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认知神经科学的出现,认知科学的研究在近的十几年里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本书概述了来自神经成像、脑损伤患者研究、单细胞记录、电磁信号等研究领域关于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结果,将神经科学充分融入认知研究,从全新的角度阐释了认知心理学领域的重要问题,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反映认知心理学研究趋势和成果的认知心理学教科书。
在这本针对职前和在职教师的重要著作里,早期数学专家道格拉斯 H.克莱门茨和朱莉 萨拉马向我们展示了 学习路径 如何帮助我们诊断儿童的数学理解水平,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学习路径打开了一扇窗,它让我们看到儿童,看到他们数学推理背后,那些内在的兴奋和好奇,进而也让教学更加充满欢乐。它帮助教师理解全班及个别儿童知识和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这对于满足每名儿童的需要非常关键。直接地说,这本书言简意赅地概括了当前有关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以及如何把教学建立在儿童现有水平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有效教学实践的研究。 《儿童早期的数学学习与教育 基于学习路径的研究》第二版中包含专业的、以研究为基础的资料,它将帮助教师理解儿童早期数学学习路径,成为真正的专业工作者。新版的更新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 明确了 学习路径 和新
本书是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近十年来对幼儿园课程相关问题的思考,包括儿童文学、高质量发展、环境与资源、教育与课程理论、经典思想、课程游戏化、历史发展、幼小衔接几部分,既有对幼儿园课程热点话题的回应,也有对幼儿园课程重大问题的深入反思和分析。 本书内容丰富,贴近幼儿园实践和理论前沿,是作者长期指导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经验总结和反思,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本书是李希贵校长继《学校如何运转》之后的又一管理学力作。 本书聚焦学校制度,是作者30余年管理实践智慧 集成 之作,也是作者在管理学深入探索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 作者从制度经济学的原理出发,结合各地学校制度设计与运行的实践,具体分析了越位、错位、缺位、不完整、不平衡的制度对组织的伤害,系统地阐述了学校制度建设的基本问题,以及学校制度改进的策略和方法论。 作为 北京市名校长领航工程教学用书 ,本书适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者、大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阅读。 由于教师工作的独特性,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也可从中得到诸多启发。 本书也适合各类组织尤其是知识性组织的管理者、企业家参考。
北京市十一学校有不少独特的日子。比如,道歉日、唤醒日、同伴关系日、多元文化理解日、黄辰亮日,等等。对每个 日子 ,学校都精心设计教育目标。各种 日子 给平常的每一天赋予独特意义。通过参与各种 日子 ,学生发展了核心素养,学校润物无声地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书呈现了各个 日子 的设立初衷、设计理念、具体情况,以及产生的教育效果,并提示了操作要领和可能的操作误区。 有什么样的校园生活,就会培育出什么样的孩子。把教育装进日子里,这里的每一天、每一段故事,都有温度。 本书适合教师培训,以及任何关注教育和教育变革的人士阅读。
近年来,无论是幼儿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都认识到 自然缺失症 给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的巨大危害! 本书主张 大自然本身就是课程 ,通过十几位教师与孩子一起亲历的自然探索故事,以娓娓道来的方式叙述了以下内容: 如何挖掘和利用幼儿园周围的自然资源开展自然教育? 如何将自然教育与探究式学习结合起来? 如何带领孩子在自然中游戏、观察、记录和表征,进行深度自然探索? 如何倾听儿童,积极有效地与儿童对话,让儿童在自然中疗愈身心、获得全面发展? 如何将瑞吉欧教育模式、项目教学、学习故事、森林地图融入进来,探索多样化的自然实践样态? 本书全彩印刷,图文并茂,希望它能助力你为孩子打造一所 没有围墙的幼儿园 ,与孩子一起走到户外亲近自然、共享自然,一起踏上奇妙的自然探究之旅!
叶圣陶先生从1912年起从事语文方面的教学、编辑、出版工作,前后六十多年,对于这半个多世纪里我国语文教育工作中的利弊得失知道得深切详明,思考得深入透彻,写下了大量文章。本书由这些文章结集而成,共分六大部分,分别从语文教育理念、语文教学方法、文章作法、教材编法、读书评论、文本解读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主张,从阅读教学到写作教学,从理论到具体做法,涉及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本书适合语文教师、教研员以及关心语文教育问题的朋友阅读。
本书是全美幼教协会(NAEYC)出版的优秀幼儿教育管理学教材,致力于提高幼儿园管理者的情商(情绪智力),使其学会有目的地领导和处理幼儿园管理的内外部事务。 该书由五个部分构成,作者依托于自己在幼儿教育领域40余年来的研究和经验总结,按照 形成、调整、规范、执行、重组 的逻辑统筹全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和多元的视角介绍了与幼儿园管理相关的情商理论和实践。全书涵盖管理系统建立、教师发展监管、财务管理、安全管理、课程设置、外部宣传、家园合作、幼儿园质量提升等诸多话题。几乎每一章都由一个生动的案例导入,以幼儿园管理者普遍面临的难题和疑问为切入点,借由案例分析、幼儿教育专家访谈、经验总结、管理误区剖析、反思性问题、情商训练等方式,阐述幼儿园管理者如何提升情商,并运用情商更全面、更系统、更有效地进行
当听到 游戏 一词时,我们的头脑中经常会浮现出很多生动且有趣的场景 为派对活动准备泥土蛋糕,光着脚在草地上奔跑,滚雪球和打雪仗,以及爬树和学青蛙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游戏等同于学习,儿童主要通过游戏来学习。本书则主要探讨了以下问题: 如何从传统、现代和当代的视角看待幼儿游戏? 如何理解游戏中的 谁、是什么、何时、如何和为何 ? 如何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记录和解读? 如何支持幼儿开展户外游戏和自然游戏? 如何规划回应性游戏空间? 如何充分利用开放性材料? 如何将幼儿游戏和不同学科的教学联系起来? 如何正视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扮演的角色? 本书既对关键理论和关键概念进行了解释,又穿插了丰富的实践故事和图表,不仅适合幼儿教师使用,还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参考教材,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
大自然能滋养儿童的心灵,亲近自然是儿童的天性。户外与自然游戏不仅丰富了儿童的精神世界,还促进了他们的身体发展。在丝丝细雨中嬉戏奔跑,体验微风拂面的感觉;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闻一闻花草散发出的甜香;蹲在马路牙子旁,观察蚂蚁从蚁穴中进进出出,忙碌不停 所有这些户外体验都是我们童年难忘的回忆。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儿童逐渐与自然脱节,患上 自然缺失症 。如何让儿童走到户外、亲近自然,在户外与自然游戏中学习与发展,是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幼儿家长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书主要探讨了以下内容: 幼教先驱们是如何看待儿童的户外与自然游戏的? 户外与自然游戏如何培养完整儿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如何创设激发儿童兴趣和学习的户外与自然游戏环境?
培育积极的人际关系既是婴幼儿健康发展的 活性成分 ,也是婴幼儿照护的 核心 。积极的亲子关系和师幼关系,能够赋予婴幼儿安全感、幸福感和信任感,让他们可以放松地观察并探索世界,进而促进其情感、社会性和认知等方面的正向发展。 本书倡导以关系为基础的照护模式,具体阐述了: 婴幼儿是有能力且独特的个体,在关系中学习; 婴幼儿发展理论以及他们在社会性、情感、认知、语言、运动领域的具体发展特点; 观察、读懂婴幼儿的方法和技巧,及时捕捉婴幼儿发出的信号; 使用 尊重 反思 联系 策略与婴幼儿进行回应式互动,应对他们的挑战性行为; 以婴幼儿为中心设计课程,促进婴幼儿的完整发展; 在一日常规和过渡环节中与婴幼儿建立积极的关系; 创设及时且适宜回应婴幼儿需求的高质量环境。 本书图文并茂,
《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 上册》 本书选择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从学习方式设计、教学组织形态、教学内容选择、测试内容与形式探索四个方面分别展开研讨,案例涉及的书目包括《青蛙和蟾蜍》《安徒生童话》《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昆虫记》《山海经》《亲爱的汉修先生》《中国民间故事》《窗边的小豆豆》《草房子》《狼王梦》等十部。每个案例分为书册名片、教学价值、教学指导和研讨平台。 《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 下册》 本书选择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从学习方式设计、教学组织形态、教学内容选择、测试内容与形式探索四个方面分别展开研讨,包括《弗朗兹的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草原上的小木屋》《十万个为什么》《长袜子皮皮》《西游记》《青铜葵花》《杀死一只知更鸟》《绿山墙的
因果推断方法常用于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及公共政策评估。本书囊括了目前运用观测数据进行因果推断的主要方法。全书共分六讲,分别是:计量分析的起点、线性回归分析、倍差法、工具变量法、断点回归和匹配法。前两讲为读者奠定微观计量方法基础,后四讲讲授具体的准实验方法,按因果识别策略、估计方法、实例讲解、Stata操作四部分进行讲解。随书附赠各讲Stata操作练习数据和do文件。
本书的内容从《学前教育》杂志 诊断 栏目近十年的内容中精选而出。共收录了围绕52个实践问题的讨论,以书信体的形式呈现。一线幼儿教师以书信的形式描述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学前领域的专家以书信的形式回复,从理论的角度深入分析问题,并从实践的角度给出具体的操作建议。 书中所探讨的问题关注了学前教育领域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可谓以小见大。主要围绕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具体实施进行讨论,例如,如何在幼儿园开展深度学习、如何开展游戏化教学、幼儿园开展自主活动的 度 应该如何把握、如何在教学中兼顾个别与集体、课程的预设与生成到底该如何权衡、什么是教师应该关注的 结果 ,等等。也对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进行了关注,例如,怎样组织幼儿有效讨论、如何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受科学,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回答问题的专家包括北
户外游戏场地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配备安全适宜的户外游戏场地玩教具,是幼儿园开展丰富多样的户外游戏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玩教具配备规范》(以下简称《配备规范》),是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幼儿教育装备分会提出并研制,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归口发布的关于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玩教具配备的团体标准。 《《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玩教具配备规范》解读及实例分析(全彩)》运用大量的实践案例,图文并茂地对幼儿园综合活动区、骑行区、沙水区、种植养殖区和涂鸦区等区域的玩教具配备、安全性及游戏性等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它有助于一线幼儿园园长及教师更好地了解《配备规范》的相关标准与要求。
本书为 2018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核心成果。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窦桂梅校长及其团队积极应对各种挑战,进行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书以真实的实践、翔实的数据、丰富的案例为支撑,从 启程 知行 修远 学段三进阶、 1 X 课程 、主题课程群、儿童内生机制、 过程数据 关键事件 榜样引领 的特色评价等方面展开论述,全面展现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改革经验。
文化回应式教学顾名思义是在教学中对文化的回应,本书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详细讲述了文化回应式教学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并从文化回应性教学的四个维度,即关爱、沟通、课程和指导,帮助教师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并激发一线教师在种族多样性学生课堂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者的非裔美国人身份,使她亲身经历了美国教育体系中对有色人种群体的一些歧视和困境,也以其自身的成功经验探索并实践了如何回应文化差异群体教育需求的教育教学方式。她的经历、探索和实践都以故事和实例的方式融入到文化回应式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中,使得学习情境生动、活泼、富有情感。
学前教育为儿童的成长奠基,教师是其中的关键力量,教师的专业素养将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本书从学前教师的职业身份出发,通过全面阐述有效教与学的十项原则,引导学前教师对以下问题进行反思,从而促进他们自身的专业成长,实施高质量学前教育。 为什么选择学前教师这一职业? 儿童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 如何创设有益于儿童学习的环境? 什么样的师幼互动可以支持儿童的发展? 如何理解并管理儿童的行为? 学前教育教什么? 如何设计和评价课程? 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辅以案例研究、反思活动、研究总结,既适合指导一线学前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又可以作为大中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材,帮助他们全面、清晰、科学地认识学前教育。
本托育课程分为7 12个月、1 2岁(上/下)、2 3岁(上/下)5个年龄班,是一套随(自然)时令、应(社会)生活、合(个体发展)节律的主题式课程,以入托到离园一日生活的科学规范、合理安排为基础,以日常生活照护中的尊重、健康、安全与回应为原则,以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环境支持和家园合作等为路径,主张在生活中发现并提供早期学习的机会,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本托育课程体现了鲜明的生活化、游戏化、回应性、整体性。
儿童的情绪发展和情商培养越来越受到学前教育界的重视,而如何正确地与同伴交往,正确地理解和解决同伴冲突,是儿童情商培养中的重要一课。 本书针对2 8岁儿童的同伴交往问题和矛盾,厘清了儿童冲突的含义和特征,提出了教儿童理解、管理和解决同伴冲突的具体策略,建构了 三层蛋糕 模型,并分析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发展特征、冲突类型,以及有助于解决冲突的活动和游戏。本书提供了日常教学情境中的多种冲突及解决方案,重视同伴冲突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强调对儿童的观察和倾听,为如何引导儿童正确地面对同伴冲突、发展交往能力和亲社会行为、提升情商水平等提供了方向和建议。 本书由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刘晶波教授组织翻译团队深入研读、精心翻译,适合幼儿园教师及幼儿家长、大中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生、学前教育研究者等阅
本托育课程分为7 12个月、1 2岁(上/下)、2 3岁(上/下)5个年龄班,是一套随(自然)时令、应(社会)生活、合(个体发展)节律的主题式课程,以入托到离园一日生活的科学规范、合理安排为基础,以日常生活照护中的尊重、健康、安全与回应为原则,以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环境支持和家园合作等为路径,主张在生活中发现并提供早期学习的机会,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本托育课程体现了鲜明的生活化、游戏化、回应性、整体性。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师育人能力,由北京师范大学董奇校长领衔的权威专家团队研究编写了《知心育人 适合每位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小学版、中学版)。该系列图书由基础教育司指导审定,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手册》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聚焦教师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和难点,帮助教师基于学生发展规律,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学生情绪、行为、学习、交往、个性等方面的问题,具体包括如何帮助学生完成入学适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等。 《手册》秉持 五育 并举育人目标,根据教师真实工作场景进行内容设计,能够为教师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师生交流、家校协同等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