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 南繁科学家传记丛书 (海南省南海管理局 主编)开篇之作。2018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南繁,强调要继承发扬老一辈农业科研工作者的优秀品质。本书主创团队,特别是作者刘颖经过一系列深入细致的访谈与实地调研, 抢救性 挖掘了大量珍贵首发的日记、书信、批示手迹及照片,深情讲述吴明珠为祖国西甜瓜育种事业艰苦耕耘奉献一生,构建起世界领先育种技术平台的传奇人生,真实再现以其为代表的一大批农业科学家科技报国、服务 三农 ,筚路蓝缕的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本书既是为吴明珠个人作传,也是为以她为代表的一大批农业科学家画像,充满了昂扬向上的格调,是一部体现伟大的科学家精神和南繁精神的生动教材。
由李继勋编著的《鱼病防治关键技术及实用图谱》对生产中多发、危害较大的常见鱼病加以叙述,涉及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及其他方面的鱼病共计67种。各类鱼病包括病原、诊断症状、流行情况及防治方法,并有鱼病检测与诊断、鱼病的基本预防方法、渔药的正确使用等内容组成完整的运作知识,便于在实践中应用。 本书以实用性为主,力求通俗易懂,重点深入浅出地讲解鱼病防治的有关常识,图文并茂。本书不仅可供广大养殖户使用,也可作为水产院校、研究单位、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及检疫单位专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力奋斗的结果。我国科学家不仅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也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众多的老一辈科学家中,吴征镒在植物学领域潜心科研、矢志报国的精神,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历程,就是科学家精神最朴实的表达。 吴征镒( 1916 2013年),江苏扬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学家,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植物区系地理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研究,被称为中国植物的 活词典 。1959年,我国启动《中国植物志》编撰,他从编委到第四任主编,完成了《中国植物志》 2/3的编撰任务;他定名和参与定
无
朱英国,有名植物遗传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政府参事,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期从事植物小孢子发育、植物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的研究。他研究的红莲型与袁隆平研究的野败型、日本的
《西槎汇草(美藏本)(精)》是一部2卷1册的明嘉靖刻本,原刻蓝印,为孤本。作者龚辉,1523年考中进士,历官多职。他任工部侍郎时管理淮河水利,并在江西南部授右副都御史,曾平压当地实力强大的匪帮。后来奉命赴四川采运木材为嘉靖修建仁寿宫所用。本书包括诗文,几篇文章以及一奏议,描写山川险恶、跋涉艰危,伐木运输艰险等情状,并有附十五幅图描绘采办木料的工具和技术,为研究中国伐木方法及工具提供重要材料。由于他的呈书嘉靖终于下旨停止采木。此书还包括曾璵(1480-1558)所写的《说木》一篇,同事郏鼎写后语。卷首有《翰林院印》满汉文大方印,说明这原是四库馆底本。
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在“四化同步”的历史背景下,开展农业全程信息化建设研究,对于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以农业信息化为主题。首先,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我国农业全程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和技术体系;其次,定量分析了我国农业全程信息化水平,简要介绍了物联牧场、农业展望、信息服务的研究进展; ,系统研判了农业全程信息化的未来趋势、问题挑战与政策建议。 孔繁涛、张建华、吴建寨编著的《农业全程信息化建设研究》既有理论探索也有实践检验、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既有规范研究也有实证研究。因此,读者群比较广泛,适合行政、科研以及相关人群阅读。
......
本书由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江苏悦达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合作编写而成。全书由鸡病的快速诊断方法、鸡场各类疾病的诊断要点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的内容组成。从养鸡者如何通过症状的变化认识鸡病,如何分析症状诊断鸡病,如何及时防治鸡病的角度加以叙述,让广大养鸡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且用后见效。全书共分5章,分别为鸡病的临床检查技术和诊断方法、鸡异常临床症状及关联症状的采集与初步诊断、鸡剖检病变观察与鸡病的初步诊断、鸡常见病的诊断要点及防治、鸡场疾病的综合防治策略。 本书可供基层兽医、相关技术人员和养殖户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使用,也可供教学、科学研究工作者参考,还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培训教材。
由李继勋编著的《鱼病防治关键技术及实用图谱》对生产中多发、危害较大的常见鱼病加以叙述,涉及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及其他方面的鱼病共计67种。各类鱼病包括病原、诊断症状、流行情况及防治方法,并有鱼病检测与诊断、鱼病的基本预防方法、渔药的正确使用等内容组成完整的运作知识,便于在实践中应用。 本书以实用性为主,力求通俗易懂,重点深入浅出地讲解鱼病防治的有关常识,图文并茂。本书不仅可供广大养殖户使用,也可作为水产院校、研究单位、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及检疫单位专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从研究视角的多样性和研究范围的广泛性出发,在世界范围内选取了美、日、法、加、巴、印、菲、俄这八个代表性 ,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角度,综合逻辑演绎和归纳法探讨了国外这些代表性 农业保险社会背景、运营模式、制度特征、发展趋势及其对反贫困影响。
为了给养猪企业、动保企业和饲料企业的技术人员提供一本通俗易懂、可靠实用的参考书,特意邀请了具有万头猪场管理经验的技术总监、大型跨国动保集团的技术总监参与编写《猪病防治新技术宝典》。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常见、危害较大的76种猪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并选用大量临床病理剖检和病理组织切片照片,结合简洁的描述方式,力求通过目前新的诊断技术,尽早作出正确诊断,减少疾病造成的损失,提高疾病预防和控制水平。 《猪病防治新技术宝典》理论与实践兼顾、普及与提高并重,可供广大科学养猪人员、基层兽医工作者和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泥鳅人工养殖整个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包括人工养殖技术,捕捉、运输、囤养和越冬技术,病害防治技术,提高人工养殖经济效益的方法,饲料的培育技术等。本书列举了大量的养殖实例,还介绍了泥鳅的养殖生物学特性,以便读者在开展泥鳅人工养殖时能借助这些知识和实例,结合自身条件不断创新,从而提高养殖技术和经营水平。本书在养殖泥鳅的不同环节配有重点提示和窍门介绍,使读者能迅速抓住养殖泥鳅的重点、要点。 本书可供水产养殖户、养殖单位及水产工作者使用。
本书推出的十位院士,记述了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成就,辑录了他们历经风雨而弥坚的初心使命,就是要走进院士的人生、弘扬院士的品德、传承院土的精神;就是要将科学家精神从抽象符号转化为生动的科学家故事,引导广大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走近科学家,领悟科学家精神,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
赵德明、周向梅、杨利峰、郑明学编著的这本《动物组织病理学彩色图谱》包括4个部分,共900多张图片。 部分为基础病理,包括11章内容,共460张图片,分别介绍各个系统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各种基本病理变化及其原理,包含哺乳动物如牛、羊、骡、马、猪、、猴、犬、猫、兔、鼠等,禽类如鸡、麻雀、鹌鹑等,鱼类如、海豚等,涉及动物种类广泛,内容丰富。第二部分为伴侣动物肿瘤学,包括5章内容,共281张图片,分别介绍了皮肤和软组织肿瘤、消化系统肿瘤、泌尿系统肿瘤、生殖系统肿瘤、乳腺肿瘤,均为日常诊断中典型的肿瘤病例,既包括常见的鳞状细胞癌、肥大细胞瘤等病例,也收纳了转移性性肿瘤、毛母细胞瘤等我们所不熟悉但是在日常诊断中经常遇到的病例。第三部分共包括27张图片,介绍了海洋动物海龟的内脏组织学。第四部分共包括127张图片,介
胡维勇主编的《水族馆运营管理与操作实务(水生哺乳动物驯养与兽医管理)》对水族馆的水生哺乳动物驯养与兽医管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共分为三篇: 篇为水族馆概述;第二篇为水生哺乳动物驯养与兽医管理规范;第三篇为水生哺乳动物驯养、护理技术。编写时,注重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本书由水族馆主要负责领导和一线管理人员及实际操作技术骨干编写,是水族馆行业管理人员工作、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也可作为学校教学的参考书目。
赵德明、周向梅、杨利峰、郑明学编著的这本《动物组织病理学彩色图谱》包括4个部分,共900多张图片。 部分为基础病理,包括11章内容,共460张图片,分别介绍各个系统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各种基本病理变化及其原理,包含哺乳动物如牛、羊、骡、马、猪、、猴、犬、猫、兔、鼠等,禽类如鸡、麻雀、鹌鹑等,鱼类如、海豚等,涉及动物种类广泛,内容丰富。第二部分为伴侣动物肿瘤学,包括5章内容,共281张图片,分别介绍了皮肤和软组织肿瘤、消化系统肿瘤、泌尿系统肿瘤、生殖系统肿瘤、乳腺肿瘤,均为日常诊断中典型的肿瘤病例,既包括常见的鳞状细胞癌、肥大细胞瘤等病例,也收纳了转移性性肿瘤、毛母细胞瘤等我们所不熟悉但是在日常诊断中经常遇到的病例。第三部分共包括27张图片,介绍了海洋动物海龟的内脏组织学。第四部分共包括127张图片,介
本书由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江苏悦达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合作编写而成。全书由鸡病的快速诊断方法、鸡场各类疾病的诊断要点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的内容组成。从养鸡者如何通过症状的变化认识鸡病,如何分析症状诊断鸡病,如何及时防治鸡病的角度加以叙述,让广大养鸡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且用后见效。全书共分5章,分别为鸡病的临床检查技术和诊断方法、鸡异常临床症状及关联症状的采集与初步诊断、鸡剖检病变观察与鸡病的初步诊断、鸡常见病的诊断要点及防治、鸡场疾病的综合防治策略。 本书可供基层兽医、相关技术人员和养殖户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使用,也可供教学、科学研究工作者参考,还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培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