典型图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分册)》选定的典型工程分以地表水为水源和以地下水为水源两大类。其中,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典型工程,按净水工艺分消毒、除氟、除铁锰等3类;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典型工程,按取水方式分固定式取水、移动式取水和引溪流水等3类。地下水为水源且仅消毒处理的典型工程附有全套图纸,除氟、除铁锰的只附净水工艺相关图纸;地表水为水源且采取移动式取水、引溪流水的典型工程附有全套图纸,固定式取水只附取水工程图纸。
张肖主编的《安徽省农村水利工程典型图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分册)》选定的典型工程分以地表水为水源和以地下水为水源两大类。其中,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典型工程,按净水工艺分消毒、除氟、除铁锰等3类;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典型工程,按取水方式分固定式取水、移动式取水和引溪流水等3类。地下水为水源且仅消毒处理的典型工程附有全套图纸,除氟、除铁锰的只附净水工艺相关图纸;地表水为水源且采取移动式取水、引溪流水的典型工程附有全套图纸,固定式取水只附取水工程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