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仅五星
  • 1-1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6折-6.9折
筛选:
    • 中国新生代教育学者在思考什么?——明日教育论坛(总第二十九辑)
    •   ( 64 条评论 )
    • 黄旭张文质 主编 /2005-12-01/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对中学语文的改革有不少意见可供人们参考,但一线的教师告诉我们,首先要改革的是对作文写作的肤浅的认识和轻视的态度。当学者们苦心婆心地告诫不该将语文教育“搞得像政治课,或者是道德修养课”,关键在于语文教材的无趣,教材就是往政治宣传和道德修养之说教上靠的,文学的趣味和文化的修养并未占主体,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办法甚至也没有兴趣把语文真当语文课来上,能对付考试就行了。一些有想法的教师,万般无奈之下,只要求重视作文写作,增加写和量就是一种改革的了。但学生还是兴趣缺缺,害怕写作,一是没有内容可写,二是写作早有条条框框,多写几次不腻也烦。中学语文教育正进入死胡同。

    • ¥4.2 ¥7 折扣:6折
    • 教育通论(孟宪承 陈学恂)——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
    •   ( 35 条评论 )
    • 孟宪承陈学恂 编 /2006-09-01/ 福建教育出版社
    • 本书系就二十年(1993)宪承所编《教育概论》,依据现行《师范学校课程标准》,增订而成。关于它的体例,敬向读者略先申说: (1)教材的组织:照《课程标准》所例《教材大纲》,类归比次,为十章,可分三组;一、历史的绪论,凡三章;二、教育的意义与目的,凡三章;三、国民学校的教学与训导,凡四章。 (2)阅读与问题:教科书是“*限的教材”,教师固然要活用,学者也要能够多作课外的阅读和讨论。各章末后所列书名,以学生易得而能读者为限。教师所需较高深的参考书,则另选要目,附于书末。问题也和阅读有关。期于引起讨论,非只供寻常复习之用。 (3)名词的解释:使学者了解科学的常用术语,以为专门研究的准备,十分重要。许多学说上的论争和误解,都起于概念的混乱,意义的模糊。书中关于心理学、社会学上诸多有概念,

    • ¥8.4 ¥14 折扣:6折
    • 近代中国小学课程演变史
    •   ( 58 条评论 )
    • 陈侠 著 /2007-12-01/ 福建教育出版社
    • 本书是陈侠先生上世纪60年代前众多著作中的一本。全书共六章,对各期教育宗旨及目标、课程的演变及其特色、课程的实施及其成效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内容包括:草创时期的小学课程,因袭时期的小学课程,改进时期的小学课程,革新时期的小学课程,现行小学课程的检讨等。

    • ¥6 ¥10 折扣:6折
    • 生命教育42
    •   ( 142 条评论 )
    • 黄旭张文质 主编 /2008-03-01/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大陆的“生命教育”可理解为是一个课题,学术化倾向严重,多为纸上谈兵。倒不如撇开这个话题,看那些工作在一线的老师怎么做,怎么对待学生、对待教学,以及如何安排他们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不理会那些概念的东西,以实际行动来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反而让人感觉到这个“生命教育”不是那么空虚。否则在如今这种处处可见反教育的大背景上,谈“生命”形同空谈。因为我们的心智是如此闭塞,我们不谈理想、精神已经很久了。大家忙乎的也是成绩,没有了这么一个目标,等于没有了方向。一年前就申请了这个话题,一年后做出来,发现新的东西是没有的。是这一年来发生的几件事,让还在思考这个“课题”的人,除了有感而发,大概只能在自己可控的范围里,凭良心去做点事了。

    • ¥7.2 ¥12 折扣:6折
    • 2007中国基础教舆情报告
    •   ( 2 条评论 )
    • 郑金洲 主编 /2008-03-01/ 福建教育出版社
    • 《中国基础教育舆情报告·2007》是由著名学者郑金洲带领一批研究人员对2007年度繁浩的基础教育舆论信息进行了梳理提炼,并附有研究人员对某项舆情概况的简明评说。 无论是“报刊舆情”、“调研舆情”,还是“网络舆情”、“理论研究舆情”在书中都有脉络鲜明的体现。这就为关心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的人提供了信息上的方便,同时也从一个侧面为相关的决策机构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信息依据。

    • ¥8.4 ¥14 折扣:6折
    • 教育概论(孟宪承)——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
    •   ( 50 条评论 )
    • 孟宪承 编 /2006-09-01/ 福建教育出版社
    • 本书的内容和体裁,是确认了教育概论在课程上的地位和它所特有的目标而决定的。有几点意思,在这里敬先向读者说一说: (1)教材大纲,它的内容依照《课程标准》里的教材大纲。编者力求它的简明而有系统,类归比次,分成十章。为使读者对于教育得到一个初步的概观,也为避免和其他科目的重复,每章都没有尽列一切有关的事实,而注重的,却在于几个原则的透彻说明,以及各章的贯通和联络。 (2)问题和阅读,教科书总不过是“*限的教材”。教者固然应该有补的引申阐发的可能,学者尤有按着自己能力补充阅读和讨论的必要。 (3)名词的解释,引导学者了解教育上的重要术语,以为专门研究的准备,这也是要紧的,因为许多意义的含糊,起于名词的杂乱。书中关于没有十分统一的教育和心理的名词,已随处加以比较辨别。

    • ¥6.6 ¥11 折扣:6折
    • 社会与教育
    •   ( 59 条评论 )
    • 陶孟和 著 /2008-12-01/ 福建教育出版社
    • 陶孟和的《社会与教育》是我国部明确以教育与社会之关系为研究对象,并较为系统地研究教育社会学的著作,标志看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形成。 本书具有浓厚的理论色彩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书中的许多观点和命题在今天看来,都不失为高见。同时,本书亦深切反映了陶孟和先进的教育思想。

    • ¥9.6 ¥16 折扣:6折
    • 德育原理-吴俊升(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
    •   ( 137 条评论 )
    • 吴俊升 /2011-01-01/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在这本《德育原理》中,吴先生广采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资源,特别是杜威(Dewev,J.)、涂尔干(Durkham,E )等人的思 想。但是,对这些思想资源,吴先生不是简单地 拼接 、 堆砌 ,而是用了批判、综合的功夫,形成了自己的 德育原理 体系。在他看来, 德育即指道德教育,又简称训育,为训练儿童道德行为之种种设施 。德育的*终目的在于养成儿童的善良品格,使儿童的行为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律。因此,要实现这一目的,首先必须明了社会公认的道德律究竟具有何种性质和何种基础,以及它们与德育目标的关系,然后必须考虑在学校教育中通过何种途径予以实施。

    • ¥6.6 ¥11 折扣:6折
    • 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
    •   ( 103 条评论 )
    • 郭秉文 著 /2007-06-01/ 福建教育出版社
    •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从无到有,从译到著,形成了具有一定风格的体系。中国教育学者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博采中西,融会古今,或独立编写教育学科教材,应迎中国师范教育之需;或自主撰述教育学科专著,夯实中国教育学术之基。皇皇百年,朵朵奇葩。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折射了时代精神的光芒,反映了教育学术的风貌,凝聚了教育学者的卓识。 站在世纪之交,我社思量有必要重树前辈们的精神财富。2003年春夏之交,我社副社长、副总编黄旭赴沪,力邀华东师范大学瞿葆奎先生和郑金洲教授担任主编,诚请老中青教育学者校注和介评,郑重推出《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 辑入这套《丛编》的,皆历经了50年以上时间检验的、水平较高、影响较大、领学科风骚的著作。透过这些著作,试图展现20世纪中国教育学者的学术智慧,盘点中国教育

    • ¥7.8 ¥13 折扣:6折
    • 现代教育原理(钱亦石)——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
    •   ( 43 条评论 )
    • 钱亦石 编 /2006-09-01/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在“现代”思想指导下,作者所建立的教育原理体系主要包括四部分:部分,教育的本质与目的;第二部分:教育原理的三个理论基础——生物学基础,社会学基础和哲学基础;第三部分:教育的三种形态——政治教育、生产教育和文化教育;第四部分:教育在人类发展前途中的作用。 本书的轮廓,是著者前在国立暨南大学讲授教育原理时划定的,体系系个人所新创,意见亦大半由“暗中摸索”而来,只能说是一篇“尝试”之作。 本书虽是仓卒写成,但著者在执笔时,常常注意两件事:一是当前动荡的时代,一是我国特殊的环境。所以解释各种问题,总是尽可能的抓住其“变动性”与“具体性”。 教育是不是孤立的范畴,而是人类活动的一部分,绝不能与其他部分分离;注意这种“联系性”亦是本书特征之一。 不过,也有些问题以篇幅与现实关系,

    • ¥4.8 ¥8 折扣:6折
    • 教育伦理学-丘景尼(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
    •   ( 66 条评论 )
    • 丘景尼 编著 /2011-01-01/ 福建教育出版社
    • 教育思想史与教育学科史,不是两个 等价 的概念。在中国,教育思想史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以前,但是教育学科史迄今却不过短短百余年的历程,而启动这一历程的是以日本为媒介的 西学 引介。促动这些引介的直接动因,还是新办师范学堂的课程 急需 。当年,所谓 办理学堂,首重师范 ,而 教育为师范学堂之主要学科 。中国教育学科的历史和师范院校的发展乃唇齿相依。之所以借道日本取法 西洋 ,主要是因为中日地理毗邻、文化同源。清末张之洞就说: 致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一、路近费省,可多遣;一、去华近,易考察;一、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一、西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 一时间,清廷公派、民间私往日本的学生甚众,多攻读师范速成科。这些学生归国后,

    • ¥9 ¥15 折扣:6折
    • 教育学
    •   ( 242 条评论 )
    • 王国维 编著 /2008-12-01/ 福建教育出版社
    • 王国维先生于1901年翻译了日本立花铣三郎编著的《教育学》,这是引进中国的本全文翻译的《教育学》。他于1905年编著了一本《教育学》,这是国人编著的本《教育学》。这两个“”,使他也足以名垂中国教育学史册了。 本书把上述两本书合辑在一起。以后者为正文,以前者为附文。1929年,1925年应聘为清华学校国国学研究导师。王国维编著这本教育学,是204年赵成这在上海图书馆查到的。我们曾将整理稿递交我校史学研究所房鑫这老师。 教育学中国华是教育学本土化在中国的具体体现。一百多年来,在教育学领域,学人们不懈地为此努力。在当今全球化时代赋予学人建构中国教育理论时,总是要走“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的道路。

    • ¥7.2 ¥12 折扣:6折
    • 中小学教育实验的深度调查——明日教育论坛(总第33辑)
    •   ( 31 条评论 )
    • 黄旭张文质 主编 /2006-07-01/ 福建教育出版社
    • 本辑推出的一组与课题实践有关的文章,从理论与现场实践的两个层面入手,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以期引起大家的注意。因为“课题入校”正面临极大的挑战和质疑,它不应该仅仅是一种风潮,过了这个热头一切又归于原状,或仅仅在这个风潮中各取所需,徒有其名,实质上对学校的帮助微科其微。“如何建设一所优质学校”和如何让“享受”成为一生去追求的远大前程,是充满真知灼见的好文章,它它们完全符合《经济学人》的选稿标准:深度的、分析性的、可信赖的。它告诉我们要去改变什么,“其变化的后果是什么”。它们具有当下的指导上的重要的价值。

    • ¥4.2 ¥7 折扣:6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