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 老科学家资料长编丛书 之一,采集了包括档案、手稿、传记、口述记录等参考资料,记述了我国小麦育种学家金善宝一生的学术成长经历。按照年代为序,从家庭启蒙、学校教育、师承脉络、科研成就、学术思想以及对于中国小麦育种学发展的贡献等方面,对金善宝的成长事迹进行了综合性考述。本书首次详尽记录了金善宝年谱,不仅梳理了他自身的学术成长轨迹,也通过他不同的学习工作阶段透视了中国小麦育种学科从弱到强、从粗到精的发展过程。本书全方位展示了一位农学工作者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与追求,适合热爱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感动于老科学家钻研精神与爱国情怀的不同年龄人群阅读,也可以作为农学工作人员与爱好者的参考书。
本书为 院士戴松恩的学术传记,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的一种。该书通过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戴松恩的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内容。 书中行文严谨,引用资料真实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大中学生及青年学者可以从书中获取学术成长的经验和启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从本书获取大量 的历史资料。
熊家军主编的《高效养獭兔(双色印刷)》系统地介绍了獭兔生产中的主要环节及关键技术,其内容主要包括:绪论、獭兔的品质特征与类型、獭兔的生物学特性、獭兔的选种和选配、獭兔的繁殖、獭兔的营养需要及饲料配合、獭兔的饲养管理、兔舍建筑与环境调控、獭兔产品的加工利用、獭兔常见病防治等。 本书内容丰富翔实,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供广大獭兔养殖场(户)、生产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兽医工作者及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苏敬良、黄瑜、胡薛英主编的《鸭病学(精)》共分为39章,图文并茂,除署名图片和部分品种鸭图片外,其余均为编著者在科研、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图片。本书汇聚了作者多年来有关鸭病的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工作资料,从病原学(包括病原形态学、基因组结构、分离培养、致病性、抗原性、致病机理等)、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包括剖检病变和组织学病变)、诊断(包括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和公共卫生学等方面较详细地介绍了当前危害我国养鸭业的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等,其中对重要鸭病(如鸭流感、鸭甲型病毒性肝炎、鸭传染性浆膜炎等)和新发鸭病(如鸭呼肠孤病毒病、鸭坦布苏病毒病、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等)做了重点介绍,不失为从事鸭病诊治的临床兽医、鸭病研究者、兽医教育工作者、养鸭生产者、鸭产品加
本书共6章,包括《一手好棋赢在菲律宾》《在印度繁忙的日日夜夜》《中缅胞波情谊谱新篇》《孟加拉国遇老乡》《盛会在越南》《有趣的以色列之旅》,以珍贵的 手资料、200余幅袁隆平院士出访外国时的珍贵照片和《袁隆平院士在国外工作记录表》,通过讲故事形式,图文并茂、生动感人地记述了袁隆平院士以联合国粮农组织特聘杂交水稻技术顾问身份,奔赴菲律宾、印度、缅甸、孟加拉国、越南、以色列等国推广杂交水稻技术,向水稻研究人员提供建议和咨询,帮助数十亿人实现粮食安全,展示袁隆平院士在 舞台上的动人风采,以及如何做事、为人,从而生动展现了袁隆平院士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大爱无疆、毫不利己的奉献精神,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有利于读者了解中国人在世界上的气派与地位。
本书从研究视角的多样性和研究范围的广泛性出发,在世界范围内选取了美、日、法、加、巴、印、菲、俄这八个代表性 ,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角度,综合逻辑演绎和归纳法探讨了国外这些代表性 农业保险社会背景、运营模式、制度特征、发展趋势及其对反贫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