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的管理中,教师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着园所的教育质量,也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孩子们的成长。在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怎样评估教师的教学,怎样帮助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很多园所头疼的问题。 本书是一本专门探讨该如何公平、公正、有效地对幼儿园教师进行评价,以及如何在评价基础上给予教师支持的著作。作者首先从分析幼儿园管理者的角色入手,详细阐述了管理人员该如何为教师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如何评估教学的质量,同时提供了评估、支持教学工作的技术与工具。*后两章,作者进一步阐述了该如何提供差异化的支持,以及如何规划教学管理工作。这本书没有面面俱到地讲幼儿园中千头万绪的管理工作,全书集中于教师评价与教师支持这一个点,围绕这一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全面、
本书所介绍的《 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价系统》 (PQA),是美国高瞻课程*负盛名的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价工具, 内容分为三大部分:《操作手册》,概括介绍本评价系统的基本内容和用途等;《表 A :班级层面》, 侧重于考察幼儿园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质量,包括学习环境、一日常规、 成人 幼儿互动、课程计划和评价 ;《表 B :机构层面》, 侧重于考察整个学前教育机构的实施情况和质量,包括家长参与和家庭服务、员工资质和员工发展、机构管理。该评价系统 一共有 63 个评价项,主要通过观察真实的课堂活动和访谈教师等考察幼儿园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和以及机构管理的质量。全书全面呈现该系统的内容及其实施,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和可操作性。
创造性艺术是高瞻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58条关键发展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内早期教育界一般将艺术理解为包括了音乐和美术两个方面不同,高瞻的创造性艺术课程包括了5大方面:视觉艺术、音乐、律动、戏剧表演游戏(假装游戏)以及艺术欣赏。全书围绕这5个方面的指标进行了理论阐释,并提供了50个活动案例。 全书分为两部分,*部分为理论概述,详细阐述了高瞻课程中创造性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发展脉络以及基本教学策略。第二部分以课程设计为核心内容,围绕上述5个方面,在简要论述每种艺术能力发展的线索、所需要的材料和装备、支持该种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等的基础上,以活动案例的方式具体展示了该如何在课堂中发展幼儿的5种艺术能力。这些活动案例有始有终,从材料准备到活动启动,到*后的延伸活动,直观地展示了高
幼儿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处理不当,当前的危机不但得不到有效化解,而且会给事件的后续工作处理带来重重困难,更有损幼儿园的形象和园长的个人魅力。本书通过“情景再现”、“临场应变”和“温馨提示”呈现了园长管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50个话题,主要涉及: ★同事行为:爱挑拨是非的教师、中途撂挑子的教师、不服从工作安排的教师、背后拆台的副手、“背叛”自己的助理…… ★幼儿行为:不肯来园的幼儿、不肯与人分享的幼儿、爱招惹别人的幼儿、不敢参加活动的幼儿…… ★家园沟通:无理取闹的家长、*上门的家长、择师挑师的家长、恶意威胁的家长…… ★其他事件:幼儿园建筑施工方违章建设、陌生人冒领孩子、上级部门突发整改单、厕所里出现诋毁领导的小字报……
本书共13章,主要介绍了在质量认证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具体包括在提升教育质量的过程中应该做哪些准备、教育质量提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教育质量提升过程中园长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如何促进教师发展、教师如何提高专业素养等内容。同时,本书还介绍了在教育质量提升过程中,如何进行物质环境的创设、如何开展教育工作、如何评价儿童、如何组织家庭参与等。另外,本书以一个幼教机构为案例,介绍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相关内容。本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提供的大量表格可供教育实践工作者在工作中借鉴运用。
近年来,我所在的四川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团队在承担较重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深入幼儿园开展合作研究,参加、承担一些与农村幼儿园有关的项目。这些事件使我们在 低成本有质量 幼儿园环境创设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同时也有了运用、修改的机会。书中的绝大多数内容,都在我们所承担或参与的项目中运用并得到反馈、修改,这些项目包括但不仅限于: 中西部农村幼师国培 (教师来自四川、甘肃、广西、陕西、西藏等省、自治区以及重庆市), 儿童友好家园 学前教育专业指导(40个 儿童友好家园 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为未受过正规学前教育专业培训), 重建更美好 项目(*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 爱上幼儿园 项目(救助儿童会四川紧急项目)等。
《幼儿园开放性区域活动指导》是一套兼具思想性、时代性、操作性、指导性的实践指导手册,包括2-3岁、3-4岁、4-5岁、5-6岁四本,是南京市北*路小学附属幼儿园的教师团队二十多年研究成果的结晶。本书是其中4-5岁的一本。 本套丛书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该园的实践探索,将区域分为健康区、语言区、科学区、数学区、美术区、音乐区。每个区都包括该区的价值分析、环境创设的方法、建立规则的方法、材料和内容的选择、教师的指导策略、典型案例分析,以及若干区域活动实例。 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体现教师指导的适宜性,本书将活动组织形式分为三种:一段式 只有幼儿进区活动;两段式 导入环节 幼儿进区活动或幼儿进区活动 结束环节交流评价;三段式 导入环节
共享区域活动 是 共生课程 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创新活动。本书介绍了 共享区域活动 的概念、价值追求和基本观点,也详细地分享了 共享区域活动 的演变过程(从传统区域、年级公共游戏区、班级共享游戏区到年级组共享区域)和实施路径。此为共享区域活动的理论篇,其为深入阅读共享区域活动中各馆的实施做了很好的铺垫。
本书是《数字时代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 基于幼儿的关键经验》姊妹篇,用生动的案例阐述了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如何在集体活动、区域活动、一日生活、家园共育中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以及背后的思考。本书包括观点篇、幼儿园篇、课程篇、家庭篇四个部分。 通过文献综述、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教育专家、眼科和儿科医生、计算机专家、家长、教师对数字化学习的观点;结合幼儿在使用数字设备和资源的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与他们展开讨论,倾听、了解幼儿的观点;然后用案例展示在幼儿园各环节、各种类型的活动中开展数字化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此次活动得到了全国许多地区幼儿教师的积极响应,有的教师不仅寄来了自己设计的活动,而且还将自己的设计意图、实践中的心得体会也一并寄上;有的教师一次就寄来了十几篇活动设计;也有的教师甚至还寄来有关活动的录象带和文章......在此,我们体会组对每一位参加此次活动的教师表示深深的谢意。
本书主要探讨的是幼儿( 0 6岁)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学习,以及成人(包括家长和教师)该如何支持儿童运用语言来交流和学习。 作者认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儿童就具有内在的进行交流的驱动力,但是在儿童的语言习得过程中,成人的作用不可缺少。对成人(包括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来说,如何帮助幼儿学习语言、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门功课。 本书作者结合大量的儿童语言学习案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 0 6 岁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以及成人帮助儿童学习语言的具体方式。儿童语言的习得过程是连续的,作者从婴儿*个单词的萌生开始谈起,又谈到了两岁儿童、幼儿园中的 儿童等的语言发展,较为完整地展示了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作为全书的重点,作者特别针对幼儿园教学的实际情况,谈到了如何在幼儿园中与幼儿进行高质量的交流,如何与多
吴园长的研究告诉我们,自主学习不是成人的专利,幼儿完全可以自主学习,但幼儿的自主学习有其特殊性,教师的支持和引导是幼儿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发展的关键要素,成人的科学陪伴、积极跟进、适时激发是幼儿自主学习得以持续并获得成效的重要前提。诸如 始终没有兴趣,是否就以 放任 来成就 尊重儿童 、 总是学不会,是否就以 等待 全权代替 适宜的教育 这样的灵魂拷问,只会来自一个敬业、智慧又开放、包容的教师团队,一个具有科学的儿童发展观和领先的幼儿教育观的教师团队。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诊断与教育》是 知名幼儿教育专家莫源秋教授奉献给广大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又一部力作。 作者莫源秋选出了口吃、恐惧、吮吸手指、 、爱哭泣、攻击性行为、说脏话、厌食、注意力不集中等20种幼儿心理行为问题,详细阐述了问题的表现,并结合大量的案例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诊断策略和教育建议。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在“基本原理与方法”部分,作者通过实例阐述了增强、减弱和矫正幼儿心理行为的常用技术方法;在“实践与案例分析”部分,作者结合众多的实例分析了教师和家长的矫正策略是否正确,指出了正确的矫正方法和教育策略。
本书对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的理论基础、价值、目标、内容、组织和实施、评价等进行了全面介绍,并提供了大量主题活动与角色游戏融合的案例,鲜明地体现了以主题为线索、以活动区为依托、以角色为动力的先进幼儿教育理念和实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吸收当前国内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密切结合学前教育教学实践,充分体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先进理念,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础理论、目标与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力求贴近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际,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能力和专业素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具有时代性,结构编排突出实践性,教学资源体现实用性,重点章节选取的优秀案例具有指导、示范作用,思考与实践中的实践性题目可帮助学生提高应用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可作为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教材或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本书描述了园本课程从承袭 完整课程 到生成 共生课程 的过程。 共生课程 以生态学思想 共生 为主线,创立了 完整 绿色 创新 和谐 共享 的教育生态链,开创了 共享区域活动 的特色实施模式,拓宽了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研究思路和轨迹。
邵爱红主编的《幼儿园室内外建构游戏指导》分为理论篇与实践篇两部分。理论篇主要介绍幼儿园建构游戏的特点、价值、环境规划、观察记录、组织评价等内容。实践篇则针对积木工作坊、班级建构区、户外建构区遴选了30个游戏案例。 阅读本书,您将懂得: 如何有序地规划建构游戏的空间环境; 如何对各类不同的建构游戏材料进行改造; 如何观察孩子们的各类建构游戏; 如何对孩子们的建构游戏进行指导; ……
在 共生课程 思想的指引下,本书用大量的实景案例呈现了 戏剧馆 的剧本创社区、舞美制作区、化妆区、视听区、资源区、表演区的真实场景,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各区所投放的材料。书中提供的鲜活的活动案例、支持性策略,以及本馆与其他场馆区角活动的整合,在户外游戏、家庭中的渗透,均为一线教师提供了 戏剧馆 *实用且有效的实践指南,为实施 共享区域活动 这一创新活动模式提供方案。
本书是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校本教材。书稿从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理论出发,充分利用贵州省地方民族儿童民间游戏的实践论述儿童游戏活动的开展,从幼儿园晨间活动、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等方面结合游戏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书稿还关注了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和农村幼儿园教育两种特殊的学前教育种类并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和研究。书稿的特点在于将贵州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有利于丰富幼儿园游戏的内容,传承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本教材适合大中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一线教师的参考资料。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从学前教育研究实践者的视角出发,以学前教育研究过程为线索,紧密结合当前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阐述学前教育研究的意义和指导思想,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适宜于学前教育研究的各种主要研究方法。注重把适宜于学前教育研究的教育研究理论、操作方法与技能及规范要求引入教材,为学生从事学前教育研究实践和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本书有较强的适应性,既可作为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教材,还可供从事学前教育教学与研究的相关人员参考。
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区域是指那些以创造性游戏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区域,比如角色区、建构区、表演区等,一般是教师根据各个年龄段幼儿的游戏兴趣投放相应的材料,供幼儿自由自主地开展各种游戏,如娃娃家、小医院、宝贝餐厅、故事表演游戏、音乐歌舞表演游戏、建构游戏等。《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指导(角色区建构区表演区)》围绕教师在开展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中 关心的五大方面,即区域活动内容与关键经验、区域活动的一般流程、评价要点、问题与对策以及活动案例,进行了生动的阐述。 《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指导(角色区建构区表演区)》是一本实操性很强的著作,图文并茂,案例丰富;是《幼儿园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指导》一书的姐妹篇。本书由董旭花、王翠霞、刘霞等编著。
为深入贯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等文件精神,本教材紧密围绕幼儿园一线教学实践展开,突出幼师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介绍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指导及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实施案例等。
本书以节日活动为载体,依托园所环境,挖掘多种资源,以文化为主线,以民俗为本,围绕每个节日主题开展探索、感知、体验、怡情等方面的活动。每个活动设计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资料板块,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思考和探索节日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为幼儿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可借鉴的课程实践模式。